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化学   489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124篇
物理学   2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分别在Hartree-Fock和密度泛函B3LYP理论下,用6-31G*基组研究了C60和C70分子的静电势,比较了这方法计算得到上述分子静电势值的大小,静电势图形和静电势差值曲线,分析了富勒烯的电子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复合材料填充剂的表面性质及其分散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未处理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三种Al(OH)_3粉末的表面性质,并通过塑化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OH)_3填充聚丙烯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Al(OH)_3的表面性质对其在聚丙烯介质中的分散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 mL.min-1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 nm、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 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相似文献   
14.
常规加热或微波照射下, 含氮杂环1与多聚甲醛反应以良好的产率生成含氮杂环基甲醇3, 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有影响, 微波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比常规加热下大大缩短. 化合物3和异氰酸酯4在常规加热或微波照射下生成相应的氨基甲酸含氮杂环甲基酯5a5m. 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微波辐射功率等对反应产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化合物5的结构经过IR, 1H NMR, MS, 元素分析测定, 部分化合物经过13C NMR测定. 测定了化合物5的杀虫和除草活性, 结果表明其杀虫活性较低, 除草活性高于杀虫活性, 5a, 5d, 5e5m对苋菜和黄瓜的防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5.
以[Mn(H_2P_2O_7)_3]~(3-)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由实验结果求出了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推导并验证了接枝反应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反应机理,求得了接枝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界面改性剂对刚性粒子增韧尼龙6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界面改性剂对高岭土增韧尼龙6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并与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KH550的加入明显降低了高岭土填充尼龙6熔体的粘度和弹性,而界面改性剂显著地增强了它的粘度和弹性.这一差别应归因于同KH550相比,界面改性剂更有效地增强了高岭土与尼龙6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和其自身的回弹性能.同时,界面改性剂的用量对高岭土填充尼龙6流变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当界面改性剂的用量为高岭土和尼龙6总量的2%时,界面改性剂在高岭土表面上趋于“饱和”,再增加界面改性剂的用量,对流变行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A new activation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on silicon wafer based on palladium chemisorption on SAMs of APTS without SnCl2 sensitization and roughening condition.A closely packed electroless copper film with strong adhesion is successfully formed by AFM observation.XPS study indicates that palladium chemisorption occurred via palladium chloride bonding to the pendant amino group of the SAMs.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苯酚、多聚甲醛和取代苯胺为原料,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Mannich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3,6(8)-二取代-2,4-二氢-1,3-苯并(口恶)嗪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取代苯酚和取代苯胺的取代基为供电子基时,合成产物的产率高于吸电子取代基的.产物的结构用1H NMR、13C NMR、IR和MS等进行了表征.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当浓度为25 mg/L时,化合物4j和4d对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6.1%和81.5%,化合物4i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81.6%.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邻菲罗啉衍生物联吡啶[3,2-a:2',3'-c]-7-氮杂-吩嗪(dpapz)及其铜(I)配合物[Cu(dpapz)2]PF6,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高分辨质谱(HR ESI-MS)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DNA熔解温度实验和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dpapz和[Cu(dpapz)2]PF6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 配体dpapz与小牛胸腺DNA(CT DNA)作用时未观察到吸收峰红移并且减色效应较小(<30%), 且DNA熔解温度也上升较小(ΔTm=7.8 ℃), 说明dpapz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CT DNA相互作用. 而[Cu(dpapz)2]PF6与CT DNA作用时, 可观测到较小的吸收峰红移(2-3 nm)和较大的减色效应(>50%), 同时DNA熔解温度上升较大(ΔTm=11.1 ℃), 表明[Cu(dpapz)2]PF6以静电相互作用和部分扦插的方式与DNA结合. 溴乙锭(EB)荧光竞争实验和循环伏安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配体dpapz和[Cu(dpapz)2]PF6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88×105和5.32×105 mol·L-1. 光照条件下, [Cu(dpapz)2]PF6产生单重态氧的能力与dpapz相当, 但产生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要弱于dpapz. 活性氧猝灭实验表明, 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单重态氧和羟基自由基均参与了dpapz和[Cu(dpapz)2]PF6对DNA的光损伤作用. [Cu(dpapz)2]PF6对DNA的亲和性要高于对dpapz的, 使得[Cu(dpapz)2]PF6对质粒DNA的光损伤效率明显强于dpapz.  相似文献   
20.
Polymer electrolytes have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for next-generation lithium-based batteries on account of safe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In this review, we assess recent progress on the design of poly(ethylene oxide)(PEO)-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in high voltage lithium batteries and identify possible side reactions between PEO-based electrolytes and existing cathodes.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ways to enhance high voltage resistance of PEO-based electrolytes. Those include components blend, molecular design and interface modification. With these efforts, we want to present new insights into rational design of PEO-based electrolytes to develop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for advance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