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61篇
  免费   10588篇
  国内免费   14682篇
化学   39868篇
晶体学   1488篇
力学   3682篇
综合类   1803篇
数学   8061篇
物理学   2372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649篇
  2022年   1493篇
  2021年   1707篇
  2020年   1914篇
  2019年   1857篇
  2018年   1685篇
  2017年   2110篇
  2016年   2100篇
  2015年   2595篇
  2014年   3189篇
  2013年   4145篇
  2012年   4368篇
  2011年   4835篇
  2010年   4186篇
  2009年   4466篇
  2008年   4723篇
  2007年   4227篇
  2006年   4238篇
  2005年   3621篇
  2004年   2916篇
  2003年   2159篇
  2002年   2255篇
  2001年   2324篇
  2000年   2207篇
  1999年   1469篇
  1998年   860篇
  1997年   768篇
  1996年   678篇
  1995年   571篇
  1994年   587篇
  1993年   504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360篇
  1989年   328篇
  1988年   279篇
  1987年   236篇
  1986年   201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151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04篇
  1981年   101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21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this work, the natural convection in a concentric annulus between a cold outer square cylinder and a heated inner circular cylinder is simulated using the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DQ) method. The vorticity‐stream function formulation is used as the governing equation, and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in the DQ computation. It is shown in this paper that the outer square boundary can be approximated by a super elliptic function. As a result,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hysical domain to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is set up by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and all 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can be computed exactly. Numerical results for Rayleigh numbers range from 104 to 106 and aspect ratios between 1.67 and 5.0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data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aspect ratio and the Rayleigh number are critical to the patterns of flow and thermal field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a critical aspect ratio may exist at high Rayleigh number to distinguish the flow and thermal pattern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对粒径为2.2-25.5nm的锐钛矿二氧化钛超细纳米晶在83-293 K温度范围内的变温拉曼光谱的研究,得到了三声子互作用对拉曼频率和线宽的贡献随粒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锐钛矿二氧化钛超细纳米晶的三声子相互作用随粒径减小而加强。  相似文献   
93.
提高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系列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指出了气体总流量和背反射电极的类型对电池性能参数的影响.电池的I-V测试结果表明:随反应气体总流量的增加,对应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结果使得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以提高.另外,ZnO/Ag/Al背反射电极能明显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进而也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对气体总流量和背反射电极类型影响电池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气体流量 ZnO/Ag/Al背反射电极  相似文献   
9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锌、铜和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样品经消化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锌、铜和锰的含量,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10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5 %-1.40%.锌、铜和锰在给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4和0.9983,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5.
基于液晶光阀的全息照相控光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源  邢增海  陈焕杰  余艺  梁海辉  钟铖  张红  谭炎 《物理实验》2006,26(5):22-24,28
设计了通过液晶光阀自动调整全息照相物光和参考光辐照比至最佳状态,同时能实现曝光时间自动控制的控光仪.该仪器巧妙运用液晶光阀和硅光电池器件,使测量、调整、自控一体化,从而提高拍摄优质全息图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6.
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引入智能化仪器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新设计,同时软件的设计应给学生留有接口的余地。  相似文献   
97.
a-C:F薄膜的热稳定性与光学带隙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慎东  宁兆元  黄峰  程珊华  叶超 《物理学报》2002,51(6):1321-1325
以CF4和C6H6的混合气体作为气源,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沉积(ECRCVD)装置中制备了氟化非晶碳薄膜(aC:F),并在N2气氛中作了退火处理以考察其热稳定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获得了薄膜中CC双键的相对含量和光学带隙,发现膜中CC键含量与光学带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高微波功率下沉积的氟化非晶碳膜具有低的光学带隙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氟化非晶碳膜 光学带隙 退火温度 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
全光纤反射式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多波长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反射式的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多波长滤波器的性能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出了两个耦合器的分光比和两臂的臂长差对其输出谱线的影响,结论对设计制作不同性能指标的该型多波长滤波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验上用光纤熔融拉锥法制作了该种器件,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99.
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的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尽管该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来反演待测气体的浓度,能够得到很高的测量精度。但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噪声以及测量波段其它气体的干扰等,使得仪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而且上述因素还决定着仪器的测量下限。对差分吸收光谱方法的测量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增湿活化反应器内喷水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在热态脱硫试验台上进行的生石灰和消石灰的喷水活化脱硫试验,研究了Ca/S比、饱和温距、入口烟气SO2浓度、烟气速度及水喷嘴雾化风对脱硫效率和钙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对两种脱硫剂的脱硫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喷水增湿提高脱硫效率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喷水增湿使两种脱硫剂的活性都有明显提高,生石灰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