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化学   134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06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239篇
物理学   7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对碰撞打靶实验中的能量损失,先作理论估算,再通过实验验证.讨论二者不一致时如何获得修正值以及测量值的显著性检验问题.还讨论了实验的不确定度估算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碰撞打靶实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大部分源于非弹性碰撞,其余主要来自空气阻力.  相似文献   
993.
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半导体样品的电子束感生电流(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EBIC)是其电子显微检测的重要手段.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下SiO2/Si薄膜的瞬态EBIC特性.基于Rutherford模型和快二次电子模型研究电子的散射过程,基于电流连续性方程计算电荷的输运、俘获和复合过程,获得了电荷分布、EBIC和透射电流瞬态特性以及束能和束流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电子散射效应,自由电子密度沿入射方向逐渐减小.由于二次电子出射,净电荷密度呈现近表面为正、内部为负的特性,空间电场在表面附近为正而在样品内部为负,导致一些电子输运到基底以及一些出射二次电子返回表面.SiO2与Si界面处俘获电子导致界面附近负电荷密度高于周围区域.随电子束照射样品内部净电荷密度逐渐降低,带电强度减弱.同时,负电荷逐渐向基底输运,EBIC和样品电流逐渐增大,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样品带电强度较弱,表面出射电流和透射电流随照射基本保持恒定.EBIC、透射电流及表面出射电流均随束流呈现近似正比例关系.对于本文SiO2/Si薄膜,透射电流随束能的升高逐渐增大并接近于束流值,EBIC在束能约15 keV时呈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994.
乔舰  谢修璀  李德明  蒲越虎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6):064004-1-064004-7
为实现质子治疗装置的国产化和小型化,基于已完成安装调试的上海先进质子治疗装置(APTR),开展质子治疗注入器系统的升级设计研究,利用PARMTEQM设计软件和快聚束策略,针对APTR同步加速器RFQ直线注入器进行动力学设计模拟。RFQ工作频率为325 MHz,流强18 mA,对从离子源引出的低能质子束流进行匹配俘获、横向聚焦、纵向聚束和预加速,引出能量为3.0 MeV。通过优化预注入器RFQ动力学设计方案和极头参数,有效避免参数共振,减小束流损失,使其整体传输效率达到98.0%,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发射度增长分别为1.2%和3.3%,出口束流满足下一级腔体的注入需求,开展设计模拟验证和相关冗余度分析,为质子同步加速器的治疗设备和直线注入系统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简要介绍了低能辐照离子源的设计及性能。采用热阴极磁约束PIG放电,并用两极多孔加减速系统引出离子束。调试结果:离子束能量在200-2000eV范围内可调,最大引出束流150mA,灯丝工作寿命160h。  相似文献   
996.
A novel poly(acrylic acid)/mica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graft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between partially neutralized acrylic acid and ultrafine mica mineral powder. The water absorbency of the composite is higher than 1 100 g H2O/g. The influence of the neutralization degree of acrylic acid, as well as of the amounts of mica and crosslinker on the absorbing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7.
合成了N—H水杨醛Sch iff碱的钯(Ⅱ)配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ī空间群,分子式为C48H50N8O8Pd3,晶体学参数:a=0.945 8(19)nm,b=1.059 9(2)nm,c=1.396 5(3)nm,α=74.61(3),°β=75.18(3)°,γ=68.49(3)°,V=1.236(4)nm3,Dc=1.594 Mg/m3,Mr=1 186.16,Z=1,F(000)=596,R1=0.029 9,wR2=0.073 4.晶体结构表明,钯原子为四配位,位于配合物的中心与配体的氮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形成六元环.  相似文献   
998.
水源性病原菌污染会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水源性病原菌检测对人类医疗保健、水安全保障和疾病诊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水源性病原菌检测技术,如人工培养法、分子生物法和免疫学法,其测量结果准确、有效,但样品预处理繁琐且费时,不利于病原菌实时在线检测。光谱检测技术以非侵入式获取病原菌发射、散射或吸收光谱特征,能够确定病原菌性质、结构和含量等信息。由于该技术具有易于操作、快速、便携、无损和便于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环境监测、生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现有水源性病原菌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指出开展病原菌快速、高效检测的必要性;讨论了光谱检测技术原理及数据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太赫兹光谱在水源性病原菌检测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各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光谱技术在病原菌检测的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光谱技术的水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Catalyzed by PAMAM—SA—M Dendrimer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under 1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molecular oxygen at 70℃ in the absence of solvent catalyzed by PAMAM-SA-M(Where PAMAM=polyamidoamine;SA=salicyaldehyde;M=metal ions Fe^3 ,Co^2 ,Ni^2 ,Mn^2 ,Cu^2 ,Zn^2 ,respectively) dendrimers, afforded 2-cyclohexen-1-ol 1,2-cyclohexen-1-one 2,7-oxabicyclo [4,1,0] heptane 3 and 7-oxabicyl [4,1,0] heptan-2-one 4 as the major product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is rea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00.
黄文军  高丽荣  弓爱君  李成  王璞  付珊  肖珂  张兵  刘文彬 《色谱》2010,28(5):460-464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土壤中痕量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加速溶剂法萃取土壤样品,以正己烷/丙酮(体积比为1:1)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过Florisil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分辨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以保留时间和同位素特征离子丰度比定性,同位素峰面积比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77.3%~114.5%,相对标准偏差(RSD)≤10.81%(n=5),检出限均小于0.04 pg/g。应用该方法检测某地区表层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测定环境土壤背景中痕量有机氯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