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9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2033篇
化学   4003篇
晶体学   359篇
力学   381篇
综合类   159篇
数学   902篇
物理学   28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协同机制的三元复合材料Bi2Fe4O9/g-C3N4/UiO-66,研究表明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要高于二元材料和纯材料。这主要是由于Bi2Fe4O9更易于和g-C3N4结合形成稳定的Z-scheme异质结结构,使三元复合材料增强了可见光响应能力,提高了电子-空穴分离能力,增强了空穴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212.
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Cs3Bi2X9(X=Cl、Br、I)的光电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并系统阐述这3种晶体的表面效应对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光学特性由铋原子和卤素原子最外层p轨道上的价电子主导。在可见光区中,材料的吸收峰会随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红移,其中一维结构的Cs3Bi2Cl9表面结构在光吸收能力上尤为特别且敏感;二维结构的Cs3Bi2Br9光吸收能力会受厚度影响;零维结构的Cs3Bi2I9非常稳定,且几乎不受表面特性和晶体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3.
采用微弧氧化和热处理复合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了具有双层结构的榍石/氧化钛复合涂层。榍石/氧化钛复合涂层的外层是由微弧氧化涂层经热处理后晶化生成;而内层是由钛基底的氧化生成,并且氧化钛表现出不同的Ti,O原子比。由于钛基底的氧化,孔径在50~500nm的微孔呈层状结构分布在涂层内层。与微弧氧化涂层相比,该复合涂层具有很好的磷灰石诱导能力,这是由于榍石沿着特定晶面和晶向与羟基磷灰石表现出良好的晶体学匹配关系,从而为磷灰石的成核和取向沉积过程提供良好的位点。  相似文献   
2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氮功能化对蒄类化合物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及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引入杂N原子可以线性降低前线轨道能级, 增强电子注入能力与空气稳定性, 且邻位掺杂较迫位和均匀掺杂调节效果更为显著. 其中, 十二氮杂蒄(12ac)具有新颖的“碗状”构型和高的电子亲和势(3.45 eV), 是潜在的空气稳定电子传输材料构筑单元. 理论预测室温下2,6,10-三对甲氧基苯基-3,4,7,8,11,12-六甲氧基三氮杂蒄(3b)晶体的电子迁移率为0.242 cm2/V s, 预计是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值得进一步器件化研究.  相似文献   
215.
本研究以卡那霉素作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卡那霉素的浓度、缓冲溶液pH值、柱温及有机添加剂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优化分离条件为:卡那霉素浓度0.6%;有机添加剂5%:乙腈-甲醇混合物(体积比9∶1);20mmol/L pH=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进样:25psi×2s;分离电压+20kV;检测波长262nm;柱温25℃。在此优化分离条件下,盐酸地匹福林实现基线分离。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216.
建立了测定痕量利福平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法。在NaOH溶液中,利福平与亚甲基蓝相互作用后,共振瑞利散射显著增强,在371 nm处的ΔIRRS最强。利福平的质量浓度在0.20~1.65 mg.L-1范围内与△IRRS成正比,检出限(3Sb/S)为0.038 mg.L-1。该法可用于人体血液及市售利福平药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17.
以氢化松香为原料、乙醇胺为有机胺、乙酸乙酯为溶剂,在超声波辅助下进行胺化反应制备氢化枞酸乙醇胺盐,再经萃取、重结晶和酸化得到氢化枞酸,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功率、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氢化枞酸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氢化枞酸纯度因素按显著程度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超声波功率>搅拌转速,确定了最佳的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400W、搅拌转速400r/min,所得氢化枞酸的纯度为94.5%。采用GC、GC-MS、FT-IR、熔点仪和旋光仪对氢化枞酸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氮功能化对蒄类化合物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及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杂N原子可以线性降低前线轨道能级,增强电子注入能力与空气稳定性,且邻位掺杂较迫位和均匀掺杂调节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十二氮杂蒄(12ac)具有新颖的"碗状"构型和高的电子亲和势(3.45 eV),是潜在的空气稳定电子传输材料构筑单元.理论预测室温下2,6,10-三对甲氧基苯基-3,4,7,8,11,12-六甲氧基三氮杂蒄(3b)晶体的电子迁移率为0.242 cm2/V s,预计是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值得进一步器件化研究.  相似文献   
219.
以不同方法制备了系列Fe2O3/Al2O3氧载体,采用XRD、H2-TPR、CH4-TPR、O2-TPD和BET等分析技术对氧载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Fe2O3负载量氧载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性能,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Fe2O3/Al2O3氧载体结构、反应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2O3负载量对氧载体活性及产物中CO2选择性的影响较大,负载量较低时氧载体活性较低且引起甲烷部分氧化产物CO含量增加。制备方法亦对氧载体与甲烷的反应活性有所影响,整体上共沉淀法制备的质量分数60%Fe2O3/Al2O3氧载体具有较高的氧化活性和化学链循环稳定性。其在反应温度850℃、反应时间15 min、30次循环后甲烷转化率及产物中CO2选择性均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20.
要在高分辨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PGC/MS)系统中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法(SIM),建立了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检测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裂解条件:起始温度50℃;升温速率20℃/min,裂解室温度230℃;裂解温度650℃;裂解时间为10 s.气相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恒定流速0.9 mL/min;DB-WAXTER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45℃;保持4min,以6℃/min的速率上升到100℃,然后以10℃/min上升到200℃,接着以12℃/min上升至250℃,并保持25 min.分流比为50∶1.EI离子源.选择色谱保留时间19.056 min,鉴别离子m/z 54,98,用于SIM检测.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2种空白农产品和2种不同农产品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样品检测结果表明,HRPGC/MS方法检测不同黄瓜、牛肉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均能得到很好的反映.本方法分析时间缩短,用保留时间、质谱同时定性,消除了不同种类农产品杂质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选择性和重复性好,适于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