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化学   257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52篇
物理学   28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61.
在不同条件下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Ni-CaO-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H4的三重整反应过程.以CH4的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973K、前驱体沉淀pH=10~12、回流时间24h.在该条件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适宜的比表面积和Ni-ZrO2相互作用,在常压、973K的反应条件下CH4的转化率能够达到70%,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2.
激光熔覆Cr3C2/Co基合金复合涂层组织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低碳钢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了添加质量分数40%Cr3C2的钴基合金复合涂层(Cr3C2/Co),研究了激光熔覆Cr3C2/Co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显微硬度及其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激光熔覆钴基合金涂层(Co60)进行了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Co60涂层以亚共晶方式结晶,涂层组织主要由大量初生γ-Co枝晶固溶体及其间的共晶组织γ-Co Cr23C6组成;激光熔覆Cr3C2/Co涂层以过共晶方式结晶,组织主要由未熔Cr3C2粒子、大量杆状和块状的富Cr碳化物(M7C3及M23C6型碳化物)以及其间的细小枝晶与共晶组织组成.添加Cr3C2改变了Co60涂层的凝固特征,未熔Cr3C2粒子起到了非自发形核作用,在其周围形成了许多富Cr碳化物,细化了涂层枝晶组织.激光熔覆Cr3C2/Co涂层的显微硬度及其耐磨性比Co60涂层明显提高.Co60涂层主要磨损机理为脆性剥落和犁削,Cr3C2/Co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轻微犁削.  相似文献   
563.
为了解纸质包装材料中芳香胺向食品中的迁移量,选取改性聚苯醚(Tenax)作为食品模拟物,建立了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纸质包装材料和Tenax中芳香胺的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纸质包装材料样品选取10 m L叔丁基甲醚为溶剂超声萃取30 min,Tenax选取10 m L正己烷为溶剂超声萃取15 min。萃取液经DB-17弹性毛细管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3个内标分别为萘-d8、2,4,5-三氯苯胺和蒽-d10。结果表明,在0.001 4~0.14 mg/dm2范围内,20种芳香胺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9%,检出限为0.000 1~0.000 3 mg/dm2,加标回收率为80.6%~107.2%。该方法应用于两种纸质包装材料中芳香胺迁移量的测定,显示分子量偏小、沸点偏低的芳香胺有一定迁移。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纸质包装材料中20种芳香胺迁移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56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中丙酮和乙醇的残留量。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0℃和40min,用CP-WAX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丙酮的质量浓度在0.05~12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15mg·L-1。乙醇的质量浓度在0.25~12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25mg·L-1。丙酮和乙醇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7.0%~112%和94.9%~112%之间。丙酮和乙醇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2.2%和2.5%。  相似文献   
565.
药物的缓、控释材料可以实现药物的平稳长期的释放,同时使药物治疗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高分子材料是制作药物缓控释材料的重要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两大类。其中,天然高分子用作药物缓控释材料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已为人们所熟知。本文主要综述药用合成高分子缓、控释材料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缓、控释材料的制备方法、释药原理和适用药物,为合成新型药用缓、控释材料,扩大药用缓、控释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6.
分析磁流变流体屈服应力微观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鹄  彭向和  陈伟民 《应用力学学报》2005,22(2):198-201,i005
剪切屈服应力是磁流变流体固化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磁性物理学理论,从磁流变流体在磁场作用下铁磁性固体颗粒极化成链的微观结构出发,探讨磁流变流体中固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研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建立了一种微观力学模型,可用于分析磁流变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屈服应力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揭示磁流变效应的微结构机理,为磁流变流体的性能优化、工程开发及应用磁流变流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7.
分析并筛选了空气焓值法测量制热量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和B类分析,推导和建立了静压差、焓值、空气比容、空气湿度等制热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评定了制热量不确定度。采用极限取值评定复杂不确定度分量,为制热量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方式。  相似文献   
568.
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案,辅以不同的线上章节测试考查策略。通过分析并比较各班级线下期末考试成绩及各章节线上测试成绩,从学生行为、教师策略、教学平台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物理化学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的现状,并分别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指出线上题库等考核资料建设与完善、更为严格的考核策略与不断迭代更新的考核技术、线上教学平台与授课教师在技术层面上的深度合作应为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在今后需要着力完善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69.
为了有效地提取表征鱼类间差异的声散射特征参数,该文通过绳系法实验研究了近岸4种经济鱼类的声散射信号特征提取及融合方法。首先,通过自研双频鱼探仪采集花鲈、许氏平鲉、黑鲷和斑石鲷的个体鱼声散射信号;然后,分别测定200 kHz和450 kHz换能器下鱼体的目标强度,同时提取鱼声散射信号的时频域统计特征;最后,将降维后的时频特征与频差特征融合组成新的特征向量。该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组合特征的支持向量机识别准确率达93%。结果表明,鱼的频率响应特性和鱼声散射信号的时频域统计特征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鱼的固有属性,有效地增加判别依据能显著提高以上4种鱼类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70.
Recently, cavity optomechanics has become a rapidly developing research field explor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optical field and mechanical oscillation. Cavity optomechanical systems were predicted to exhibit rich and nontrivial effects due to the nonlinear optomechanical interaction. However, most progress during the past years have focused on the linearization of the optomechanical interaction, which ignored the intrinsic nonlinear nature of the optomechanical coupling. Exploring nonlinear optomechanical interaction is of growing interest in both classical and quantum mechanisms, and nonlinear optomechanical interaction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new frontier in cavity optomechanics. It enables many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single-photon sources to generation of nonclassical states. Here, we give a brief review of these developments and discuss some of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