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7篇
  免费   4795篇
  国内免费   7547篇
化学   18087篇
晶体学   868篇
力学   1777篇
综合类   961篇
数学   3386篇
物理学   1184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826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842篇
  2018年   816篇
  2017年   1165篇
  2016年   982篇
  2015年   1231篇
  2014年   1585篇
  2013年   1977篇
  2012年   1943篇
  2011年   2156篇
  2010年   2043篇
  2009年   2011篇
  2008年   2344篇
  2007年   2082篇
  2006年   2086篇
  2005年   1774篇
  2004年   1341篇
  2003年   987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1047篇
  2000年   977篇
  1999年   618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0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verifying the Pareto-optimality of a given solution to a dynamic multiple-criterion decision (DMCD) problem is investigated. For this purpose, some new conditions are derived for Pareto-optimality of DMCD problems. In the literature, Pareto-optima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uler-Lagrangia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re exist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to which these conditions cannot be applied directly (Song 1997).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conditions for Pareto-optimality of DMCD problems. With some mild assumptions on the objective functionals, we develop necessary and/or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Pareto-optimality in the sprit of optimization theory.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case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12.
纳米颗粒悬浮液池内泡状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平壁面上池内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的纳米粒子为26 nm的铁粉和13 nm的三氧化二铝纳米粉末,基液为去离子水。分别配成体积浓度为0.1%, 1%和2%的悬浮液。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悬浮颗粒对液体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会随着纳米颗粒性质,颗粒浓度及热流密度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加入纳米颗粒后, 对基液沸腾换热的影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作用机制,它们分别为:纳米颗粒增强了液体内部的热量迁移能力(热物性的影响)和改变了加热面的表面结构特性(加热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加权建模是必要的,微分建模是重要的,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加权微分建模既必要也重要.给出了常用模型的微分建模结果,讨论了加权建模中的计算和权重选择问题,探讨了加权微分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典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象加权建模一样,加权微分建模的精度、实用价值等,是和权重确定得合理与否紧密相联;应先进行模拟,以与近期实际值或典型样本相差最小的参数所对应的模型为准.  相似文献   
114.
利用MS-XANES计算研究了嵌入在SiO2介质中的InSb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 结果显示Sb K-XANES实验谱在白线峰强度增大和白线峰向高能一侧展宽这两个特点的起因是: 1. SiO2介质透过界面处强的Sb-O共价键间接地影响和改变了InSb团簇中Sb原子内部的势分布; 2. 通过InSb纳米颗粒界面处存在着强的Sb-O共价键使得Sb原子的5p电子被耗尽来提高InSb纳米颗粒Sb原子的5p的空穴数. 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InSb纳米颗粒的Sb K-XANES实验谱在白线峰 强度的增大. 此外, 由于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 仅仅把白线峰的强度增大归因于吸收原子电荷转移带来的空穴数增加, 并依此通过白线峰的强度计算吸收原子的空穴数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5.
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制备出两种相对稳定的含银纳米颗粒的水溶胶,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吸收谱对这些颗粒进行了表征.当被还原的银离子较少时,所形成的银纳米颗粒较小,吸收峰呈现二极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当被还原的银离子较多时,银纳米颗粒尺寸变大,并出现二极和四极共振吸收峰.在Ag纳米颗粒形成后,对其溶液稀释,发现其峰形保持不变,而峰位会出现红移,最大红移量可达到10 nm.透射电镜研究表明,低浓度溶胶中的Ag纳米颗粒尺寸较为均匀,平均直径12 nm.高浓度溶胶中的纳米颗粒尺寸呈双尺寸分布特点,少量颗粒直径小于14 nm,大部分颗粒直径大于20 nm.  相似文献   
116.
具有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的一个注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具有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提出了两种攻击方法.此外,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得出结论:改进方案比原方案更安全,并且消息恢复过程只需要计算一次大数模幂乘和两次单向函数.  相似文献   
117.
继续作者最近的研究,用所谓的Hankel向量方法建立S[a,b]函数类中带边界插值数据的Nevanlinna-Pick插值问题与[a,b]上的某种带约束条件的Hausdorff矩量问题之间解集之间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N[a,b]函数类与S[a,b]函数类之间的联系,从而由BNP(N[a,b])问题的可解性准则和解的参数化描述获得BNP(S[a,b)问题的可解性准则和解的参数化表示.  相似文献   
118.
将稀土配合物Eu(asprin)_3phen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制成结构分别为ITO/PVK:RE配合物/LiF/AI(1),ITO/PVK:RE配合物/PBD/LiF/AI(2)的电致发光(EL)器件。发现二者的电致发光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器件(1)中,来自Eu~(3 )的位于594nm(~5D_0→~7F_1)和614nm(~5D_0→~7F_2)处的发光强度大致相当,而在器件(2)中,EL主要来自Eu~(3 )位于614nm的发光,594nm处的发光很弱,与薄膜状态下的光致发光谱(PL)一致。并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9.
无介质微波作用下酮与稳定叶立德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酮与稳定膦叶立德在家用微波炉中加热,在无任何溶剂或固体介质条件下,4.5min之内完成反应,得到了良好产率的Wittig反应产物,较之液相苯中回流反应的传统方法,此法具有时间短、操作步骤简单、无毒害等优点,同时使一些在传统方法中与稳定叶立德不反应或难反应的酮得以进行并有较好收率。此外,在得到α,β-不饱和酯的同时,还发现了少量重排产物β,γ-不饱和酯,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推测与证明。  相似文献   
120.
文章对一类下层带有公差的特殊的二层优化问题构造出不同于文[1]-[4]的极大熵函数来近似表示下层极值函数,地不可微二层优化问题转化为可微优化问题来处理,从而得到一类二层优化问题的ε-最优解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