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2篇 |
免费 | 378篇 |
国内免费 | 73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42篇 |
晶体学 | 63篇 |
力学 | 120篇 |
综合类 | 99篇 |
数学 | 254篇 |
物理学 | 10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41.
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合成ETBE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纯硅介孔分子筛Si-MCM-41, 并用浸渍法将磷钨酸(PWA)负载到介孔分子筛Si-MCM-41上, 制得了磷钨酸负载量不同的催化剂x%PWA/MCM-41. 利用XRD, FT-IR, Py-IR, BET, TEM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负载后的PWA颗粒粒径明显减小, 粒径约为10个纳米, PWA在载体表面实现了均匀分布, 通过叔丁醇和乙醇在高压反应釜内生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反应测试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负载型催化剂和纯PWA相比, 前者使叔丁醇(TBA)的转化率、ETBE的选择性有很大提高, 当磷钨酸负载量为30%时TBA的转化率最大. 最优的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条件是: 载体550 ℃煅烧脱模, PWA负载量为30%, 催化剂煅烧温度为300 ℃, 醚化反应温度为120 ℃, 乙醇与叔丁醇的摩尔比为2∶ 1, 催化剂的用量为1.4 g.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145.
在合成[Co(bpma)(tn)Cl]2+体系配合物的实验中,得到[Co(ptma)(amp)Cl]2+体系的一反式(ptma中仲胺上的氢相对于Cl)经式异构体(m3[ZnCl4]·0.5H2O),其中bpma=N,N′-二(2-吡啶基甲基)胺,tn=1,3丙二胺,ptma=N-(2-吡啶基甲基)丙二胺,amp=2-(氨基甲基)吡啶。此配合物异构体构型选择性形成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其结构中配体间C-H…π相互作用使之更稳定的结果。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晶体学参数: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1.55978(19)nm,b=1.33324(16)nm,c=2.2077(3)nm,β=94.832(3)°,V=4.5748(10)nm3,Dc=1.696g·cm-3,Z=8,F000=2360,μ(MoKα)=23.72cm-1,R=0.0475,Rw=0.1204。配合物离子中Co3+为六配位。晶胞中含8个配合物阳离子,8个[ZnCl4]2-阴离子及4个水分子,对映体的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146.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三角架结构罗丹明B衍生物(2).在乙醇-水(8/1,V/V)介质中,用Tris-HCl控制体系pH为6.8,观察到Cu^2+对化合物2的荧光及紫外-可见吸收增强性能,同时化合物2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选择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557/577nm,测定了探针2(1.00×10^-5mol·L^-1)对Cu^2+响应的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10.00×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64(n=15),检出限为1.129×10^-7mol·L^-1,平行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以557nm为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紫外吸收,Cu^2+响应的浓度线性范围为0.50~25.00×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48(n=13),检出限为3.338×10^-7mol·L^-1.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Determining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phase in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has been challenging. In their work recently published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on July 8, 2020, Zhang et al. studied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a tannin-lead(II) complex in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and revealed that the in-situ formed hydrocerussite[Pb3(CO3)2(OH)2] is the stable active phase for formate production. This new finding may help settle the debate on the real active site of Pb-based material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