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51篇
物理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鲍碧清  马明风  范曲立  汪联辉  黄维 《化学学报》2013,71(10):1379-1384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相似的共轭主链含5%苯并噻二唑结构单元及侧链带胺类金属离子螯合基团的阴离子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A, PFBTA和PFBTNA, 并对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 利用分子主链含适量苯并噻二唑共聚单元的聚芴衍生物聚集态不同荧光光谱及颜色发生显著变化这一特性, 研究了这一系列水溶性聚芴衍生物在水/甲醇(9/1)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过程. 结果表明, 金属离子不仅能通过能量及电荷转移猝灭聚合物荧光, 还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使聚合物聚集态发生改变, 进而影响聚合物的光学性质. 同时分子链上引入金属离子螯合基团能够显著提高体系的检测灵敏度, 聚合物PFBTA和PFBTNA可以特异性识别Cu2+离子, 并且可做为其它金属离子的广谱型比色法检测材料.  相似文献   
12.
龚兆翠  尹超  赵惠  卢晓梅  范曲立  黄维 《化学进展》2016,28(9):1387-1396
光敏感的纳米载体因其可从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以实现对肿瘤的高效治疗,近年来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光敏感的纳米载体破裂从而释放出装载的药物的三种机理,主要包括:(1)光致异构化引发的纳米载体形态转变;(2)光反应引发的纳米载体降解;(3)光热引发的纳米载体破裂。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三种释放机理,例举了这三种释放机理所对应的光敏感材料,并阐述了其在药物运输、可控释放以及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光敏感纳米载体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苗丽坤  刘兴奋  范曲立  黄维 《化学进展》2010,22(12):2338-2352
以聚乙炔、聚芴、聚噻吩、聚苯撑为代表的荧光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自组装性能和结构与性能的可调控性,可作为优异的光学传感材料。利用其具有较高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的特点,可设计具有较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传感器,这已成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荧光共轭聚合物为基础的金属离子检测,最初是以非水溶性的共轭聚合物为主,通过金属离子与聚合物链上特定基团(如吡啶、冠醚)的结合引起的聚合物荧光性质的变化可实现对某些离子的检测。在共轭聚合物主链上引入亲水性侧链,可大大增强共轭聚合物的水溶性,为金属离子的生物传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可引入能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生物分子(如DNA、糖基等)来设计传感策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非水溶性和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为传感材料,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重金属离子(Hg2+、Pb2+)、过渡金属离子(Cu2+、Eu3+、Ni2+、Fe3+、Fe2+、Ru3+、Ag+)和碱金属离子(K+、Na+、Li+)进行高灵敏度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Semiconducting polymer nanoparticles (SPNs) have gained growing attention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preparation of SPNs is usually limited to nano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mphiphilic copolymers, which encounters the issue of dissoci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SPNs, grafted semiconducting polymer amphiphiles (SPAs) composed of a semiconducting polymer (SP) backbone and hydrophilic side chains show increased physiological stability and improved optical propert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in SPA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combination phototherapy. The applications of SPAs in optical imaging including fluorescence, photoacoustic, multimodal and activatable imaging are first described, followed by the discussion of applications in imaging-guided phot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light-triggered drug delivery and gene regulation. At last, the conclus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s of grafted semiconducting polymer amphiphiles (SPAs) as multimodal optical nanoagent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combination phototherapy.  相似文献   
15.
16.
Real‐time imaging of kidney function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nephrotoxicity of drugs and monitor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diseases; however, it remain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lack of optical agents with high renal clearance and high signal‐to‐background ratio (SBR). Herein, a second near‐infrared (NIR‐II) fluorescent molecular semiconductor (CDIR2) is synthesized for real‐time imaging of kidney dysfunction in living mice. CDIR2 not only has a high renal clearance efficiency (≈90 % injection dosage at 24 h post‐injection), but also solely undergoes glomerular filtration into urine without being reabsorbed and secreted in renal tubules. Such a unidirectional renal clearance pathway of CDIR2 permits real‐time monitoring of kidney dysfunction in living mice upon nephrotoxic exposure. Thus, this study not only introduces a molecular renal probe but also provides useful molecular guidelines to increase the renal clearance efficiency of NIR‐II fluorescent agents.  相似文献   
17.
王其  夏辉  熊炎威  张新敏  蔡杰  陈冲  高逸聪  陆峰  范曲立 《化学学报》2022,80(11):1485-1493
有机小分子凭借着明确的化学结构、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可重复性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诊疗领域. 然而, 目前报道的有机小分子存在合成步骤复杂、成像波长位于近红外一区(NIR-I)、光热转换效率及单线态氧产率低等缺陷, 严重限制了其诊疗效果. 基于此, 本工作以吡咯并吡咯二酮作为缺电子单元、分别以苯、苯胺、邻苯二胺作为供电子单元, 通过一步偶联反应简易制备得到三种有机小分子DPP-0、DPP-2、DPP-4, 进一步利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得到对应的水溶性纳米粒子DPP-0 NPs、DPP-2 NPs和DPP-4 NPs. 研究发现, 随着氨基数量的增加, 纳米粒子吸收/发射均发生了红移, 其中DPP-4 NPs具有良好的NIR-I吸收能力且其最大荧光发射达到了近红外二区(NIR-II)区域, 表明可以通过改变供电子单元策略实现光学性能的调控. 在单一激光照射下, DPP-4 NPs可以同时产生NIR-II荧光信号、过高热及单线态氧, 其光热转换效率和单线态氧产率分别高达40.2%及34.3%, 可成功应用于肿瘤深层次NIR-II荧光成像诊断及高效光热/光动力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波长位于1000~1700 nm之间的近红外窗口,通常被称为第二近红外(NIR-Ⅱ)窗口,在生物成像方面(荧光成像、光声成像等),该窗口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相比在可见光(400~700 nm)区域和第一近红外(NIR-Ⅰ,700~900 nm)窗口的传统成像,NIR-Ⅱ生物成像提供了分辨率高和穿透深度深等优点。但是,目前大多数“always-on”探针,并不能实现更高的信噪比。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智能药物的成像只在肿瘤中触发,可以克服这一局限性。因此,应充分结合肿瘤微环境和NIR-Ⅱ智能响应探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肿瘤的精准诊断。本文从不同的病理参数综述了可激活的NIR-Ⅱ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一新兴的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以四(三苯基膦)钯/碘化亚铜为催化剂,利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主链含芴炔苯结构的侧链生物素(biotin)修饰的具有蓝光发射特性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PNBr-biotin). 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分子量(分布)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进行表征. 研究了该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不同浓度及不同pH环境中的光物理性质变化. 与未功能化的共轭聚合物相比,这种生物素功能化的聚合物对亲和素蛋白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 目前,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已在生物分析领域广泛使用,因此,该聚合物在生物分子的特异性检测、荧光标记、细胞及分子成像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