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2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905篇
化学   2103篇
晶体学   117篇
力学   289篇
综合类   96篇
数学   495篇
物理学   14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该文采用涂覆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用于灵敏检测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传感器。先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氧化石墨烯(GO)混合悬浮液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修饰的GO可有效防止MWCNTs聚集,再将具有良好电催化性能的金铂核壳纳米粒子(Au@Pt NPs)修饰在GO/MWCNTs电极上,层层组装构建形成GO/MWCNTs/Au@Pt NPs/GCE三维新型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对AA显示了较宽的线性范围和极低的检出限,氧化峰电流与AA浓度在0.005~0.5μmol/L和0.5~1 0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检出限(S/N=3)为4×10~(-9) mol/L,稀释人体血清样品的加标浓度为0.01、0.1、10μmol/L,回收率为90.9%~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1.2%~2.8%。该修饰电极对A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有效排除多巴胺、尿酸、葡萄糖等生物小分子的干扰。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可用于临床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72.
郭洪辰  秦玉升  王献红  王佛松 《应用化学》2019,36(10):1118-1127
铝卟啉是一类土壤环境友好的金属卟啉,尽管早在1978年Inoue就已经发现它可以催化CO2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但是该催化体系一直面临催化活性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低等难题。 本文通过改变铝卟啉催化剂配体中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制备出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差异化的铝卟啉,并以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为助催化剂,探讨其对CO2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的催化行为。 结果表明,当铝卟啉中苯环上2,4位同时被Cl-取代后,在90 ℃和3 MPa压力下,转化频率(TOF)达到2672 h-1。 当利用离去能力较强的对甲苯磺酸基团(OTs-)作为铝卟啉的轴向配体,可以合成出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84×105的脂肪族聚碳酸酯。  相似文献   
73.
A fluorescent, diselenide‐containing 9,10‐distyrylanthracene (DSA) derivative (SeDSA)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characteristic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nd SeDSA nanoparticles (NP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nanoprecipitation method. SeDSA could coassemble with an antitumor prodrug, diselenide‐containing paclitaxel (SePTX), which could be obtained by precipitation, to form SeDSA‐SePTX Co‐NPs (Co‐NPs).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self‐assembly behaviors of SeDSA NPs and SePTX NPs are π–π interactions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driving forces for Co‐NPs includ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SA and SePTX,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SA molecules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ePTX molecules. Meanwhile, Se‐Se bon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balancing the intramolecular forces. These diselenide‐containing nanoparticles (SeDSA NPs, SePTX NPs and Co‐NPs) exhibit a high stability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cellent reduction‐sensi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the redox agent glutathione (GSH) because of the selenium‐sulfur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diselenide and GSH. Both SeDSA NPs and Co‐NPs show strong orange fluorescence emissions on the account of the AIE feature of SeDSA and they were easily internalized by HeLa and HepG2 cells. Distinctively, the Co‐NPs combine the advantage of SeDSA and SePTX for cell imaging and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and exhibit selectivity of cytotoxicities between neoplasia cells and normal cell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development of diselenide‐containing AIEgens as a unique approach to prepare uniform and stable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for the application in cell imaging and tum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4.
干细胞迁移机理的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置于甲基纤维素碟中形成VEGF的浓度梯度分布,并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于此浓度梯度中培养,观察VEGF能否诱导MSCs定向迁移。应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y,NSOM)同时获取了VEGF诱导前后的MSCs的形貌和光学信息。结果表明,近场光学图观测到形貌图上所没有的黑色斑点,分析认为这些黑斑为细胞的黏着斑。近场光学图显示经过VEGF诱导后细胞的黏着斑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对诱导前后干细胞的骨架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胞骨架由诱导前的无序状态转变为诱导后的有序状态,说明诱导后的干细胞处于迁移状态。光学超微结构图则显示了诱导后干细胞表面的光学细节比诱导前细胞大量增加,出现了大量直径约200 nm的光斑,这是由于细胞表面大量分泌黏附分子等蛋白分子引起的,这些结果为VEGF能够诱导MSCs进行定向迁移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可视化证明。也表明NSOM不但能提供高分辨的光学分辨率,还可提供生物细胞精细结构的更深层次的光学信息。  相似文献   
75.
黄金蝉若虫体蛋白水解液的荧光标记及电喷雾质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2-(7H-二苯并[a,g]咔唑-乙氧基)-乙基]氯甲酸酯(DBCEC-Cl)作为柱前衍生试剂, 于室温下,在硼酸钠缓冲液(pH 9.0)中,金蝉若虫体蛋白水解液中氨基酸的完全衍生化在5 min即可完成.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 (200 mm×4.6 mm, 5 μm) 上, 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各衍生物的完全基线分离.最佳荧光检测为λex/λem=300/395 nm.在线串联的ESI/MS正离子质谱数据显示:所有衍生物均给出m/z 338 5,294.5的特征碎片离子峰.荧光条件下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2; 检出限为2.6~24 fmol.本方法灵敏、可靠、重现性好.对实际黄金蝉若虫体蛋白水解液中氨基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6.
利用新型荧光试剂2-(2-(10-蒽基)-苯并咪唑)-乙酸(ABIA)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在Akasil-C18色谱柱上,通过梯度洗脱对12种游离脂肪胺进行了分离和在线质谱定性。以乙腈为溶剂,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缩合剂,在50℃条件下衍生反应20 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430 nm,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的正离子模式,实现了土壤中脂肪胺的定性及其含量的测定。脂肪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0,检出限为11.72~25.63 fmol。  相似文献   
77.
2001—2005中国各省(市)燃煤大气铅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估算了中国各省(市)燃煤大气铅排放量和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在2001—2005年,山西、湖北、山东、河北、河南的燃煤铅排量均超过3 000 t,各省(市)共向大气排铅5.9万t,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5%。燃煤大气铅排放强度与儿童铅中毒率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在人口铅排强度低于0.5 t/万人的省(市),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人口铅排强度超过0.6 t/万人的省(市),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
2003-2007年中国儿童铅中毒率的分析研究——发铅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了2003—2007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发铅水平和铅中毒率的中文文献,对涉及8省16万人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内中国儿童的平均发铅水平为7.5μg/g,铅中毒率平均为27.5%,与同一时期血铅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9.
通过化学合成获得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了比较.借助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对丁吡吗啉的结构进行了解析.进一步选择6-31G(2df,2pd)基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的空间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借助前线分子轨道、Mulliken电荷、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观静电势等对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杀菌活性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吡啶环取代苯环后,一方面吡啶环上的N原子是一个负电中心,有利于与受体分子间形成氢键等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吡啶环又是一个缺电子的芳环,与苯环相比,在与受体的π-π相互作用中能起到更好的电子接受体的作用.这两种因素使得丁吡吗啉更容易与受体结合,因而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80.
用POCl3为催化剂和脱水剂,3-取代-4-氨基-5-巯基-1,2,4-三唑4和10分别与脱氢松香酸1反应制得1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3-取代-6-(4′-脱羧脱氢松香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衍生物]5a~5e和11a~11i;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 和MS测试技术分析确认。 抑菌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大肠杆菌(E.Coli)、藤黄微球菌(M.Luteus)和痢疾志贺杆菌(S.Dysenteriae)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