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52篇 |
免费 | 3518篇 |
国内免费 | 243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915篇 |
晶体学 | 259篇 |
力学 | 1219篇 |
综合类 | 146篇 |
数学 | 2387篇 |
物理学 | 80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463篇 |
2022年 | 769篇 |
2021年 | 845篇 |
2020年 | 849篇 |
2019年 | 869篇 |
2018年 | 737篇 |
2017年 | 684篇 |
2016年 | 991篇 |
2015年 | 1003篇 |
2014年 | 1287篇 |
2013年 | 1667篇 |
2012年 | 2015篇 |
2011年 | 2143篇 |
2010年 | 1438篇 |
2009年 | 1349篇 |
2008年 | 1428篇 |
2007年 | 1356篇 |
2006年 | 1137篇 |
2005年 | 944篇 |
2004年 | 773篇 |
2003年 | 599篇 |
2002年 | 541篇 |
2001年 | 477篇 |
2000年 | 449篇 |
1999年 | 385篇 |
1998年 | 318篇 |
1997年 | 260篇 |
1996年 | 307篇 |
1995年 | 249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84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0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20篇 |
1976年 | 18篇 |
1975年 | 19篇 |
1973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多重散射效应对舰船尾流气泡群光散射强度和偏振特征的影响是舰船光尾流探测以及新型光自导鱼雷研究的基础. 基于矢量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舰船尾流气泡群激光后向探测仿真模型, 重点研究了尾流气泡群的多重散射机理,分析了多重散射效应、尾流气泡群密度对回波信号强度和偏振特征的影响规律. 基于粒子碰撞重要性抽样的基本思想, 在传统能量接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回波光子偏振贡献接收方法和回波信号偏振信息统计方法, 解决了小视场系统光子返回概率低无法形成回波能量的难题. 构建了模拟尾流气泡群激光散射强度和偏振探测实验平台, 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和模拟结果的一致性表明, 利用回波强度、偏振信息可表征气泡群距离、密度信息, 从而可对舰船尾流特别是低密度尾流进行高精度的探测和辨识.
关键词:
Monte Carlo
偏振
多重散射
气泡 相似文献
92.
众所周知, 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主要是基区的设计. 一般而言, 基区的杂质分布是非均匀的. 本文首先研究了非均匀的杂质高斯分布对器件温度分布、增益和截止频率的温度特性的影响, 发现增益和截止频率具有正温度系数, 体内温度较高. 随后研究了基区Ge组分分布对这些器件参数的影响. 均匀Ge组分分布和梯形Ge组分分布的SiGe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增益和截止频率具有负温度系数, 具有较好的体内温度分布.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具有梯形Ge组分分布的SiGe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由于Ge组分缓变引入了少子加速电场, 不但使它的增益和截止频率具有较高的值, 而且保持了较弱的温度敏感性, 在增益、特征频率大小及其温度敏感性、体内温度分布达到了很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93.
在火炮上利用金属铋(Bi)直接撞击单晶LiF窗口, 开展了金属Bi反向碰撞的冲击加载-卸载实验研究, 实验采用激光位移干涉测试系统, 获得了金属Bi在11—16 GPa压力范围内完整的卸载粒子速度剖面. 实验结果结合特征线方法计算表明, 金属Bi经冲击加载进入体心立方相, 并在11—16 GPa冲击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卸载熔化, 界面粒子速度剖面的卸载拐点, 对应着金属Bi经冲击加载后发生的卸载熔化, 而这一结论同Cox的理论计算及一维流体力学程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本文报道的金属Bi卸载波剖面解读技术, 对于认识冲击加载下其他相似材料相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采用激发波长800 nm、脉宽50 fs、重复频率1 kHz的Ti:sapphire放大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利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不同粒径的CdTe:Mn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性质。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同一生长时间CdTe:Mn量子点的双光子吸收系数是CdTe量子点的1.1倍,其双光子吸收系数随量子点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这是由于CdTe:Mn量子点非线性吸收属于反饱和吸收,掺杂了Mn元素,减小了表面缺陷浓度,表明掺杂量子点具有很好的双光子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95.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Ba3La1-x(PO4)3∶xDy3+荧光粉材料。利用XRD测量样品的物相,结果显示样品为纯相Ba3La(PO4)3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宽谱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22,347,360,386,424,451 nm。在347 nm激发下,荧光粉在482 nm(4F9/2→6H15/2)和575 nm(4F9/2→6H13/2)处有很强的发射。研究了不同Dy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当Dy3+摩尔分数x=0.10时出现猝灭现象,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确定了不同Dy3+掺杂浓度的Ba3La(PO4)3∶Dy3+的荧光寿命。Ba3La(PO4)3∶Dy3+荧光粉发射光谱的色坐标位于白光区域。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LVD) has been the most favorite instrument for precision dynamics measurement due to its non-contact, high accuracy and high resolution. However, LDV can only give the dynamic data of a particular location on the entire feature. In order to get the whole field data, a laser beam-scanning mechanism has to be implemented. Currently, motor-driven scanning mirror is used to move the measurement probe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 The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the scanning mirror will reduc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scanning LDV optical system embodied in an acousto-optic deflector scanning mechanism. It can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since there is no mechanical motion involved. On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system is that it generates a laser scanning beam in parallel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beam scanning in the conventional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SLDV). The new system has a board scanning range. The measurement target size ranges from few tens of millimeters down to 10 μm.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capability of the novel system on scanning measurements of features as big as ultra-precision cutting tool to features as tiny as AFM cantilever. We believe that the novel SLDV will find profou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ecision engineering field. 相似文献
100.
A design of diode-pumped high-efficiency Nd:YVO4/LBO red laser is reported. Using critical phase-matching (CPM) LBO, 671 nm red laser was obtained from 1342 nm light by intracavity frequency doubling. With an incident pump laser of 800 mW, using type-I and type-II CPM LBO, 97 and 52 mWTEM00 mode red laser outputs were obtained, with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up to 12.1% and 6.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