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化学   296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6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55篇
物理学   2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91.
太阳能与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太阳能与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增加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利用中低温太阳能.在相对节能率的基础上提出全年相对节能率,并采用全年相对节能率评价新系统,用以确定最佳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用软件Aspen Plus模拟流程,装机容量275 kW时,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增加,新系统的全年相对节能率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全年节能率值为32.7%,而常规系统的全年节能率为30.7%,新系统较常规系统的全年节能率相对提高了6.5%,最佳太阳能集热面积为350 m2.对于不同装机容量,设计最佳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对于同一装机容量,讨论太阳辐射强度及日照时间对最佳太阳能集热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CO+分子离子彗尾带系在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 分子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瞬态自由基分子,许多研究者对该带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采用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测量了12C16O 分子离子彗尾带系(A2Πi-X2Σ )在近红外区域的3个支带(0,3),(1,4)和(3,6)的振转吸收光谱。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上态A2Πi(ν′=0,1,3)的精确的分子常数。进一步验证了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在吸收光谱测量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3.
任玉杰 《大学数学》2004,20(2):87-88
提出了一种证明"四色猜想"的新思路.证明了"四色猜想"的一部分,即不含K3的平面图最多是-4可着色的,指出了另一部分的证明思路.  相似文献   
94.
气侵期间环空气液两相流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建立了描述钻井气侵期间井眼气液两相流偏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既考虑了不同渗透率的储层与储层钻开不同厚度下的气体侵入井眼情况,也给出了这种情况下该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模拟,揭示了环空气液两相流型与流动参数变化特征,据此,能够为安全有效地井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以硝酸铜为前驱体, 不采用任何模板, 通过逐步水热法合成了花状Cu2O/Cu复合纳米材料. 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花状纳米Cu2O/Cu材料是由长为300-500 nm, 宽为30-70 nm的带状花瓣构成, 在可见光区域有很强的吸收. 复合材料中Cu的含量可以通过反应时间进行调控. 对染料Procion Red MX-5B(PR)的可见光催化降解, Cu能明显提高Cu2O的光催化性能. 当Cu质量分数为27%-71%时, 复合材料Cu2O/Cu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单相Cu2O. 与立方体形貌的Cu2O/Cu复合材料相比, 花状纳米Cu2O/Cu复合材料对染料PR有更高的催化降解性能. 且该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循环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96.
X(m)和Y(k)服从参数(m,λ)和(k,μ)的Erlang分布且相互独立.证明了在X(m)相似文献   
97.
混凝土温度应力测定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文根据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混凝土应变计观测数据的温度应力计算公式,并采用电热带给试件直接施加温度作用的方法,模拟弹性约束条件进行了温度应力试验测定,确定了计算公式中温度应力修正系数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可以用来测定均匀温度作用产生的温度应力,根据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到的温度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8.
Bi1-xYbxFeO3(0≤x≤0.2) powd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a sol-gel method. The X-ray diffraction data show a structural transition from the rhombohedral R3c phase to the orthorhombic Pnma phase between x=0.1 and 0.125, which should induce a ferroelectric- paraelectric transformation. The phase transition is also proven by the Raman spectroscopy. A moderate signal on magnetization appears to illustrate the enhancement of magnetization at the transformation boundary, which is suggested to b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pin cycloid structure at low concentration. The appearance of antiferromagnetic ordering i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afterward reduction of the magnetization at high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99.
以苏丹红I印迹的凝胶膜对模板分子的响应收缩为基础,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芯片上制备了苏丹红I印迹SPR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和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建立了对苏丹红I的SP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10~1.0×10-8 mol/L(R2=0.9987)。 方法用于样品红辣椒粉和腌制品中苏丹红I的检测,其检出限分别为3.4×10-10和2.5×10-10 mol/L。 红辣椒粉中两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8%和2.10%,腌制品试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 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00.
Spin-crossover (SCO) magnets can act as one of the most possible building blocks in molecular spintronics due to their magnetic bistability between the high-spin (HS) and low-spin (LS) states. Her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through SCO magnet Fe(II)-N4S2 complexes sandwiched between gold electrodes are explored by performing extensiv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combined with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formalism. The optimized Fe-N and Fe-S distances and predicted magnetic moment of the SCO magnet Fe(II)-N4S2 complexe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versed spin transition between the HS and LS states can be realized by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SCO energy barriers. Based on the obtained transport results, we observe nearly perfect spin- filtering effect in this SCO magnet Fe(II)-N4S2 junction with the HS st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rrent under small bias voltage is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spin-down electrons, which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S case. Clearly, these theoret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SCO magnet Fe(II)-N4S2 complexes hol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olecular spintron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