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化学   1088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93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97篇
物理学   6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溶剂热条件下采用Cd(NO3)2.4H2O、对苯二甲酸和三乙烯二胺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具有二维骨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bdc)(dabco)(DMF)].2H2O}n(1),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研究及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离子(bdc)将Cd(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相邻链之间进一步被三乙烯二胺(dabco)构筑成二维层状结构。沿c轴方向,垂直于二维层状结构中存在大小为0.74 nm×0.65 nm的一维通道。荧光谱图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蓝色荧光,荧光寿命为38.2 ns。  相似文献   
82.
壬基酚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分子识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牛延慧  王超英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2):1519-1524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二氧化硅微粒表面通过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以壬基酚(NP)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壬基酚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及比表面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呈均匀分散的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情况,并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对NP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对壬基酚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性,最大结合量可达184.6 mg/g。印迹聚合物对NP的吸附量高于其结构类似物对特辛基酚和双酚A的吸附量,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3.
 利用1H MAS NMR技术,在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条件下研究了Rh/SiO2催化剂上氢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反应机理. 结果发现,氢气在Rh/SiO2上解离吸附后可能有四种存在形式: 化学位移为δ=-100~-120的可逆(αM)和不可逆(αI)吸附氢物种,δ=0~-100的“氢云”或“氢雾”形式的氢物种和δ=3.0的溢流氢物种. 溢流氢物种是由可逆吸附的氢物种和“氢云”或“氢雾”状态的氢物种溢流到SiO2上并弱吸附在桥式氧(Si-O-Si)附近而形成的. 溢流氢物种活化晶格氧,形成一种PO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OH-. 活性氧物种OH-反溢流到Rh上,并与CH4解离吸附在Rh上的CHx物种反应生成含氧中间物种CHxO. CHxO物种的化学位移为5~7. O2参与CHxO物种的进一步氧化,或补充溢流氢夺取桥式氧后形成的缺陷位上的晶格氧,在高温(973 K)反应条件下,O2可能优先补充缺陷位上的晶格氧,使CHx的氧化按表面反应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84.
梁强  韩爱霞  牛丽红  张复实 《有机化学》2004,24(9):1052-1056
以空心酞菁(H2Pc)为原料,采用取代基转化法,经过氯磺酰化和酯化合成了空心酞菁磺酰氯和空心酞菁磺酸对甲氧基苯酯,经元素分析,1H NMR,IR,UV-Vis等方法,确定了空心酞菁磺酰氯和空心酞菁磺酸对甲氧基苯酯的组成分别为H2Pc(SO2Cl)4和H2Pc(SO2-p-OC6H4OCH3)4.结果表明,此两种产物在空心酞菁的苯环上引入取代基后,长波吸收增强,溶解度高,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5.
以苯胺和对硝基氯苯为原料, K2CO3作催化剂, 合成出了中间产物4,4'-二硝基三苯胺(DNTPA). 将中间产物用10%(质量分数)的Pd/C催化剂加氢催化还原, 得到纯度为96.6%的目标产物4,4'-二氨基三苯胺(DATPA), 合成总产率为38%. 与其它方法相比, 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 纯度很高, 产物可作为反应的单体原料.  相似文献   
86.
甲烷氧化细菌催化二氧化碳生物合成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氧化细菌中包含的甲烷单加氧酶(MMO)、甲醇脱氢酶(ADH)、甲醛脱氢酶(FaldDH)、甲酸脱氢酶(FateDH)经过一系列反应能够把甲烷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生成一定的能量物质.把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已知的有机体在温和条件下完成这一反应.研究发现,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休眠的悬浮细胞中充人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是一个需要能量推动的反应,为了补充反应所消耗的能量.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用甲烷进行再生,以恢复细胞中的还原当量NADH.我们进行了反应再生的交替连续批式反应,甲醇积累量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理论上,反应不会增加温室效应,这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友好的、可恢复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7.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在高氯酸羟胺(HAP)和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存在的条件下生成的羟肟酸,以及羟肟酸在酸性高氯酸铁溶液中显色的性质,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有机酸含量的方法。对显色剂的酸度、浓度、加入体积、HAP和DCC的浓度、加入体积以及显色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显色反应在反应条件:0.0687mol/LHAP1.0mL、0.6mol/LDCC0.5mL、震荡均匀后室温下放置反应15min、0.02mol/L酸性高氯酸铁溶液(高氯酸浓度0.3mol/L)显色条件下具有最大的吸光度;并对正丁酸、正戊酸、苯甲酸进行了线性关系考察。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线性范围较宽、准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那些不易从水溶液中萃取的有机酸的测定,也可用于液相色谱洗脱液中有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88.
A 3D infinitely extended structural rare earth coordination compound with a formula of K3{[Sm(H2O)7]2Na[α-SiW11O39Sm(H2O)4]2}·14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Sm2O3, HClO4, NaOH with α-K8SiW11O39·nH2O, and characterized by IR,UV spectra, ICP, TG-DTA, cyclic voltammetry,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 triclinic lattice, Pī space group, with a=1.2462(3) nm, b=1.2652(3) nm,c=1.8420(4) nm,α=87.45(3)°,β=79.91(3)°,γ=82.57(3)°,Z=1, R1=0.0778,wR2=0.1610.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Sm3+(1) coordination cation h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vacant site of [α-SiW11O39]8- entity,forming the [α-SiW11O39Sm(H2O)4]5- subunit.The two adjacent [α-SiW11O39Sm(H2O)4]5- subunits ar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wo Sm(1)-O-W bridges accompanying the formation of dimmer structural unit [α-SiW11O39Sm(H2O)4]210- of the title compound.The neighboring dimmer structural units [α-SiW11O39Sm(H2O)4]210- are linked to form the 1D chainlike structure by means of two Sm3+(2) and a Na+(1) coordination cations.The K+(1) cations connect the 1D packing chains constructing the 2D netlike structure, and adjacent netlike layers are also grafted by K+(2) cations to build the novel 3D infinitely extended structure.The result of TG-DTA curves manifests that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title polyanionic framework is 554℃.The cyclic voltammetry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title polyanion has the two-step redox processes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pH=3.1.Variable 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dicates the title compound obeys the Cruie-Weiss Law in the higher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10 to 300 K, while in the lower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 to 110 K the comparatively strong antiferromagnetism interactions can be observed.  相似文献   
89.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PMMA/PVDF)共混薄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谱(XRD)、和差热分析法(DSC)对共混薄膜的结晶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MMA的含量对PVDF的β相构型有明显影响:PMMA/PVDF=30/70共混物中β相含量最高。为提高PVDF薄膜的铁电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0.
以4,4′-二氨基二苯硫醚(SDA)和均苯四酸酐(PMDA)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热酰亚胺/化学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含硫醚结构均苯型聚酰亚胺.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建立了在线跟踪反应进程的方法,采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反应条件对热酰亚胺化及化学酰亚胺化法的影响,这些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制备高性能的聚酰亚胺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接触角仪、DS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硫醚结构的引入,可有效改善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性能,其与铜箔之间的粘附功明显大于传统聚酰亚胺,在无胶挠性线路板应用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所获聚合物的Mw为(6.7±1.6)×104,分解温度均高于560℃;DSC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两种酰亚胺化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之下,化学酰亚胺化更有利于获得高酰亚胺化程度的聚合物,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