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45篇
  免费   10706篇
  国内免费   19877篇
化学   37860篇
晶体学   2546篇
力学   4146篇
综合类   2159篇
数学   9133篇
物理学   26784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1893篇
  2021年   1839篇
  2020年   1778篇
  2019年   1714篇
  2018年   1667篇
  2017年   2578篇
  2016年   1749篇
  2015年   2713篇
  2014年   3341篇
  2013年   4303篇
  2012年   4307篇
  2011年   4709篇
  2010年   4781篇
  2009年   4986篇
  2008年   5507篇
  2007年   4975篇
  2006年   4926篇
  2005年   4096篇
  2004年   3150篇
  2003年   2288篇
  2002年   2226篇
  2001年   2335篇
  2000年   2449篇
  1999年   1436篇
  1998年   715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509篇
  1993年   474篇
  1992年   475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276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207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146篇
  1983年   129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86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35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构造了氮-镍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研究了氮原子在Ni(\r\n100),Ni(110)和Ni(111)平坦表面的吸附和振动,获得了氮原子\r\n在三个低指数表面的吸附位、吸附构型、结合能和本征振动等数据,计\r\n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同时,与Ni(100)表面对比,系统研究\r\n了氮原子在Ni(510)台阶面的吸附和扩散.计算结果表明,氮原子在\r\n台阶下部形成最稳定的吸附态,台阶对下台面上扩散的氮原子形成捕获\r\n势,对上台面上扩散的氮原子形成反射势.  相似文献   
992.
Proteins containing dinuclear Cu (II), Zn (II) centers play paramount roles in biology1. As mimetic of metal-dependent esterase, dinuclear Cu (II) and Zn (II) complexes have receiv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s2~6. They are of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biomimetic chemistry to provid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the biological sites and as potential catalysts for substrate oxidations. Schiff base type polydentate ligands which contain centeral hydroxyl group have been wid…  相似文献   
993.
甲壳胺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是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甲壳胺的接枝聚合反应.通过对不同脱乙酰度(da)甲壳胺(CTS)的接枝聚合反应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从中得到优选的反应条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脱乙酰度甲壳胺及N-取代甲壳胺的接枝聚合反应结果,表明:甲壳胺中氨基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的引发过程.  相似文献   
994.
金属蒸气合成在金属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金属蒸气合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和实验技术, 并按金属原子分别与炔、单烯、多烯、环烯、芳烃体系、卤代烃、有机混和物的反应及有机金属硼化合物的合成, 对金属蒸气合成法在金属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流变学法系统地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Cr(III)交联体系的 反应动力学。HPAM溶液的粘性模量G”大于弹性模量G’,且其数值随时间不发生变 化,体系为粘性溶液。而HPAM/Cr(III)体系的G’和G”的数值都随时间变化,G” 在反应开始阶段大于G’,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G’超过G”占据主要地位,体 系成为弹性体系。交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上升阶段,平缓上升阶段和第二 上升阶段。利用G’~ t曲线可以推测反应机理。实验发现成胶速率随反应物HPAM 和Cr(III)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成胶时间缩短。在羧基浓度过量的情况下,交 联反应对Cr(III)浓度的反应级数是1。凝胶的有效弹性交联密度随聚合物浓度的增 加而增,且随凝胶反应的进行而增加。凝胶的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随Cr(III)浓 度的增加和交联反应的进行而下降。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实验发现钛酸铅基材料具有负热膨胀性,且其热膨胀程度会受到掺杂元素的影响. 目前所研究的A位掺杂体系中,仅Cd原子掺杂能使钛酸铅负热膨胀性增强. 所以研究A位掺杂钛酸铅,比较Cd原子与其他原子在掺杂钛酸铅时化学键的异同,有助于深刻理解钛酸铅负热膨胀的本质.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别优化了Sr、Ba、Cd掺杂钛酸铅的晶格常数,计算了它们的态密度和电荷密度. 结果表明Cd―O键的共价性强于Pb―O键,而Ba―O键和Sr―O键几乎呈离子性,Ba/Sr对Pb的替代削弱了化合物的共价性,降低了自发极化强度. 与实验测量的热膨胀系数对比可以发现,A位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共价性增强,化合物负热膨胀程度升高;若A位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共价性削弱,负热膨胀程度降低. 可见A位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共价性影响了钛酸铅基化合物负热膨胀性.  相似文献   
997.
先将3-蒈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氧化开环制得蒈酮酸,再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得到蒈酸,酰氯化后与系列酰肼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蒈酸基双酰肼化合物(5a~5n),其结构经UV-Vis、1H NMR、13C NMR、 FT-IR和MS(ESI)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目标化合物对花生褐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玉米小斑病菌、西瓜炭疽病菌以及水稻纹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蒈酸基α-噻吩甲酰肼5f(R=α-thiophene)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85.0%,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在用药量为100 μg·mL-1时,化合物蒈酸基3′,4′-二甲氧基苯甲酰肼5j(R=3′,4′-OMe-Ph)、蒈酸基-m-甲氧基苯甲酰肼5d(R=m-OMe-Ph)、蒈酸基-m-甲基苯甲酰肼5b(R=m-Me-Ph)和蒈酸基苯甲酰肼5a(R=Ph)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8.5%、 86.1%、 85.1%和82.6%(均为A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老年人彩色视觉频率响应特性,获取彩度对比敏感度与空间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本文在LCH均匀颜色空间基础上,固定明度和色调角值,以彩度作为变量,设计人眼彩度对比敏感度实验,进行人眼视觉观察实验。获得彩度对比敏感度与空间频率的关系,并构建指数型对比敏感度函数模型。经分析表明老年人眼彩度对比敏感度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产生先升高再缓慢降低的变化,各色调角下彩度对比度存在差异。经分析人眼对比敏感度差异与人眼视觉辨色特性有很大的相关性。并且,将构建的对比敏感度函数模型用于实现基于人眼视觉系统的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999.
The effect of polystyrene sulfonic acid (PSSA) macromolecules 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AM) has been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s of polymerization of AM were greatl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PSSA in the polymerization system.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of AM was obtained when the ratio of [—SO_3H]: [AM] reached 3:1. When the insoluble crosslinked PSSA was used instead of the soluble one, this effect de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lecules of PSSA and AM was determin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elementary analysi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combination form, —SO_3-NH_3~ CO—, formed between sulfonic group and amide group was found to be existed since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band of —NH_2 shifted from 3400cm~(-1) to 3150 cm~(-1), the binding energy of electron N_(18) changed from 399.7 eV to 401.3 eV, and the atomic ratio of N to S of the products was similar to the ratio of reagents. 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AM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SSA is proposed. The initial step is the combination of AM with sulfonic group to form —CONH_3~ , then followed by polymerization on the PSSA macromolecule. The role of PSSA 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A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聚醚氨酯红外光谱酰胺-Ⅰ谱带的二级微商及傅里埃自解卷积处理,发现了位于1715cm~(-1)的新组分并可归属于无序的相间界面。应用差减光谱及曲线拟合对热处理试样的光谱谱带进行分析表明聚醚氨酯的加热/冷却过程是与可逆的无序/有序化过程及微相混合/分离过程有关的。新发现的1715cm(-1)组分强度的变化与无序/有序化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