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化学   1914篇
晶体学   132篇
力学   156篇
综合类   159篇
数学   421篇
物理学   13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高质量AlPO4-5分子筛单晶的螯合剂法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几种螯合剂对AlPO4-5分子筛单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邻苯二酚,乙酰丙酮,水杨醛为螯合剂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尺寸较大的分子筛单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它们加入到分子筛合成体系中,改变了溶胶中铝的配位数或产生了铝的螯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合成了NTAAM,NTMAAM,NPMAAM功能单体,发现这类功能单体与铈离子组成的体系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带有这类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和共聚物铸成的膜,能用铈离子引发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这可从反应后的膜比基膜有较大的吸水率、与水有较小的接触角,也可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表面上有凸起图象的高分子链,以及从膜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所证实。同时研究了共聚物膜的组成、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仇毅翔  王曙光 《化学学报》2006,64(14):1416-1422
采用从头计算HF, 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 对Au(II)系列化合物[Au(CH2)2PH2]2X2 (X=F, Cl, Br, I)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振动频率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Au的5d和6s电子参与Au—Au以及Au—X之间的成键. Au—Au, Au—X键强烈的电子相关作用使HF方法不适于该体系的研究, BP86和B3LYP两种泛函给出较大的Au—Au和Au—X键长, 而MP2方法和局域的密度泛函方法则给出了合理的结构参数. 局域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得到的Au—Au键和 Au—X键振动频率也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还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Au(CH2)2PH2]2X2的电子激发能, 对分子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电子跃迁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卤素配体对激发能的影响, 并结合分子轨道能级的变化对此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4.
自从1982年Otsu[1]等提出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以来,这类化合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使用引发转移终止剂的聚合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个重要方法.引发转移终止剂又分为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和光引发转移终止剂两种.热引发转移终止剂除了三苯甲基偶氮苯外[2],均是六取代乙烷类化合物[3~7];而光引发转移终止剂则一般是一些含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基团的化合物,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对苯二甲酯(XDC)、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EDC)、双(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相似文献   
105.
应用等温流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 K时互为旋光异构体的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 利用 McMillan-Mayer 理论计算了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 结果表明, D-甘露醇和D-山梨醇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h2均为正值, h2的值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皆逐渐增大, 但D-山梨醇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h2增大的速率[dh2 /dm(NaCl)]比 D-甘露醇的要大. 根据两多元醇分子构象结构的差异, 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6.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Pd-Cu/γ-Al2O3低温CO氧化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ano-particle Pd/γ-Al2O3 monometallic and Pd-Cu/γ-Al2O3 bimetalli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 (SMAI) method. The results of XRD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Pd- Cu alloy was formed in the bimetallic catalysts and the crystalline particle size of the alloy increased as Cu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av-erage diameters < 6.0nm for all the samples. XPS and Auger spectra showed that Pd was in zero- valent state, Cu existed mainly in zero- valent state and partially in monovalent state Cu+. The Pd/γ-Al2O3 and Pd-Cu/γ-Al2O3 catalysts exhibited higher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The activity of Pd-Cu/γ-Al2O3 bimetallic cataly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d/γ-Al2O3 monometallic catalyst. The Pd-Cu/γ-Al2O3 catalyst with Pd/Cu atomic ratio of 1∶1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7.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 [1-(trimethylsilyl)-1-propyne] (PTMSP) membranes bybromine vapor has been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Br/C atomic ratio at the surfaces increased withthe time of bromination until about 60 min, then it reached a plateau. The results of XPS and IR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bromine to double bonds and the replacement of H on CH_3 bybromine had taken place so that a new peak at 286.0 eV (C--Br)in C_(1s) spectra and some newbands, e. g. at 1220 and 580cm~(-1) in IR spectra were formed. The fact,t Po_2, permeability ofoxygen, decreased and α_(O_2/N_2), separation factor of oxygen relative to nitrogen, increased withbromination time, shows that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TMSP by bromine may be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prepare PTMSP membranes used for practical gas s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08.
采用醋酸钡、碳酸钾、钛酸丁酯等为初始反应物,通过多步反应的方法,制得了纳米钛酸钡。所得产品采用XRD、TEM和SEM等进行了表征,并对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碳酸钡为直径约100 nm的纳米棒,再经室温下钛酸丁酯水解产生二氧化钛对碳酸钡纳米棒进行包覆,可得到一维核-壳结构的碳酸钡/二氧化钛,最后于700 ℃下经固相反应而得到钛酸钡的纳米颗粒。这种制备纳米钛酸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形貌及粒径。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由H2PDC合成的新型维层状无机-有机骨架晶体Ni(PDC)(H2O)2(H2PDC=吡啶-2,5-二羧酸), 该化合物的一层是由右手螺旋Ni—O—C链与左手螺旋Ni-pdc链组成, 而邻近的一层则是由左手螺旋Ni—O—C链与右手螺旋Ni-pdc链组成, 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用ICP、TG、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0.
[C6N2H18]2[Mo5O15(HPO4)2]·H2O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C6N2H18]2[Mo5O15(HPO4)2]·H2O,并通过IR光谱、ICP、元素分析、差热与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方晶系,P3(2)21空间群,a=1.1231(1)nm,c=2.2802(5)nm,V=2.4911(7)nm3,Dx=2.835Mg/m3,Z=6,最后的一致性因子R=0.0227,wR=0.0675.阴离子中Mo5O15构成一环状结构,2个HPO4一个连在环的下方,一个连在环的上方,形成类似于“飞碟”状的结构,阳离子为2个质子化的四甲基乙二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