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59篇
晶体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硅胶为载体, 采用键合接枝法将2-(二苯膦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PES)共价键合于硅胶表面, 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硅胶键合型膦配体(以SiO2(PPh2)表示). 以SiO2(PPh2)为配体, Rh(acac)(CO)2 (acac:乙酰丙酮)为催化前体, 负载铑膦络合物催化剂(SiO2(PPh2)/Rh)在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中原位生成. 对生成的负载型催化剂和硅胶键合型膦配体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征, 考察了膦/铑摩尔浓度比([P]/[Rh])、温度等因素对铑催化的长链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膦/铑摩尔浓度比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反应的成醛选择性, 降低铑的流失. 在[P]/[Rh]=12、363 K、2.0 MPa、1.5 h 的温和反应条件下, 1-辛烯转化率和成醛选择性分别可达98.4%和95.3%, 其催化活性与DPPES或三苯基膦(TPP)作配体时的均相铑催化相近. 催化剂循环4 次后, 反应活性无明显下降, 1-辛烯转化率均在97.0%左右, 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检测,有机相中铑流失低于0.1%.  相似文献   
12.
彭瑞祥  陈冲  沈薇  王命泰  郭颖  耿宏伟 《物理学报》2009,58(9):6582-6589
以局域规整聚(3-己基噻吩) (P3HT)制备了TiO2/聚合物型双层结构光伏电池.利用稳态电流-电压测试和动态强度调制光电压谱,结合差热分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研究了非晶支化聚亚乙基亚胺(BPEI)作为P3HT膜层的添加成分对TiO2/P3HT双层电池性能的影响.由于P3HT链的高结晶性,使得TiO2/P3HT界面接触不好,导致电池性能差.当在P3HT中共混重量比WBPEI/P3HT=1%—5%的BPEI时,电池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当WBPEI/P3HT= 1%时,电池表现出近0.8V的开路电压和20μA/cm2的短路电流.结果表明BPEI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不是源于P3HT-BPEI共混体系光学性能的变化,而主要是由于其改变了TiO2/P3HT界面接触性能.BPEI对TiO2/P3HT界面接触有两个相互竞争的影响,这取决于P3HT-BPEI共混体系的组成.一方面,通过降低P3HT的结晶度和增强与TiO2表面的相互作用,改善P3HT链在TiO2 表面的附着;另一方面,当BPEI含量过高时,BPEI在TiO2表面的附着量将增加,反而会阻碍P3HT与TiO2表面的接触.良好的TiO2/P3HT界面接触有利于提高激子的界面分离效率、光生电子的寿命和电池效率.本文结果有望为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的改善提供新的认识和方法. 关键词: 聚(3-己基噻吩) 二氧化钛 共轭聚合物 光伏电池  相似文献   
13.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Cu2+分别与稀溶液、分散液和薄膜三种体系中的聚3-己基噻吩(P3HT)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3HT的相形态对其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在四氢呋喃的稀溶液中, P3HT与Cu2+的溶剂化程度都很高, 它们之间几乎不存在化学作用; 在分散液中, P3HT形成聚集的颗粒, Cu2+的加入产生较弱的氧化掺杂, Cu2+部分进入到分散颗粒中; 在P3HT的薄膜中, Cu2+使链的共轭长度变短, 引起光吸收蓝移.  相似文献   
14.
一种复杂网络路由策略的普适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世宝  娄琳琳  陈瑞祥  洪利 《物理学报》2014,63(2):28901-028901
现有的复杂网络路由策略很多,改进算法也不断涌现,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算法是否达到网络最佳传输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现有路由策略的普适优化算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制约网络传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最大介数中心度,因而"最大介数中心度是否已经最低"成为评判路由策略是否最优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惩罚选择法"避开网络中介数中心度值比较大的节点,使网络介数中心度值分布更均匀,均衡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传输负载.仿真结果显示,该优化算法针对现有路由策略均能降低最大介数中心度值,大幅度提高网络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3-aba)2]n·nH2O (1)和[Cd(3-aba)2]n (2)(3-aba=间氨基苯甲酸阴离子),对它们进行 了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配位聚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0.926 26(8) nm,b=1.600 73(15) nm,c=1.885 22(17) nm,β=90°,V=2.795 2(4) nm3,Z=4,μ=1.783 mm-1,Dc=1.690 g·cm-3,R1=0.027 9,wR2=0.064 8;配位聚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0.900 68(7) nm,b=0.452 03(4) nm,c=1.568 02(12) nm,β=106.075 0(10)°,V=0.613 43(9) nm3,Z=1,μ=1.799 mm-1,Dc=2.082 g·cm-3,R1=0.019 8,wR2=0.055 8。在配合物1中,配体分子以双齿配位模式与锌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2中,它以三齿配位模式与镉离子配位。2个配合物均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钌-双膦-二胺配合物催化剂RuC1_2[(S)-P-Phos]-[(S)-DAIPEN][P-Phos: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二吡啶,DA肫N:1,1.二(4.甲氧苯基).2.异丙基.1,2.乙二胺]催化芳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的性能,考察了不同的碱、叔丁醇钾浓度、反应溶剂、底物/催化剂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在苯乙酮、叔丁醇钾、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20:1,氢气压力为2 MPa,反应温度为30℃时,苯乙酮的转化率和α-苯乙醇的对映选择性(ee)分别达到了100%和88.5%,2'-溴苯乙醇的ee值町达97.1%.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浸渍法制备4%Ru-9%La/γ-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丙酸甲酯的加氢反应,分别考察了溶剂、无机盐添加剂、底物空间因素及电子因素对酯加氢反应的影响.发现以水为溶剂以及添加Co(NO3)2对丙酸甲酯加氢都显示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底物的转化率及丙醇的选择性随之增加.这是由于水及适量Co2+的引入能极化底物分子的C=O键,有利于活化氢对羧基碳原子的进攻,改善催化剂的性能.此外,底物分子中吸电子基团能提高羧基碳原子的正电性,也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而增大底物分子空间位阻,不利于底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催化反应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银镍合金, 并将其用作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的阳极催化剂. XRD 和SEM实验表明, 这种催化剂为纳米粒子集聚的微米颗粒, 具有二元合金的典型结构特征. 电化学实验表明, AgNi合金不仅能够催化硼氢化物的直接电化学氧化, 而且可以抑制硼氢化物的化学水解. 当采用AgNi/C作为DBFC电池的阳极催化剂时,硼氢化钾的放电容量在3500 mAh·g-1以上, 对硼氢化物燃料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水热法合成了含2,6-二羧酸吡啶和异烟酸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ydca)2(Hinic)2- (H2O)2]3H2O (H2pydca = 2,6-二羧酸吡啶, Hinic = 异烟酸),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 Pi空间群, 晶胞参数:a = 0.72375(10), b = 1.22205(17), c = 1.7078(2) nm, a = 90.463(2), b = 91.830(2), g = 93.563(2), V = 1.5067(4) nm3, Dc = 1.749 g/cm3, (C26H26Cu2N4O17) (Mr = 793.59), Z = 2, F(000) = 808, m = 1.501 mm-1, R = 0.0259, wR = 0.0741。配合物中1个铜(Ⅱ)离子配位数为5, 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另一个铜(Ⅱ)离子配位数为6, 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The Robson type ligands and their complexes are of interest as models of biomolecules. They have been prepared and widely studied since 1970[1-3]. If a Schiff base ligand contains crown ring and it coordinates to a metal ion, the special steric structure of crown can greatly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plex, such as magnetic interactions. So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crownary tetra-schiff base macrocycle (H2L). The synthetic route is shown in Fi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