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7篇
化学   158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10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Mn(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肌体(人、动物或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伤害(人、动物受到外力伤害,植物遭到干旱、盐碱胁迫等)时,体内参与防卫的氧化酶、氧合酶等会产生大量超氧离子O2^-。这种阴离子自由基会使生物细胞膜脂过氧化,核酸、蛋白质降解、酶失活,从而使人和动物易衰老,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72.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21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使用Shimadzu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8℃。各对照品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重复性,槲皮素、山柰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和95%。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采自秦岭的21种蕨类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进行测定,地上部分有19种含槲皮素、15种含山柰酚,其中毡毛石韦中槲皮素含量最高(2.11 mg/g),蜈蚣草中山柰酚含量最高(19.80 mg/g);而地下部分除有边瓦韦、大瓦韦含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11、0.12 mg/g)外,其余根状茎中几乎没有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表明槲皮素与山柰酚在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73.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complexes [Cu(phen)(Gly)(H2O)]·ClO4·2.5H2O (1), [Cu(phen)(L-Val)(H2O)]·ClO4 (2) and [Cu(phen)(L-Ile)(H2O)]·ClO4 (3) (phen=1,10-phenanthroline, Gly=glycinate, L-Val=L-valinate, L-Ile=L-isoleucinate) with DN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ethidium bromide(EB)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iscosity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measurements. The intensity of maximal absorption peaks from absorption spectra are weakened with dropping DNA into the complexes.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EB-DNA system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have descended 50%, when the data of CCu / CDNA is 30~40. Moreover, the viscosity of DNA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mplexes. All of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complexes with DNA are partial intercalation, and the result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 that the complexes can cleave pBR322 DNA in the present of H2O2 / vitamin C.  相似文献   
74.
作者从上海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以石蜡油为碳源的分枝杆菌Mycobacteium sp. A-3,并从该菌石蜡油发酵液中分离到石油醚可溶酸和石油醚不溶酸. 石油醚可溶酸主要为饱和脂肪酸, 石油醚不溶酸主要为3,5,7-三羟基取代的十五、十六、十七烷酸的混合物.本文报道两个支链饱和脂肪酸的结构鉴定, 它们是2s, 4s-二甲基庚酸和2s, 4s, 6s-三甲基壬酸.  相似文献   
75.
俞熹  乐永康  苏卫锋  张新夷 《物理》2009,38(11):809-813
实验中心的网站要求展现的知识点多、更新快、功能强,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使用基于维基(Wiki)的网站系统[1]在建站、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以及维基网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诺氟沙星(NFA)(图1)(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是一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菌化合物,主要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I使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使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而起杀菌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性[1]。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  相似文献   
77.
Schiff碱药物对产气杆菌代谢抑制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量热法测定产气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受到Schiff碱药物抑制的热谱曲线, 根据其指数生长期的热谱信息, 确定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找出了该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同时借用化学反应中的过渡态理论, 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参数, 对细菌在受到抑制时的生长代谢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8.
基于神经网络的叶绿素含量精细测量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体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易受叶片厚度、水分等影响,提出了基于多参数神经网络建模的叶绿素含量精细反演方法。通过测量叶片在中心波长分别为650,940和1 450 nm光照射下的透过率,获得叶片的SPAD值和水分指数WI(water index),同时用数字螺旋测微仪测量相应的叶片厚度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叶绿素含量。利用建模集样本分别建立SPAD值与实测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单参数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WI、厚度及SPAD值与实测叶绿素含量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利用这两种模型分别计算获得验证集样本的叶绿素含量预测值,对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相对误差的分析。实验以340个三种不同植物叶片为样本,用以上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后,每种植物样本的叶绿素含量预测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对于叶片厚度值较大的样本,效果更为明显。数据显示所有混合样本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由单参数模型的7.55%降低到5.22%,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决定系数由0.83提高到0.93。验证了利用多参数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活体植物叶绿素含量预测精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
合成了4个新的诺氟沙星(NFA)-铜(Ⅱ)-多吡啶 配合物:[Cu(NFA)(phen)(H2O)](ClO4)2 (1),[Cu(NFA)(tatp)(H2O)](ClO4)2 (2), [Cu(NFA)(dppz)(H2O)](ClO4)2·H2O (3)和[Cu(NFA)(n-phen)(H2O)](ClO4)2 (4)[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n-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测定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些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采用打孔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yis)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