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737篇
化学   1331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119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254篇
物理学   10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金属Pt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尤其在石油化工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传统的Pt催化剂基本都是以炭、空心SiO2、Al2O3等粉体颗粒或固体物质为载体[1~7],通过模板法、液相合成法、电化学法、辐射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溅射法等将金属Pt负载上去,对于以纤维为载体的金属Pt配合物的制备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Ni(110)-p2mg(2×1)-CO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 计算结果表明: CO分子吸附于该表面的短桥位附近, 分子吸附能为1.753 eV, CO分子的键长dC—O为0.117 nm, 分子与表面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0°, 碳原子和短桥位中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9°; 吸附的CO分子内原子间的伸缩振动频率为1876和1803 cm-1. 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作用主要来自CO分子π、σ轨道与衬底d轨道间的杂化作用. CO分子σ轨道和衬底表面镍原子dxz轨道杂化形成的表面电子态主要位于费米能以下-10.4 至-8.8 eV和-7.4至-5.1 eV 范围内. σ和dxz轨道间的杂化作用可能是形成p2mg表面对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孟冠华  欧承慧  陶冬民  刘宝河 《应用化学》2009,26(12):1450-1455
合成了一种L-酪氨酸修饰的螯合吸附树脂(AJS-02),并与超高交联树脂NDA-150作对比,研究了其 对Cu2+的吸附和脱附行为。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在AJS-02上的吸附量大于其在NDA-150上的吸附量。Cu2+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共同结果。吸附动力学符合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动态吸附-脱附实验表明,动态穿透吸附量和总吸附量分别为4.05×10-3和6.44×10-3 mol/L,使用5%HCl进行脱附,脱附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奎宁修饰型Pt/Al_2O_3作为加氢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比较了乙酸和甲苯溶剂中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加氢与一般的加氢反应的反应结果;研究了反应对映选择性与底物转化率的关系、丙酮酸乙酯用量对产物对映选择性的影响、三乙胺的作用以及乙酸-甲苯混合溶剂的使用. 实验结果表明, 乙酸作为反应溶剂的性能优于甲苯且溶剂化作用强于甲苯;两种溶剂中的不对称加氢反应均存在初始过渡期, 以乙酸为溶剂时, 催化反应速度较快;在乙酸溶剂中底物用量对产物对映纯度影响不大, 在甲苯溶剂中底物用量具有最佳值;在乙酸溶剂中加入三乙胺能显著提高反应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而在甲苯溶剂中则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SynthesesandMagneticPropertiesofCu(Ⅱ)-RE(Ⅲ)HeterobinuclearComplexeswithN,N′-Bis(3-carboxyisalicy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TA...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磁控溅射共溅法,在铜箔和泡沫铜基底上分别制备了平面和三维网状结构的Sn-Al/Cu复合薄膜.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平面复合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6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薄膜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循环50周后容量保持在410 mA·h/g;以20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再以500 mA/g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薄膜仍有464 mA·h/g的放电容量.三维网状结构的Sn-Al复合薄膜能抑制充放电时带来的体积膨胀,较大的表面积和粗糙表面可以使其与锂充分反应,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7.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8.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以其低价、高效等优势, 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传统液态电解质由于易挥发、易泄漏等问题, 导致基于液态电解质的电池难以保持长期稳定, 影响光伏技术的应用. 本文合成了N,N'-1,5-戊二基双月桂酰胺, 将其作为有机小分子胶凝剂(LMOG)胶凝离子液体电解质(ILE)制备了离子凝胶电解质(IGE)并组装成准固态电池(QS-DSCs).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显示该凝胶电解质的相转变温度(Tgel)为104.7℃, 具有良好的本征热稳定性.利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调制光电压/光电流谱分别研究了液态电池和准固态电池内部电子传输和复合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凝胶电解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加速了TiO2光阳极/电解质界面电子与电解质中I3-的复合过程, 使电子寿命降低, 导致准固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略低于液态电池. 在AM1.5 (100 mW·cm-2)及50℃条件下的加速老化测试结果显示, 持续老化1000 h后其光电转换效率(η)无衰减,而液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为初始值的86%, 表明准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氧吸附后Pt/Cu(001)表面合金的原子结构和表面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Pt/Cu(001)-p(2×2)-O表面最稳定结构中,衬底表面原子层不发生再构,氧原子吸附于4重对称的Pt原子谷位,每个氧原子吸附能约为2.303 eV.吸附结构的Cu-O和Pt-O键键长分别为0.202和0.298 nm,氧原子的吸附高度Zcu-O约为0.092 nm.吸附前后Pt/Cu(001)-1ML(monolayer)表面合金的表面功函数分别为4.678和5.355 ev.吸附表面氧原子和衬底的结合主要来自氧原子2p轨道和衬底金属原子d轨道的杂化作用,氧原子吸附形成的表面电子态主要位于费米能级以下约-2.7 eV处.  相似文献   
1000.
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 三嵌段共聚物F127(EO108PO69EO108, EO: ethylene oxide, PO: propylene oxide)为添加剂, 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 制备了高度有序的磁性金属镍纳米管阵列. 该合成方法简单、有效、易操作, 特别是, 氧化铝模板的孔壁不需要进行任何修饰.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 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 产物的晶型结构为面心立方.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实验参数, 如电流密度、共聚物浓度和电沉积时间, 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镍纳米管的管壁厚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和电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变大, 但几乎不受F127浓度变化的影响. 以上的实验表明, 调节实验参数, 可以有效控制纳米管管壁的厚度. 磁性研究结果表明, 与块体镍相比较, 镍纳米管阵列表现出较大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