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5篇
  免费   1598篇
  国内免费   3068篇
化学   6642篇
晶体学   327篇
力学   488篇
综合类   342篇
数学   1328篇
物理学   372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快速鉴别高沸点多环芳烃的方法。多环芳烃经色谱柱分离后,通过柱后添加AgNO3溶液诱导其在电喷雾离子源中电离,生成多环芳烃[M]+及其复合[M+Ag]+和[2M+Ag]+特征离子,根据所获得的各特征离子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可实现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快速鉴别。将本方法用于美国环保局(USEPA)规定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及原油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四环以上的PAHs质谱信号良好,说明本方法适用于四环以上的高分子量、高沸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992.
金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标记物应用广泛.随后发展出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便、检测快速的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并详述了近年来该技术的新发展.此外,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检测与环境检测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在堆肥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用于疾病诊断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量子点纳米探针相比,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更高的弛豫率;t1-加权MRI成像也证实了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阳性造影功效.  相似文献   
994.
Three new flavonol 3-O-glycosides, rhamnetin 3-O-[(S)-3-hydroxy-3-methyl-glutaroyl(1→6)]-β-D-glucopyranoside (1), rhamnocitrin 3-O-[(S)-3-hydroxy-3-methylglutaroyl(1→6)]-β-D-glucopyranoside (2), and isorhamnetin 3-O-[(S)-3-hydroxy-3-methylglutaroyl(1→6)]-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3), along with 13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Oxytropis racemosa TURCZ.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duced by means of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chemical evidence. 2 and 6 showed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HCT-8 (IC?? 6.38 μM) and A549 (IC?? 5.20 μ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5.
核酸适配体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即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其与靶标物有很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将适配体作为识别单元的生物传感研究以及适配体偶联成像试剂的生物体内外成像研究在临床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此外,适配体靶向癌细胞或组织的治疗方法相比传统化学治疗副作用更小,在临床上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适配体目前在癌症诊断和靶向治疗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6.
杨杰瑞  孟爽  杨云慧 《化学通报》2023,86(7):798-806,797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由有机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具有期性结构的多孔化合物。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具有永久的孔隙、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易于功能化和高的水热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本文总结了COFs目前主要的合成方法,介绍了COFs在吸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最后,文章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发展更多有机反应和键连方式,合成具有高度稳定性和结晶度、成本低廉的功能性材料。  相似文献   
997.
冯爽  周敬  冯亚莉  翟广玉 《化学通报》2023,86(10):1240-1249
健康生活方式特别强调食物质量,多酚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多酚,是多种植物性食品中发现最丰富的类黄酮类化合物之一。槲皮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造成的损害。槲皮素是一种亲脂性化合物,能够穿过细胞膜,可调节众多与疾病进展、化学预防有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槲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抗炎、抗菌、抗癌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它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槲皮素的结构进行优化修饰获得了溶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活性明显改善、抗癌活性增强的槲皮素衍生物。综述了近年来槲皮素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为槲皮素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介质阻挡放电与 CuZSM-5 结合方式对脱除 NOx 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孙琪  石雷  牛金海  宋志民 《催化学报》2010,31(7):817-821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 (DBD) 与 CuZSM-5 结合方式, 即 DBD 和 CuZSM-5 两段分置 (两段法) 或将 CuZSM-5 放入 DBD 区 (一段法), 对脱除氮氧化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NO/N2 或 NO/C2H4/N2 无氧体系中, DBD 与 CuZSM-5 结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很小; 在 NO/O2/N2 富氧体系中, DBD 与 CuZSM-5 结合导致氮氧化物转化率下降; 而在 NO/C2H4/O2 /N2 富氧体系中, 在 250 ºC, 空速 12 000 h1, 输入放电能量密度 (Ein) 155 J/L 的条件下, 单纯催化、单纯等离子体放电、一段法和两段法时氮氧化物转化率分别为 39%, 1.5%, 79% 和 52%. 两段法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协同效应, 主要是第一段等离子体放电产生新稳态物种 (如 NO2, CO 和 CO2 等) 起作用; 而一段法产生的协同效应较大, 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新稳态物种和激发态短寿命物种 (如 N2*, NO*, CH 和 CN 等) 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介孔碳担载的 Co-Mo 和 Ni-Mo 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制介孔碳 (CMC) 具有比传统活性碳 (AC) 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 以其为载体, 在浸渍液中加入螯合剂,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 Co-Mo/CMC 和 Ni-Mo/CMC 催化剂, 分别用于模型汽油和柴油加氢脱硫反应. 结果表明, Co-Mo/CMC 和 Ni-Mo/CMC 催化剂具有比 Co-Mo/AC 催化剂更好的织构性质和加氢脱硫活性. 在模型汽油的加氢脱硫反应中, Co-Mo/CMC 催化剂活性比工业催化剂 Co-Mo/Al2O3 高得多; 而在模型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中, Ni-Mo/CMC 催化剂活性也比工业催化剂 FH-98 高得多.  相似文献   
1000.
2,4-Diiodo-6-[(2-morpholin-4-yl-ethylimino)-methyl]-phenol-copper(Ⅱ) has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Th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UV,IR and single-crystal X-ray study.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1 with a=6.6090(13),b=10.377(2),c=12.550(3),α=113.29(3),β=93.84(3),γ=98.31(3)°,V=774.9(3)3,Dc=2.215g/cm3,C26H30CuO4N4I4,Mr=1033.68,F(000)=487,μ=4.726 mm-1,Z=1,the final R=0.0563 and wR=0.1475 for 2101 observed reflections(I2σ(I)).The central copper(Ⅱ) is four-coordinated by two nitrogen atoms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two 3,5-diiodosalicylaldehyde-2-morpholinoethylamine Schiff bases.The complex is linked into a column by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The complex was assay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ree Gram positive bacterial strains(B.subtilis,S.aureus and S.faecalis) and three Gram 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s(E.coli,P.aeruginosa and E.cloacae) by MTT method.Fortunately,the title complex shows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se six bacterial s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