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化学   53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2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21.
Based on cryogenic FT-IR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hydrogen bonds in cholic acid, two-dimensional FT-IR spectroscopy was applied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gen bonds of cholic acid. Fine spectral structures were revealed by asynchronous 2D FT-IR spectra. The co-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bands wa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ynchronous 2D FT-IR spectrum.  相似文献   
922.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a series of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chloride (VDC)with methyl acrylate (MA), butyl acrylate (BA) or vinyl chloride (VC) (as comonomer)to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have been measured at 1.0 MPa and 30℃, while those towater vapor have been measured at 30℃ and 100% relative humidity All the copolymersare semicrystalline. VDC/MA copolymers have lower melting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VDC/BA copolymers, while that melting temperature of VDC/VC copolymer is higherthan that of VDC/acrylate copolymers with the same VDC content. The barrier propertyof the copolymers is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crystallite, free volume fraction, andcohesive energy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VDC/MA copolymers to oxygen, carbondioxide, and water vapor were successful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io of free volume tocohesive energy.  相似文献   
92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 乙烯基咪唑共聚物 (PFIm)与 5 ,1 0 ,1 5 ,2 0 四 (邻 三甲基乙酰胺苯基 )钴卟啉 (TPPCo)复合膜的氧络合百分率随环境湿度和时间的变化 ,讨论了钴卟啉不可逆氧化的机理、动力学 ,及钴卟啉与氧络合的寿命 .空气中的水分子进攻与氧络合的钴卟啉 ,生成过氧化氢自由基和三价钴卟啉 ,是钴卟啉失去与氧络合能力的主要原因 .发现PFIm的憎水性可抑制由水分子引起的钴卟啉的不可逆氧化反应 ,可显著延长钴卟啉与氧络合的寿命 ,从而使含氟的PFIm TPPCo膜与氧络合的寿命要比甲基丙烯酸辛酯 乙烯基咪唑共聚物 (POIm)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寿命长  相似文献   
924.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物的结晶与熔融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聚合温度、共聚物组成、低分子助剂用量等对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的结晶度、熔融峰温度的影响 ,并用Florry的聚合物熔点降低理论预测共聚树脂熔点随共聚组成、低分子助剂用量的变化规律 ,为VDC VC悬浮共聚树脂的合成工艺条件和加工性能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925.
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ASPAA)单体可以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合成具有药理活性的聚合物,制成水溶性、毒副作用小、具有缓释作用的大分子药物.同时,由于磺酰胺基具有一定的碱溶性,ASPAA与丙烯酸酯类等单体的共聚物可用于制备可碱显影、显影宽容度和耐印力等性能良好的平印、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有关ASPAA与其它单体共聚的竞聚率还鲜见报道.本文在合成ASPAA单体的基础上,对ASPAA/丙烯腈和ASPA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竞聚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26.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e含量的MoBiTeO/SiO2催化剂, 并用XRD、Raman、XPS、NH3-TPD、吡啶吸附FT-IR和催化剂性能评价等方法考察了Te组分对催化剂的结构、酸性及其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Mo氧化物与Te氧化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通过形成Mo—O—Te 桥氧键生成了Te多钼酸盐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Mo-O活性中心, 同时TeOx具有脱除丙烯α-H、插氧并将其转化为丙烯醛的功能, 因此, 在MoBiO/SiO2催化剂中添加Te组分使丙烯醛选择性有显著的提高. 但是Te的加入同时也使催化剂中B 酸增强, 这不利于丙烯醛生成. 因此, Te添加量有一最佳范围, nTe/nMo为0.05-0.1 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27.
用辅以回流处理的两步法制备硫酸化氧化锆(SO2-4ZrO2),再用浸渍法制备Li质量含量为0.5%~15%的LiCl/SO2-4ZrO2催化剂.650℃时,在Li含量为15%的催化剂上,获得了90.6%的乙烷转化率、85.9%的乙烯选择性和77.8%的乙烯收率,在24h的实验考察中,乙烯的收率一直保持在71%以上.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酸碱性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Cl的添加使催化剂中四方相ZrO2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减小,表面酸性减弱,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明显提高,但ZrO2的体相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LiCl慢慢流失,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逐渐下降.与未经回流处理制得的硫酸化二氧化锆相比,采用回流处理后的ZrO2制得的SO2-4Zr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样品可负载更多的LiCl,有利于延缓催化剂活性因LiCl流失而下降.  相似文献   
928.
具有大孔径、高比面积的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已成为微孔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是其合成设计目前还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元素和镧系元素为接点的微孔材料上.尽管硅、铝族元素已被广泛地用于构建和合成微孔材料,但由于其电荷高、极性强,故在开放有机金属骨架微孔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中很少被应用.文献中巧妙地以锌离子为接点,成功地将硅氧簇引入配位聚合物的骨架中.  相似文献   
929.
对包含纳米SiO2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化和细乳液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超声细乳化过程中,90%以上的分散于MMA相的纳米SiO2粒子将从油相逃逸到水相.采用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酯(MPS)偶联剂处理SiO2粒子,可以增加其表面亲油性,抑止这种逃逸,经测定几乎全部SiO2粒子在超声细乳化后仍稳定停留在细乳化亚微液滴中.通过进一步细乳液聚合,得到了分散稳定、界面清晰的包裹有纳米SiO2粒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乳液.  相似文献   
930.
就微分形式P(x,y,z)dx+Q(x,y,z)dy+R(x,y,z)dz为某函数u(x,y,z)的全微分的积分因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积分因子的必要条件,以及P(x,y,z),Q(x,y,z),R(x,y,z)是齐次函数时,方程Pdx+Qdy+Rdz=0具有积分因子的充分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