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3篇
  免费   2866篇
  国内免费   2634篇
化学   11495篇
晶体学   273篇
力学   875篇
综合类   211篇
数学   1552篇
物理学   591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685篇
  2019年   692篇
  2018年   590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816篇
  2015年   828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1233篇
  2012年   1454篇
  2011年   1446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1115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919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制备并表征了二甲醚(DM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系列Ni-Fe-La0.8Sr0.2Ga0.8Mg0.115Co0.085O3(LSGMC8.5) 复合阳极, 电极中Ni与Fe的摩尔比分别为9:1、8:2、7:3、5:5, 电极中Ni-Fe的总质量分数为75%. 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物相组成, 电极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 电极/电解质界面上进行的DME电化学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复合阳极中Fe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电极的烧结, 同时改变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 电极催化DME电化学氧化的活性依赖于Ni、Fe的比例, Ni、Fe的摩尔比为8:2的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 Ni-Fe-LSGMC8.5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DME氧化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 没有观察到电极中存在明显的积碳现象.  相似文献   
892.
江敏  崔鹏  于涛  杨帆  汤杰 《应用化学》2006,23(12):1422-0
去氢表雄酮醋酸酯经过氧甲酸环氧化、高碘酸开环、IBX氧化、脱水和碱性水解等5步反应,以55%的总收率合成得到了非雄性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3β-羟基雄甾-4-烯-6,17-二酮。在环氧化反应中,利用价廉、易制备的过氧甲酸以几乎定量的收率得到了环氧化合物。使用IBX氧化邻二醇,以98.5%的收率得到氧化产物,避免了使用处理困难并且污染环境的铬试剂。  相似文献   
893.
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对铜和铅离子的动态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对铜和铅离子的动态吸附;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铜离子;铅离子;动态吸附  相似文献   
894.
不同形状的钨酸钡纳米粒子的合成;微乳液;钨酸钡;纳米粒子;十二胺;十一烯酸  相似文献   
895.
阀切换技术在大气样品中六氟化硫快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衍秋  何玉晖  田杰  姜涛 《色谱》2007,25(4):609-610
建立了双柱阀切换技术分析大气样品中的SF6含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方法。采用规格为3.2 mm×1 m的5A分子筛(40~60目)柱为预柱,规格为3.2 mm×0.5 m的5A分子筛(60~80目)柱为分析柱。在所用实验条件下,平均峰高响应为1.08×10-14 mL/μV,SF6单位体积进样量的色谱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SF6的最低检测限为6.03×10-13 mL(3倍基线噪声)。采用该方法分析大气中SF6的含量,样品分析时间为1.2 min,于12 min内完成11个空气样品的分析,SF6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2.1%。  相似文献   
896.
卢洁  黄钧  农毅清 《色谱》2007,25(4):611-612
采用Folch液超声提取倒刺鲃组织样品中的脂肪,脂质提取液经氢氧化钾-三氟化硼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100∶1分流比进样,220~240 ℃程序升温操作,BPX70石英毛细管柱(60 m×0.25 m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利用标准品对照并结合线性程序升温等当碳链长(ECLT)值对照的方法对脂肪酸组分包括存在双键异位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定性。测定了野生和箱养倒刺鲃肌肉与脂肪中17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箱养倒刺鲃的脂肪酸营养结构与野生倒刺鲃无明显区别,不饱和脂肪酸占大多数,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n-6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n-3族。  相似文献   
897.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的12种磺胺抗生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和辉  王萍  李洁 《色谱》2007,25(2):238-240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测定化妆品中12种常见的磺胺抗生素(磺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醋酰、磺胺甲基异唑、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异唑、磺胺噻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喹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硝苯)的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BEHC C18 色谱柱(50 mm×2.1 mm, 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样品经提取、反萃取后,用UPLC-PDA进行分析检测,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检测波长268 nm。12种磺胺的检出限(S/N=3)均为1 μg/g,定量下限(S/N=10)为2~3 μg/g,在1~25 mg/L(磺胺硝苯为0.5~12.5 mg/L)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添加水平为40, 8 μg(磺胺硝苯为20, 4 μg)时,12种磺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8%~98.1%和80.1%~96.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速度快,能够满足检测化妆品中12种常见的磺胺抗生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98.
稀土掺杂PbO2电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SnCl4.5H2O,Sb2O3,La(NO3)3(或Nd(NO3))为前驱体(摩尔比分别为Sn∶Sb∶La(Nd)=100∶6∶(0.5,1,2),制备稀土(La,Nd)掺杂Sn,Sb溶胶,以钛电极为基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La,Nd)掺杂SnO2中间层,热处理温度为450和500℃,热处理时间共5 h;采用电沉积法制备PbO2表面层,得到改性PbO2阳极,优化了制备改性PbO2电极的稀土掺杂量。以含油污水为目标有机物,借助于CODCr去除情况分析电极的电催化氧化能力;分析了电极结构与电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采用SEM和XRD分析了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其析氧电位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层掺杂La元素的电极,掺杂比为Sn∶Sb∶La=100∶6∶1时电极性能最好;而中间层掺杂Nd元素,掺杂比为Sn∶Sb∶Nd=100∶6∶2时电极的性能最好,此比例时电极对目标有机物CODCr去除率分别为91.90%和90.93%。  相似文献   
899.
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间歇高压反应器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聚碳酸酯(PC)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通过建立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模型,探讨了聚酯在甲醇中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PET、PBT和PC在甲醇溶液中的降解具有共性,均可分为超临界区、非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三个区域。在超临界区聚酯完全溶于甲醇并降解为原料单体,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碳酸二甲酯(DMC)的收率均大于90%;聚酯的降解是在聚合物分子链的无规断裂和聚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900.
Algae in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often bring about impact on the water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a bipolar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ystem in three-phase discharge plasma reactor was constructed for investigating its ability to control excessive growth of cyanobacteri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re was almost no change in optical density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terruption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but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optical density, cell density and chlorophyll-a content was obviou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residual effect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process on the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vestigation of algae revealed surface damage, apparent leakage of intracellular contents and pores formed after electrical discharge process, which showed that algal cells had no potential to survive and grow.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ample, it was observed that electrical discharge on the algal extracellular products has almost no residual effect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lgae slightly decreased before three days storage. Hydrogen peroxide was produced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in the μM level and showed a first-order decay. But at such level, the external addi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lone is not likely to cause the residual effect. These results implicated that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M. aeruginosa was mainly caused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process, and it made the algal cells lose ability to survive, demonstrating th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of such an alternative process for efficient water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