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6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05篇 |
晶体学 | 17篇 |
力学 | 55篇 |
综合类 | 24篇 |
数学 | 127篇 |
物理学 | 4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923.
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从代谢指纹到潜在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的代谢组学发现疾病潜在标志物的方法.该方法利用LC-MS获得代谢指纹图谱,并通过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潜在标志物.数据分析过程包括:通过归一化、修正80%规则、数据集分割和数据缩放等方法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通过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OPLS)模式识别方法对样品进行分型 根据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非参数检验结果和z值筛选潜在标志物.以宫颈癌血清样本为例,应用上述方法,15个变量被确认为潜在标志物,操作者接受曲线(ROC)下的面积为0.667~0.956.经过相关性分析和结构鉴定,发现这15个变量来自9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被鉴定为色氨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溶血磷脂酰胆碱(0:0/16:0,16:0/0:0,18:1/0:0和18:0/0:0),说明在宫颈癌中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代谢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924.
925.
过氧钛钨硅杂多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过氧钛钨硅杂多酸盐α-M6-mHm[SiW11(TiO2)O39].xH2O和α-M10-mHm[SiW9(TiO2)3O37].xH2O(M=K, TBA), 用IR, UV吸收光谱,极谱-循环伏安, 183W NMR, XPS和XRD等测试方法对其性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都是具有Keggin结构的过氧杂多配合物,TiO2基的引入将其极谱半波电位提高至-0.3V以上, 它们对顺丁烯二酸的H2O2环氧化反应具有显著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26.
多核Nd-Al双金属配合物对丁二烯的聚合——Ⅰ.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微观结构间的关系及其聚合机理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从均相稀土催化剂中分离出有聚合活性的Nd-Al双金属配合物的基础上,利用该配合物可单独引发丁二烯聚合的,较详细地研究了活性体浓度,外加烷基铝浓度,单体浓度以及聚合湿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确认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即分子量越高,顺式含量也越高;反之,分子量越低,顺式含量也越低。对此,本文提出了增长链对聚合过程起反作用的观点,从聚合机理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927.
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复合胶乳的粒径分布与成核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种子乳液法合成出具有高有机硅含量核 壳结构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粒子 .研究了聚合方法、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乳液粒径尺寸、分布与形态的影响 ,并对复合乳液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乳化剂浓度对乳液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构有显著影响 ,引发剂浓度增加将使粒子粒径减小 ;相对一次投料法 ,种子乳液法生成的粒子分布窄 ,具有明显核壳结构 ,通过壳层单体滴加速度可以控制粒子的粒径尺寸和分布 ;而壳层丙烯酸酯聚合物主要是在聚硅氧烷种子表面的“过渡层”聚合、富集而成 . 相似文献
928.
稀土金属尾式组氨酸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尾式氨基酸卟啉 5-(三苯甲基-组氨酸酰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的稀土金属配合物[Ln=Sm(2), Eu(3), Er(4), Dy(5), Yb(6)].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元素分析及飞行时间质谱对稀土金属卟啉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卟啉样品的荧光性质和表面光电压性质. 由于卟啉1周边存在吸电子基团, 致使其荧光发射强度和荧光量子产率较低; 稀土金属卟啉配合物3的荧光量子产率较高, 配合物6的荧光量子产率最低, 这主要是由稀土金属离子性质及无辐射跃迁强度不同造成的. 通过研究卟啉样品的表面光电压性质发现, 外加电场性质及外加电压强弱对光电压信号有较明显的影响, 这为氨基酸类金属卟啉化合物在光电器件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9.
采用液体离子交换、等体积浸渍和固相离子交换制备了一系列Fe-ZSM-5催化剂,并将其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反应.运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ZSM-5催化剂表面Fe物种可分为孤立Fe3+物种、低聚Fe氧化物团簇和Fe2O3,各催化剂上NH3-SCR反应活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其表面Fe物种分布不同.水热老化后,Fe-ZSM-5催化剂上400oC以下反应时NOx转化率降低,而高温活性略有提高,各催化剂活性差异减小;同时NH3氧化活性和NO氧化活性均明显降低.这可归因于水热老化使Fe-ZSM-5催化剂表面的孤立Fe3+物种相对浓度降低,低聚Fe氧化物团簇和Fe2O3相对浓度增加,以及催化剂表面Br?nsted酸性位显著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93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γ-Al2O3系列催化剂,M为NaOH、KOH、MgO,通过XRD、BET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应用于二乙醇胺催化脱水制备吗啉反应中,实验考察了修饰剂及负载量、反应温度、压力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γ-Al2O3、KOH/γ-Al2O3、MgO/γ-Al2O3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及对吗啉制备的高选择性,其原因是此反应需要中强酸及弱酸中心,强酸中心易使催化剂表面积炭,经过NaOH、KOH、Mg(OH)2修饰的γ-Al2O3其强酸中心减少而中强酸和弱酸中心相应增加,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