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6篇
  免费   2002篇
  国内免费   1763篇
化学   7188篇
晶体学   287篇
力学   728篇
综合类   202篇
数学   1170篇
物理学   420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30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A novel palladium(Ⅱ) complex [Pd(Phen)(TsserNO)]·H2O (Phen=1,10-phenanthroline; TsserNO=4- toluenesulfonyl-L-serinate dianion) has been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ytotoxicity in vitro has also been investigated by MTT and SRB assays.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 with cell parameters a=0.618 64(14) nm, b=1.768 9(4) nm, c=0.990 2(2) nm, β=102.392(4)°, V=1.058 3(4) nm3 and Z=2. The complex had selectivity against HL-60, BGC-823, Bel-7402 and KB cells lines, its cytotoxicity is equal to that of cisplatin against BGC-823 and Bel-7402 cells lines, however it is less potent than cisplatin against HL-60 and KB cell lines.Keywordsantitumor; palladium(Ⅱ)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52.
提出了一种以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氢火焰联用技术为基础的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15种常用有机溶剂(苯类、醇类、酮类、酯类等)的方法。选择聚二甲亚砜作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相,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5种有机残留溶剂在20min内能很好地分离,15种溶剂的测定下限(10S/N)为0.08~0.69μg.dm-2。加标回收率为60.0%~115.0%,相对标准偏差(n=5)为2.17%~8.34%。  相似文献   
953.
运用自动电位滴定技术分别研究了在纳米α-Fe2O3,γ-Al2O3单一体系及其混合体系中矿物表面的酸碱性质。依据表面配位理论恒电容模式,计算了相应的表面酸碱配位常数。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等表面积原则混合α-Fe2O3、γ-Al2O3纳米粒子得到混合体系,其表面化学反应并非是单一体系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着不同矿物表面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其表面酸碱性质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行为可以用单表面模型拟合,混合体系表面反应平衡模式和相应的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XOH+H+≡XOH2+lgK1=4.04≡XOH≡XO-+H+lgK2=-9.20根据重金属离子Cu2+、Pb2+、Zn2+在α-Fe2O3/γ-Al2O3混合体系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得出Cu2+、Pb2+、Zn2+在混合体系固体表面的配位反应平衡常数如下:≡XOH+M2+≡XOM++H+lgK=-2.50、-2.25、-3.75(M=Cu、Pb、Zn)  相似文献   
954.
碳纳米管-TiO_2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维生素K_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碳纳米管、二氧化钛两种纳米材料制成碳纳米管-TiO2复合膜修饰电极,进行了维生素K3电化学行为的研究。维生素K3在碳纳米管-TiO2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响应优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明前者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通过条件实验的优化,结果表明维生素K3在pH=9.42的氨水-NH4Cl底液中,富集时间为10s,富集电位于-0.60V,扫描速度为0.1V/s时有稳定的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维生素K3浓度在3.0×10-6~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 mol/L。考查了修饰电极的重现性,5次平行测量的RSD为1.78%。该方法用于片剂药品中维生素K3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7.5%~102%之间。  相似文献   
955.
以4,4′-联吡啶(4,4′-bipy)和CuCl2·2H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一维配位聚合物——[Cu(4,4′-bipy)Cl]n(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于四方晶系,I41/acd空间群,晶胞参数:a=1.418 25(8)nm,b=1.418 25(8)nm,c=3.855 60(4)nm,V=7.755 2(10)nm3,Z=32,Mr=255.18g.mol-1,Dc=1.748 g.cm-3,μ=2.48 mm-1,F(000)=4 096,R1=0.030 6,wR2=0.085 5,S=1.04。1中Cu+分别与两个4,4′-bipy上的一个N原子配位以及两个端基氯原子配位,形成了四面体配位几何构型。分子内Cu┈Cu间的距离为0.274 7(1)nm。在a+c轴方向,通过4,4′-bipy桥联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网格,层与层通过互穿插形成三维结构。二维层可以简化为一个4.82拓扑。  相似文献   
956.
以N-Boc-D-丝氨酸为起始原料,经羟基甲基化、与苄胺的酰胺化、脱除Boc保护基和胺基乙酰化4步反应合成了拉科酰胺(1),总收率76.0%,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在关键中间体(R)-N-苄基-2-N-Boc-氨基-3-甲氧基丙酰胺的合成中,以三乙胺代替N-甲基吗啉作为缚酸剂,以氯甲酸异丙酯代替DCC为缩合剂,有效降低了合成成本。  相似文献   
957.
头发中的铅除直接来源于血液外,体内和环境中的铅还通过纵向和横向多种通道渗入到头发结构中,头发和血液的铅动力学行为也不相同。发铅和血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铅摄入量的重大变化可削弱两者的关联强度,高铅暴露则加强两者的关联强度。骨铅的动员和释放,以及发样采集或预处理不当,均可使血铅或发铅值偏离真实,导致两者关联的不确定。血铅是近期铅暴露的量度指标,发铅可给出从前铅暴露或铅负荷的信息,后者更适合于人群铅中毒筛查或监测。  相似文献   
958.
根据卟啉类试剂的特性,从其在分析化学中的显色性、荧光性、超分子特性、电化学活性等方面,简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卟啉类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59.
在pH=8.80的B-R弱碱性缓冲介质中,替米沙坦与偶氮氯膦Ⅰ染料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最大吸收波长在558nm处,替米沙坦的浓度与溶液的变色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测定替米沙坦含量的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替米沙坦的浓度在0~8.1×10-6mol/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8为1.84×104L·mol-1·cm-1,检出限为8.63×10-7mol/L,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市售药品、尿液及血浆中替米沙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60.
2001—2005中国各省(市)燃煤大气铅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估算了中国各省(市)燃煤大气铅排放量和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在2001—2005年,山西、湖北、山东、河北、河南的燃煤铅排量均超过3 000 t,各省(市)共向大气排铅5.9万t,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5%。燃煤大气铅排放强度与儿童铅中毒率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在人口铅排强度低于0.5 t/万人的省(市),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人口铅排强度超过0.6 t/万人的省(市),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