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12553篇 |
免费 | 2464篇 |
国内免费 | 5153篇 |
化学 | 9312篇 |
晶体学 | 637篇 |
力学 | 976篇 |
综合类 | 391篇 |
数学 | 1942篇 |
物理学 | 6912篇 |
2024年 | 197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483篇 |
2021年 | 475篇 |
2020年 | 439篇 |
2019年 | 479篇 |
2018年 | 428篇 |
2017年 | 616篇 |
2016年 | 405篇 |
2015年 | 587篇 |
2014年 | 781篇 |
2013年 | 1068篇 |
2012年 | 957篇 |
2011年 | 1112篇 |
2010年 | 1150篇 |
2009年 | 1196篇 |
2008年 | 1290篇 |
2007年 | 1186篇 |
2006年 | 1170篇 |
2005年 | 955篇 |
2004年 | 768篇 |
2003年 | 563篇 |
2002年 | 548篇 |
2001年 | 544篇 |
2000年 | 669篇 |
1999年 | 336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48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1年 | 5篇 |
1965年 | 11篇 |
1959年 | 5篇 |
在YJ-3000 t紧装式六面顶大腔体压机上,用Solar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1~3 GPa、723~1273 K的条件下,原位测量了纯的和含15%(质量分数)FeS的橄榄石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含15% FeS的橄榄石电导率比纯橄榄石的电导率高2~3个数量级,且电导率值在0.1~10 S/m范围内;纯的和含15% FeS的橄榄石电导率都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纯的橄榄石电导率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强;纯的和含15% FeS的橄榄石电导率随压力变化表现出相反的特性,随着压力的升高,纯橄榄石电导率微弱地降低,而含15% FeS的橄榄石电导率显著地增加。由含15% FeS的橄榄石电导率对温度、压力的效应以及实验获得的活化焓可知,15% FeS在橄榄石中形成了相互连通的网络,主导着橄榄石的导电过程。
相似文献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性硅的同素异形体hP12-Si。 hP12-Si结构可以看作是由六元环形成的一种隧道型结构,与之前报道的Si24结构近似。弹性常数和声子谱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结构在常压下的稳定性。通过结构遗传性和热力学稳定性分析表明,可以效仿Si24的制备方法,通过预先合成出高压前驱物LiSi12再除去其中的Li原子来获得hP12-Si。在这种结构中, 有一半的硅原子为5配位,其他硅原子为4配位。电子结构计算表明,该结构具有金属导电性,导电性主要是由于5配位原子的存在导致价电子具有离域性。
相似文献随着混凝土结构强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防护工事选择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TCK-HJC复合本构模型,对锥形弹刚性侵彻过程中混凝土薄板的变形损伤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拟流体模型处理失效的混凝土碎片,分析了不同侵彻角(0°,60°)下锥形弹侵彻混凝土薄板的变形过程,得到了薄板的压力分布以及失效混凝土碎片的飞散角度,并与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是合理的,为进一步研究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针对输电线由于覆冰引起各类事故灾害的问题,采用线装药爆破方式进行除冰是一种新思路。为研究该方法的除冰机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小尺寸覆冰输电线的爆破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爆破除冰机理和爆破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爆炸载荷的直接作用使迎爆面覆冰大量粉碎,背部覆冰内形成贯穿型裂纹,随后解体或者在电线的冲击振动下脱除。当覆冰对导爆索约束较弱时,爆炸能量从约束较弱侧迅速衰减,当覆冰无法形成贯穿型裂纹时则不能脱冰。导爆索位于覆冰内部时有利于爆破除冰,因此应根据覆冰厚度预估装药间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