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512篇
化学   984篇
晶体学   52篇
力学   119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253篇
物理学   8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GC/MS方法分析豇豆中水胺硫磷等37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GC/MS法同时测定豇豆中水胺硫磷等37种农药残留的方法.农药经过乙腈提取,NH2/CARBON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5MS(30 m×0.25 mm×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后,用GC/MS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测定.农药在0.020~0.500 mg/L时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  相似文献   
992.
顾可俊  曹怡  张宝文 《化学学报》1989,47(7):668-672
本文报道紫精化合物及亚硫酸盐在硫化镉光催化氧化二苯甲醇及其它芳香醇反应中的作用。认为紫精化合物通过二次电子转移作为反应中负氧离子(O2^-)的中继体, 亚硫酸盐通过与硫化镉的价带发生电子转移作用减少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效率, 同时对硫化镉的腐蚀有抑制作用, 认为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效率的途径在于有效地促使光生电荷分离。  相似文献   
993.
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微量热法和荧光法分别测定了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构象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m有所增大,而反应速率常数k~2及酶的催化活性则明显降低;336nm处的相对荧光强度不断增强,酶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变化,其结构渐趋松散。乙醇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乃是乙醇的竞争性抑制和溶剂效应引起的酶构象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球形氯化镁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目前常用的工业聚烯烃催化剂,由于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对此类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自制球形氯化镁载体与四氯化钛反应制备球形聚烯烃催化剂,分析了载钛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对球形氯化镁载体载钛过程中钛含量、比表面、比孔容、晶型等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内给电子体在球形氯化镁载体载钛过程中的作用,为球形氯化镁载体型催化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100 nm的Au粒子为核,抗坏血酸为还原剂,H2PtCl6·6H2O为前驱体,合成了Pt包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Au@ Pt)及其修饰的玻碳(GC)电极(Au@ Pt/GC).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比较了Au@ Pt/GC和商用碳载铂(Pt/C)修饰的玻碳电极(Pt/C/GC)催化O2还原反应活性及耐甲醇性能,发现Au@ Pt纳米粒子在铂用量很低的情况下,其催化O2还原反应活性仍与商用Pt/C相当,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甲醇性能;其催化O2还原反应机理按O2直接还原成H2O的四电子历程进行.  相似文献   
996.
易卫国  曹忠  鄢东  曹婷婷  薛琳 《分析化学》2012,40(8):1241-1246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2-苯基苯并噻唑为荧光团、N-(2-吡啶甲基)胺为识别基团的铁离子荧光分子探针2-(4-N-2-吡啶甲胺基)苯基-1,3-苯并噻唑(A1)和2-(4-N,N双2-吡啶甲胺基)苯基-1,3-苯并噻唑(A2),化合物结构用UV,IR,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探针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荧光分子探针A2在CH3 CH2OH/H-12O(1∶1,V/V)溶液中,能从常见的金属离子中以95%的荧光淬灭率选择性地识别铁离子,对Fe3+线性响应范围在0.15~1.3 μ mol/L之间,且检出限达10 nmol/L.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车用燃料电池电催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车用燃料电池电催化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燃料电池电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车用燃料电池电催化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现有铂基催化剂的活性,在保证车用燃料电池在变载等动态工况下的可靠性与寿命的前提下,应降低膜电极的贵金属铂用量,发展低铂/非铂电催化剂.针对车用燃料电池的使用条件,应发展抗燃料气与空气中杂质的电催化方法与抗腐蚀催化剂载体.从长远考虑,重点发展碱性聚合物膜燃料电池,拓展利于活化顺磁性氧的催化方法,有望摆脱车用燃料电池对铂催化剂的依赖.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高级旋转流变仪研究了1,4-二氧六环/左旋聚乳酸/聚氨酯(DO/PLLA/PU)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探讨了PU的加入对共混溶液的流动曲线、非牛顿指数及表观粘流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共混溶液为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PU含量的增加使得共混溶液的表观粘度增大;共混溶液的非牛顿指数的研究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组成的共混溶液非牛顿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共混溶液的粘度随着PU含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依然很强.粘流活化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剪切速率下,PU的加入使得共混溶液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999.
取代基对胺化合物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曦  易长青  李梅金  李真  王小如 《化学学报》2002,60(9):1662-1667
研究了苦豆子中主要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碱,以及神经兴奋药物甲基安非他命 、安非他命等化合物,在碱性联吡啶钌[Ru(bpy)_3~(2+)]水溶液(pH 9.0)中的电 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在玻碳电极上,生物碱中的氨基氮于+1.30 V(vs. Ag/AgCl)左右被氧化为氮正自由基离子,该自由基离子与Ru(bpy)_3~(2+)反应生 成激发态的Ru(bpy)_3~(2+*)而发光。研究比较了取代基性质、氨基氮周围的三维 空间结构对各生物碱ECL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碱氨基氮的电离势和键角的计算,对 这些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考察了Pt(100)、(110)、(111)三种表面氢原子的吸附行为, 计算了覆盖度为0.25 ML时氢原子在Pt 三种表面和M-Pt(111)双金属(M=Al, Fe, Co, Ni, Cu, Pd)上的最稳定吸附位、表面能以及吸附前后金属表面原子层间弛豫情况. 分析了氢原子在不同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以及双金属表面d 带中心偏离费米能级的程度并与氢吸附能进行了关联. 计算结果表明, 在Pt(100), Pt(110)和Pt(111)表面, 氢原子的稳定吸附位分别为桥位、短桥位和fcc 穴位. 三种表面中以Pt(111)的表面能最低, 结构最稳定. 氢原子在不同M-Pt(111)双金属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fcc 穴位, 其中在Ni-Pt 双金属表面的吸附能最低, Co-Pt 次之. 表明氢原子在Ni-Pt 和Co-Pt 双金属表面的吸附最稳定. 通过对氢原子在M-Pt(111)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的分析, 验证了氢原子吸附能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掺杂金属Ni、Co、Fe 的3d-Pt(111)双金属表面在吸附氢原子后发生弛豫, 第一层和第二层金属原子均不同程度地向外膨胀. 此外, 3d金属的掺入使得其对应的M-Pt(111)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与Pt 相比更靠近费米能级, 吸附氢原子能力增强, 表明3d-Pt系双金属表面有可能比Pt具有更好的脱氢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