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24篇
  免费   12365篇
  国内免费   21230篇
化学   45849篇
晶体学   2686篇
力学   4986篇
综合类   2241篇
数学   10503篇
物理学   31054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2139篇
  2021年   2136篇
  2020年   2159篇
  2019年   2052篇
  2018年   1968篇
  2017年   2854篇
  2016年   2193篇
  2015年   3129篇
  2014年   3887篇
  2013年   5092篇
  2012年   5172篇
  2011年   5666篇
  2010年   5411篇
  2009年   5686篇
  2008年   6240篇
  2007年   5667篇
  2006年   5578篇
  2005年   4692篇
  2004年   3626篇
  2003年   2668篇
  2002年   2560篇
  2001年   2654篇
  2000年   2721篇
  1999年   1743篇
  1998年   1039篇
  1997年   814篇
  1996年   779篇
  1995年   709篇
  1994年   751篇
  1993年   635篇
  1992年   624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424篇
  1989年   393篇
  1988年   356篇
  1987年   310篇
  1986年   288篇
  1985年   214篇
  1984年   192篇
  1983年   162篇
  1982年   134篇
  1981年   105篇
  1980年   91篇
  1979年   101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7篇
  1965年   36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镍(II)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镍(II)红紫素-18与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E环被打开的镍(II)δ-(甲酰乙烯基)红紫素-7-三甲酯和镍(II)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P6三甲酯.镍(II)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和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镍(II)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当这些化合物脱去镍离子后,吸收波长明显红移,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的吸收波长达到742nm.同时保留了对δ-位再进行化学修饰的可能性.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的亚硝酸盐氮(NO2^-)、氨氮(NH4^+)、硝酸盐氮(NO3^-)。考察NO2^-,NH4^+和NO3^-测定时的相互干扰,并给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测定NO2^-时,NH4^+和NO3^-无干扰;NO2^-对测定NH4^+和NO3^-产生干扰,可分别采用分段法和加入2滴10%氨基磺酸溶液的方法消除干扰;对于不含NO2^-或NO2-含量不高的地下水样品,可简化操作步骤直接测定NO3^-。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3%~2.74%(n=1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67%~100.28%。所用检测仪器具有流动注射、自动进样及在线绘制标准曲线的功能,简化了标准方法中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减少了样品的损失,实现了自动化分析,大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3.
β-环糊精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一烷基酰胺甲酸钠(C11H23CONHCOONa,SF)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SF的表面张力值(β)及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β-CD后增加,β-CD浓度越大,γ和cmc*增加越多,且SF的cmc*与β-CD浓度存在线性关系,随温度的升高,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降低,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利用表面张力测定了β-CD-SF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形成常数Ka,进而求得了包结过程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焓和熵均有利的过程,进一步说明疏水作用是形成包结物最重要的的作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94.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固化剂种类、环氧基体平均网链长度和分散相与基体间键合情况对体系韧性等的影响.结果说明,基体平均网链长度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也是重要的.文中对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提出了见解.在交联密度较低的材料中,在橡胶颗粒附近叠加的应力场诱发下发生纵深度较大的断裂过程.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增大该应力场强度有利于加大断裂过程区.  相似文献   
995.
物理老化实质上是聚合物材料在 Tg 以下存放过程中 ,其凝聚态结构通过链段或更小运动单元的运动 ,从热力学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过渡的一个结构弛豫过程[1] .在这一过程中 ,聚合物的密度、自由体积、焓、熵和力学性质随温度和时间产生变化 .因为银纹化是聚合物的特性 ,所以银纹化也将随结构回复过程而产生变化 .有关物理老化对聚合物银纹化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2~ 4 ] .聚苯基单醚喹啉 (结构见 Scheme1 )是一种高性能的芳杂环聚合物 [5] ,它可以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作为绝缘材料和膜材料使用 .有关这类高性能的芳杂环聚合物的物理老化…  相似文献   
996.
A spectrophotometric study of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oxidation of malic acid (Mal) by chromium(VI) catalyzed by 2,2′-bipyridyl (bpy) in aqueous acidic medium was conducte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98 to 313 K. This reaction was found to be pseudo-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Cr(VI) and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malic aci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pseudo-first order ([Mal]o ? [Cr(VI)]o), the observed rate constant (k ob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H+] and [bpy]. There was a weak negative salt effec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for this oxidation catalyzed by bpy is proposed. The rate equation derived from this mechanism can explain all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相似文献   
997.
聚有机硅氧烷是一类主链由硅-氧键连接而成,侧链为有机基团的聚合物,兼具有机聚合物和无机聚合物的特性,性能优异,尤以卓越的耐高温性能而著称,在大气中于-50~250℃可以长期使用[1].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有机硅氧烷的热稳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各种耐热性添加剂,或可与聚  相似文献   
998.
Catalyzed by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AJ270, a nitrile hydratase and amidase containing microbial whole-cell catalyst, at 10 ℃ and with the use of methanol as a co-solvent, nitrile and amide biotransformations produce 2S-1,4-benzodioxane-2-carboxamide and 2R-1,4-benzodioxane-2-carboxylic acid in high yields with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荧光液晶分子2, 5-二-[2-(3, 4-二-十二烷氧基-苯基)-乙烯基]-3, 6-二甲基吡嗪(BPDP12)在石墨表面上自组装单层膜的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在石墨表面形成两种自组装结构:一种是稳定的, 分子的共轭中心相互平行, 烷基链相互交错的密排结构;另一种是不稳定的, 分子的共轭中心彼此为烷基链所分隔的非密排结构. 分子之间较强的π-π作用和分子烷基链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对分子组装的取向形成竞争, 是产生两种不同组装结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钙/镁基矿物吸附剂的主要组分CaO、CaCO3、MgO在500-800 ℃下对Se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并选取天然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研究其对Se的吸附效果,且对矿物煅烧所得CaO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组分中CaO的吸附效果最佳,800 ℃时单位质量CaO对Se的吸附量可达368 mg/g。CaCO3对Se的吸附在700 ℃时效果最佳且其吸附产物的热稳定性较好。镁基吸附剂仅在中温段对Se具有一定吸附效果。方解石对Se的吸附效果随温度变化趋势与CaCO3相似,因其较好的孔隙结构,吸附效果略优于CaCO3。煅烧方解石得到的F-sor对Se的吸附效果优于CaO和CaCO3煅烧得到的C-sor,这与其良好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抗烧结能力有关,且F-sor吸附产物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好。F-sor对Se的吸附量最高可达403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