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1篇
  免费   2322篇
  国内免费   5054篇
化学   9250篇
晶体学   625篇
力学   862篇
综合类   390篇
数学   1859篇
物理学   641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1037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1153篇
  2009年   1199篇
  2008年   1293篇
  2007年   1189篇
  2006年   1178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39篇
  2000年   671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1年   5篇
  1965年   1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偏振红外光谱和变温红外光谱研究聚合物分散液晶膜中液晶分子取向随外加电场及温度的变化.利用线阵列检测技术表征了聚合物与液晶界面处的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线阵列检测技术能够快速而直观地给出成分分布图,通过该成分分布图可以解释PDLC在温度场作用下分子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2.
聚硅氧烷键合的离子液体用作高温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阴离子为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NTf-2)的新型聚硅氧烷键合离子液体 ([PSOMIm][NTf2]),并采用静态涂渍法,制备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该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重测试显示,温度高于380 ℃后,[PSOMIm][NTf2]开始缓慢分解.色谱性能评价显示,此固定相对多种异构体和同系物均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和高的热稳定性.对Grob试剂的分离结果表明,各种组分均能在柱上得到良好的分离且峰的对称性很好.此新型聚合物离子液体在高温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3.
将人免疫球蛋白G(hIgG)抗体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以hIgG抗体标记的联吡啶钌脂质体为标记物,采用三明治型检测方式,成功建立了hIgG的ECL免疫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强度与hIgG的浓度在0.01~0.8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y=618.7x(μg/L)-23.9(n=6,r=0.995); 检出限为0.004 μg/L.用于人血清中hIgG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74.
黄金蝉若虫体蛋白水解液的荧光标记及电喷雾质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2-(7H-二苯并[a,g]咔唑-乙氧基)-乙基]氯甲酸酯(DBCEC-Cl)作为柱前衍生试剂, 于室温下,在硼酸钠缓冲液(pH 9.0)中,金蝉若虫体蛋白水解液中氨基酸的完全衍生化在5 min即可完成.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 (200 mm×4.6 mm, 5 μm) 上, 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各衍生物的完全基线分离.最佳荧光检测为λex/λem=300/395 nm.在线串联的ESI/MS正离子质谱数据显示:所有衍生物均给出m/z 338 5,294.5的特征碎片离子峰.荧光条件下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2; 检出限为2.6~24 fmol.本方法灵敏、可靠、重现性好.对实际黄金蝉若虫体蛋白水解液中氨基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75.
以2.5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为种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DMA)为交联剂,甲苯和环己醇为致孔剂,采用"一步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微球; 再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将水溶性温敏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分子引发聚合到微球表面,制备了粒径为7.0 μm、分散系数为0.02的单分散交联温敏色谱填料,温敏单体NIPAM的接枝率为5.2%.考察了该填料对标准蛋白质的分离性能、温敏性能、稳定性和重现性以及动态吸附容量对蛋白保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色谱填料对蛋白的分离性能、温敏性能、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且对溶菌酶的动态吸附容量为32.3 mg/g.在疏水模式下,该填料不但可以同时基线分离5种标准蛋白,而且通过改变温度可以有效地将3种在低温下保留时间重叠的蛋白(细胞色素-C、β-乳球蛋白和核糖核酸酶)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976.
3,6-和2,7-咔唑衍生物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以及ZINDO/SDCI方法计算3,6-和2,7-咔唑衍生物的分子平衡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乙烯基吡啶取代基的位置影响分子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与3,6-咔唑衍生物相比,2,7-咔唑衍生物的单光子吸收波长红移,振子强度增大;双光子吸收波长红移,双光子吸收截面增加.结果表明,2,7-咔唑衍生物是更好的双光子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977.
以氟甲喹(FLU)为原料,合成4个碳原子手臂的半抗原(FLUABA),采用活泼酯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及细胞融合,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氟甲喹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B6-E7,其抗体亚类为IgG1,亲和力常数(KA)为8.19×108L/mol。将氟甲喹、FLUABA及6个碳原子手臂的半抗原FLUACA分别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作为包被抗原,研究异源包被对间接竞争ELISA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源包被可显著提高ELISA方法的灵敏度。基于最佳异源包被(FLU-OVA)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IC50为26.33μg/L,检出限为4μg/L,定量检测范围为8.0~114μg/L(IC20~IC80)。与喹诺酮类药物及结构类似物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高。此方法可满足畜禽产品中氟甲喹残留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78.
溶胶凝胶法固定抗体制备黄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胶凝胶法,将正硅酸乙酯在HCl存在下水解形成的硅溶胶和黄曲霉毒素B1抗体的混合液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非标记型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器。以[Fe(CN)6]3-/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测试底液,分别研究传感器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行为。实验表明,电极因免疫反应所形成的复合物阻碍了[Fe(CN)6]3-/4-在电极表面的扩散,其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减小,电子转移阻抗随黄曲霉毒素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大。当介质pH=6.5和孵育时间为20 min时,免疫前后传感器的电子转移阻抗变化值最大。在此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电子转移阻抗对黄曲霉毒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0~10μg/L;检出限为0.1μg/L(S/N=3)。此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9.
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SMEDDS) are a novel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 SMEDDS are water-free systems, made up of oils and surfactants that can readily form a microemulsion upon dilution within an aqueous medium. Before SMEDDS can be used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microemulsion. Novel Imwitor 308 based SMEDDS were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 Phase behaviour of the comprising components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The formed system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visual inspection,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iscosity and droplet size. Amongst the pseudoternary systems investigated, IPM/Cremophor EL (50% w/w)/Imwitor (50% w/w) and Myritol 318/Tween 85 (64% w/w)/ Transcutol P (20% w/w)/Imwitor (16% w/w) possessed the largest microemulsion area.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studies depict structural transitions from w/o microemulsion to bicontinuous or o/w microemulsion around 20-35% water. This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droplet size and Fourier transform (FT)-IR measurements. The FT-IR data suggests that below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ψ(C)) the water molecules are mainly bounded to the surfactant head group (bound water). Above this value, water molecule move to the outer phase of the microemulsion mainly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though hydrogen bounding (free wat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seudoternary systems with water content of less than 30% were stable at 32°C. Such systems may form stable microemulsion upon contact with the skin. Absorption of water may also result in a supersaturated solution with enhanced transdermal flux.  相似文献   
980.
采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溴代丁烷季铵盐和硅烷偶联剂KH570的共聚物作为感湿聚合物,并向该聚合物中掺杂LiCl、CaCl2、FeCl33种不同的盐类,制备了高分子电阻型湿敏元件,系统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对元件湿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3%~95%RH湿度范围内,元件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b为-0.043 8~-0.038 8)和较好的线性(R为-0.994 8~-0.981 6),且阻抗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响应变慢;掺杂LiCl和CaCl2可使元件阻抗变小,掺杂FeCl3却使元件阻抗增大;在1×10-2mol/L的最佳LiCl掺杂浓度下,元件具有最好的灵敏度(b=-0.044 6)和最短的脱湿时间(2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