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2篇
  免费   4404篇
  国内免费   5908篇
化学   17802篇
晶体学   647篇
力学   1418篇
综合类   556篇
数学   3406篇
物理学   959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730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902篇
  2019年   905篇
  2018年   874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506篇
  2013年   1814篇
  2012年   1980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1857篇
  2009年   1757篇
  2008年   1979篇
  2007年   1748篇
  2006年   1602篇
  2005年   1449篇
  2004年   1195篇
  2003年   991篇
  2002年   1080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4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合成并表征了3个含Cu2X2结构单元的双核Cu(Ⅰ)配合物[Cu2(μ-X)2(deebq)2] (其中deebq=2, 2′-联喹啉-4, 4′-二甲酸乙酯;X=Cl (1), Br (2) or I (3))。化合物1~3同构, 其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和晶体堆积结构。Cu2X2双核单元具有反演中心对称性, 每个Cu+与deebq配体中2个N原子、2个μ2桥联的卤素X-阴离子配位, 形成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通过deebq配体中苯环间π…π堆积, 相邻双核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链, 超分子链间存在弱范德瓦尔斯引力。在二氯甲烷溶液中, 3个化合物都存在1个宽而不对称的电荷迁移吸收带(500~630 nm区域), 其强度和位置不受桥联X-配体影响。因此, 电荷迁移带归属为由Cu+中心到deebq配体的电荷转移。在二氯甲烷溶液中, 3个化合物发射强荧光, 发射带中心波长位于400 nm处, 该发射带归属为deebq配体内的π-π*电子跃迁。在固体以及二氯甲烷溶液中, 都没观察到从金属中心到配体的MLCT发射带。  相似文献   
952.
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研究,尤其是铂类药物,已取得了相对令人瞩目的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包括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等诸多问题。近年来钌配合物作为新的抗癌药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非铂系药物中,金钌配合物;拓扑异构酶;G-四链体;端粒酶属钌配合物是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之一,国际上普遍认为钌和钌的配合物属于低毒性,容易吸收并在体内很快排泄。本文将着重介绍钌配合物与DNA结合后进一步引发的细胞内核酶活性抑制研究,从新的角度来诠释钌配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53.
双(2,4-二叔丁基戊二烯基)镧系金属化合物(η5-Pdl)2Yb(THF) (1)和(η5-Pdl')2Sm(DME) (2)可以经LnI2和2, 4-二叔丁基戊二烯基钾(K(Pdl'))由置换反应制得。K(Pdl')和Ln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够得到化合物1和2。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 2个化合物中Pdl'基都是以η5模式配位到金属上。2个化合物都能够在室温下引发己内酯聚合并表现出高活性, 得到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己内酯。  相似文献   
95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Eu2+掺杂的MgY2Al3Si2O11N(MYASON)青光荧光粉。详细探讨了不同制备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和发光强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精修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证明Si4+-N3-离子对成功掺入石榴石晶格中。通过荧光光谱、寿命衰减曲线和变温光谱研究了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365 nm紫外光激发MYASON∶Eu2+荧光粉时,在青光区域呈现不对称宽带发射,峰值为490 nm,可以为紫外芯片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有效提供青光成分。  相似文献   
955.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 sod 基系列分子筛(EMT、FAU、SOD),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引入 Ag+得到载银分子筛,通过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离子交换前后分子筛骨架结构和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证明制得的载银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获得的载银分子筛进行了Ag+释放实验与抗菌能力测试,考察了分子筛种类和晶粒尺寸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笼状结构的FAU与EMT分子筛因可储存更多的Ag+而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而具有超笼结构的 FAU 分子筛抗菌性能最优。通过对比不同晶粒尺寸载银 FAU 分子筛抗菌数据发现,晶粒尺寸为 100 nm 的载银FAU分子筛因外表面丰富的抗菌活性位点以及其内部可以储存并不断释放 Ag+而具有最优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寿命。而晶粒尺寸为10 nm的载银FAU分子筛由于晶粒尺寸较小、外比表面积大、扩散路径短,Ag+的释放速率最快,抗菌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56.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纳米粒子,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Fe3O4纳米粒子,再原位复合上Au纳米粒子,制得Fe3O4/PEI/Au纳米颗粒微球。再将Fe3O4/PEI/Au纳米颗粒与巯基乙酸修饰的量子点CdSe/CdS连接,成功制备了Fe3O4/PEI/Au@CdSe/CdS多功能复合微球。经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的表征。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微球的粒径在4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剩磁,矫顽力近似等于零,饱和磁化强度为28.83 A·m2·kg-1,同时兼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和金纳米粒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957.
以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棒状LiFePO4/C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对材料的形貌和电性能均有很大影响。通过加入乙二胺四乙酸, 材料的形貌由不规则的颗粒变为棒状的颗粒且颗粒的厚度由140~200 nm减少至40~90 nm, 材料的表面包覆约3.5 nm的均匀碳层, 且该材料极化较小且界面阻抗较低。0.1C放电比容量为167 mAh·g-1(接近理论容量170 mAh·g-1)。  相似文献   
95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中空巯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SiO2-SH), 然后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 形成了中空SiO2-SH/IDA双功能化纳米微球。利用该纳米微球表面的-SH和-IDA双功能团, 可以更多的吸附溶液中的Ni2+, 形成SiO2-SH/IDA-Ni2+复合微球从而可以更好的分离以六聚组氨酸为标签的(His-tagged)蛋白。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对分离His-tagged蛋白具有广谱性, 并且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959.
以乙二醇、乙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立方状ITO纳米粉体,研究了反应时间、NaOH浓度对ITO纳米粉体形貌的影响,并讨论了溶剂体积比、NaOH浓度对ITO粉体导电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与乙醇做溶剂,VEGVEtOH=4:1时,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状ITO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10.7 nm,且其XRD衍射峰强度比I400/I222最高为0.380;乙二醇与乙醇做溶剂,VEGVEtOH=4:1,且NaOH浓度为0.275 mol·L-1时,粉体电导率最高为46.75 mS·cm-1。  相似文献   
960.
采用高交联大孔吸附剂充填制成了"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并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血液灌流临床治疗实验,观察海洛因的清除率、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及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高交联大孔吸附剂充填制成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具有安全、有效和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