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化学   641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158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151篇
物理学   7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把分析测试工作中常用来制备高纯水的石英亚沸蒸馏器用于浓缩富集自来水中的铅、镉,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铅、镉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62.
壳聚糖混合膜酶降解的FTI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可降解性是壳聚糖的重要性质之一,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降解过程中壳聚糖的变化则较少。文章制备了由高脱乙酰度壳聚糖(HDC)和中脱乙酰度壳聚糖(MDC)组成的混合膜。运用FTIR分析了壳聚糖混合膜组分变化对其红外谱图和脱乙酰度(DD)的影响,并研究了该混合膜在溶菌酶的降解作用下红外谱图和脱乙酰度的变化。发现壳聚糖混合膜材料的脱乙酰度与膜中MDC组分的比例呈线性关系;随降解的进行,混合膜的脱乙酰度增加。结果证实了溶菌酶对较低脱乙酰度壳聚糖的选择性降解作用,而且表明FTIR可用于分析壳聚糖混合膜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63.
以天然生物质去皮的蓖麻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的绿色荧光蓖麻碳量子点(CO-CQDs),对其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将该CO-CQDs与荧光极强的卤代荧光素染料曙红Y(EY)复合,二者可形成荧光发射峰相距较远的新型CO-CQDs/EY复合物。在pH=4.0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在320 nm的激发波长下,CO-CQDs/EY复合物于405 nm和540 nm处显示出两个独立的荧光发射峰。在该体系中加入Cr(Ⅵ),405 nm和540 nm两处的荧光信号均显著猝灭。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的加入可使复合物于540 nm的荧光信号恢复,而405 nm处的荧光强度基本不变。据此建立了一种以CO-CQDs/EY复合物为比率型荧光探针测定AA的新方法。实验测定了荧光信号恢复的最佳条件和影响荧光恢复的因素,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探针于540 nm/405 nm两处的荧光强度比值与AA的浓度在5.0×10^-8~4.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10^-8 mol/L。该探针用于检测药物、水果和蔬菜中AA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在HIT太阳电池非晶硅沉积过程中,单晶硅衬底的绒面金字塔沟壑处易发生外延生长,影响电池输出性能.采用碱性体系(NaClO溶液)对硅片进行绒面形貌修饰,在NaOH的各向异性刻蚀和NaClO的氧化作用下,金字塔结构由尖锐的四面体向较圆滑的“锥形”转变,尤其金字塔底部变得平滑.随着形貌修饰时间的增加,样品表面平均反射率呈线性增大,从未修饰样品的12.48;升高至13.79;,钝化后硅片少子寿命显著提升,绒面形貌修饰有效改善了界面钝化质量,中长波外量子效率提升,从而实现电池电性能的提升.样品绒面形貌修饰45 min后,开路电压从656.3 mV升高至699.8 mV,转换效率提高1.8;.此外,研究了反应温度对表面形貌修饰及HIT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基于70℃、10; NaClO溶液、45 min的绒面修饰条件下制备的HIT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最高,为12.02;.  相似文献   
65.
黄原胶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多糖,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增稠、乳化和稳定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石油开采、纺织印染、食品、医药、涂料、农药等众多工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对黄原胶的结构、特性、生产工艺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进行了简单综述,总结了黄原胶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黄原胶优越的流变特性对悬浮剂、水乳剂、悬乳剂等农药制剂悬浮稳定性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展望了黄原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6.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自制的盐酸2-氯甲基-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缩合得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基硫}-1H-苯并咪唑,再经氧化、成盐反应生成产物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基亚硫酰基}-1H-苯并咪唑钠,总收率66%.此产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表征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67.
A new compound 1,1‘-bis(3-pyridyl)-propylene(3,7-diformyl-N-ethylphenothiazinyl)ketone (C30H23N3O2S, Mr = 489.4)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is of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Ima2 with a = 27.491 (5), b = 11.942(2), c = 7.389(2) A, V = 2425.8(7) A^3, Z = 8, Dc =1.340 g/cm^3,μ = 0,167 mm ^1, F(000) = 1024, the final R = 0.0363 and wR = 0.0869 for 2054 unique reflections with Rint = 0.0254.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shows that the molecule assumes a butterfly configuration with nearly planar wings. In addi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high electronic delocalization in the molecule.  相似文献   
68.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9.
固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苹果不同品种中主要芳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nmicroelraction,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对目前果汁生产企业主要用于制汁的金帅、澳洲青苹、国光、新红星、富士及秦冠等品种的主要芳香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之间芳香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在香气成分的定量分析中,以脱香果汁为基体加入混合标样,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制作标准曲线,消除由SPME带来的系统误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0.
By using GC-MS to analyze the extracts of source rocks, coal and crude oil samplesformed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China,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 twenty-two compounds of five types of bicyclic alkanes have been dis covered in the samples. Thispaper makes an exposition of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ve features of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thermal evolution. Furt-thermore, it demonstrates how the abundance ratios of bicyclic alkanes to steranes and ter-panes, drimane to homodramane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_(15),C_(16),C_(12)-C_(14) series of bicyclic-alkane compounds can be used to judge and determine types of oil and gas forming environ-ments (the depositive environments of source rocks from which the oil and gas wereformed),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and degree of matu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