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化学   2159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184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299篇
物理学   11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Diaminodithiol (N2S2)‐type compounds readily oxidize to produce disulfides. We found that some ligands failed to produce a prospective protonated molecular ion peak but gave a peak of [M–2+H]+, whereas others produced both [M+H]+ and [M–2+H]+ peaks i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a. In this study, an important N2S2 ligand, the ethyl cysteinate dimer (ECD), was investigated with high‐resolution accurate mass measurements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ECD and its oxidized product were analyzed. The oxidation of ECD was confirmed. An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 method in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was developed, and ECD and its oxidized product were quantitated in solution. The dynamic oxidation process of ECD in solution was studied in detail. The full time course of the decrease in ECD and the increase in its oxide was observed; the oxidation procedure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and the half‐life time of ECD was 51 min.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Two new ferrocenylhydrazone‐based receptors FcL1 and FcL2 were prepared and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FcL1 was described. The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receptor FcL1 is responsive to Hg2+ and Cr3+, whereas, receptor FcL2 only responsive to Hg2+. The maximum electrochemical shift of FcL1 for Cr3+ is about 56 mV.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The sets of the poi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Potts model on the diamond hierarchical lattice for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are studied. These sets are the Julia sets of a family of rational mappings. It is shown that they may be disconnected sets. Furthermore,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se sets are described completely.  相似文献   
994.
周青春  陈铮  李巧改  董师润 《大学物理》2002,21(4):31-33,43
介绍阳极连接技术和阳极连接过程中的物理现象以及有关阳极连接的初步理论。  相似文献   
995.
乔秀梅  张国平 《物理学报》2007,56(9):5248-5251
近来,许多实验室仅采用一个脉宽为几个ps的短脉冲就得到了强放大的软X射线激光.这表明瞬态是来得及电离的.为此,在类氖锗的瞬态电子碰撞激发19.6nm 波长X射线激光研究中,提出了采用低预脉冲产生低电离度的预等离子体,后续一个ps级短脉冲既电离又加热等离子体的驱动方式.并用系列程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这种驱动方式也可以得到高增益. 关键词: X射线激光 等离子体 增益系数 瞬态电子碰撞激发  相似文献   
996.
吉青  乔宝福  赵得禄 《物理学报》2007,56(3):1815-1818
采用统计物理学方法,在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中引入Gibbs分布,从而合理描述了高分子内聚能的温度依赖性.将此理论应用于求解高分子的溶度参数.采用此方法得到的溶度参数比以往的理论更加接近实验结果.这表明所推导的聚合物溶液热力学理论是合理的,可以更精确地求解高分子的溶度参数. 关键词: 高分子 溶度参数 Gibbs分布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精度加工,对亚表面缺陷具有很好的克服和消除作用。通过实验对亚表面缺陷的分布位置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实验验证了在静止和移动条件下Marangoni界面效应的存在,对材料的定量去除进行了实验,提出了亚表面缺陷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邹继军  常本康  杨智  高频  乔建良  曾一平 《物理学报》2007,56(10):6109-6113
利用多信息量测试系统分别测试了反射式GaAs光电阴极激活后在0(无光照),33和100lx白光照射情况下阴极的光电流衰减变化曲线,计算得到其寿命分别为320,160和75min,阴极稳定性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测试了只有光照(100lx)而无光电流流过阴极时阴极的寿命为100min. 通过比较发现光照比光电流对阴极稳定性的影响更大. 还测试了阴极在33lx光照下量子效率曲线随时间的衰减,发现阴极低能光子的量子效率下降速度更快,导致量子效率曲线形状不断发生变化. 基于修正后的反射式阴极量子效率公式对这种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与光电子的谷间散射和阴极衰减过程中表面势垒形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网络科学(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试图比较系统地概括和评述正在兴起的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网络科学,内容涉及网络科学的发展简史,基本概念,网络分类,主要理论模型及其特性,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若干重要课题的研究进展概况。全文结构分为:序言,主体部分共12章,最后是结束语,分别概述和涵盖网络科学的主要课题的研究成果和近年的进展,特别是着重介绍和总结了我们"一院二校"(原子能科研院、上海交大和北京师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研究组开展的复杂网络研究所取得的若干成果和进展。分两期发表,下篇请见《物理学进展》27卷4期。  相似文献   
1000.
移相干涉仪的抗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祖斌  许乔  柴立群  邓燕 《光学技术》2007,33(3):416-419
在对光学元件面形进行检测和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评价中,移相干涉测量技术有着广泛地应用。但是,光学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环境的振动和空气的扰动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提高移相干涉仪的抗振性很有必要,受到广泛重视。国际上移相干涉仪的抗振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抗振和被动抗振两方面,两种技术具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