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4篇 |
免费 | 264篇 |
国内免费 | 56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82篇 |
晶体学 | 51篇 |
力学 | 90篇 |
综合类 | 113篇 |
数学 | 155篇 |
物理学 | 7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41.
AB24在MgAl-LDO上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了nMg/nAl=3的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LDO)对染料酸性黑24(AB24)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MgAl-LDO吸附AB24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gAl-LDO对AB24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298 K,pH=10条件下,1.0 g.L-1MgAl-LDO对1 000 mg.L-1AB24溶液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达到998.31 mg.g-1和99.83%。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MgAl-LDO对AB24的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是个放热、自发的过程。计算所得的吉布斯自由能绝对值在10~15 kJ.mol-1,这主要是由染料分子与水滑石层板的氢键作用产生,结合Materials Studio 5.5软件模拟AB24染料分子在MgAl-LDHs上的排列分布,推测MgAl-LDO对AB24的吸附机理是表面吸附(占优势)与层间插层的协同作用。同时,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2.
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计及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体系.发现当热致液晶共聚酯(HTH10)含量达到30%时共混物微结构与纯HTH10相似.尼龙-1010的结晶度先是随HTH10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后又随之下降,但其结晶温度却随HTH10加入而单调下降,共混物的熔融热焓△Hm在HTH10含量为30%时与计算值有较大的偏差,广角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时共混物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两组份之间在此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3.
以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结晶过程和液晶化过程的非等温相转变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Jeziorny方法处理数据得到了表征聚合物非等温相转变动力参数Zc,Gc并对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下聚合物的相转变过程基本上符事Jeziorny结论,但两种相转变的成核与生长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4.
菜园土壤中的铜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市郊主要菜园土壤中铜的状况,并对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作了探讨.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菜园土壤全铜含量在4.3×10-6~205.5×10-6之间,平均为(43.6±36.7)×10-6,有效铜含量在0.17×10-6~6.18×10-6之间,平均为(2.70±1.46)×10-6.同时还发现,菜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全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7**(n=45,P=0.01,下同),据此认为菜园土壤有效铜的供给是以全铜量为基础的.相关分析还得出,全铜含量与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和0.594**;有效铜含量也与总有机碳和易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6**和0.557**,这表明施用有机肥料可能是菜园土壤铜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菜园土壤铜的有效性也有随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这对一般情况下提高土壤的供铜强度是有益的.但是,倘若土壤中已积累了过量的铜,则有可能加剧铜的毒害,蔬菜生产和菜园土壤管理中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啤酒酵母废菌体吸附Pd2+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啤酒酿造厂的啤酒酵母废菌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死的啤酒酵母菌体从PdCl2溶液中吸附Pd2+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体吸附Pd2+受吸附时间、溶液pH值、菌体浓度和Pd2+起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菌体吸附Pd2+是个快速的过程,吸附45min时吸附量达最大,但在最初的3min内,吸附量可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2%.在5~60℃范围内,吸附作用不受温度影响.吸附作用的最适pH值为3.5.在Pd2+起始质量浓度为30~300mg/L范围内和菌体质量浓度为2g/L的条件下,菌体对Pd2+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pH=3.5,Pd2+与菌体质量比为0.2和30℃条件下吸附60min,吸附量达94.5mg/g.从废钯催化剂处理液回收钯,吸附量为32.2mg/g.XPS分析表明,该菌体能吸附水溶液中的Pd2+.TEM结果表明,在无外加电子供体时,死的啤酒酵母废菌体能够吸附和还原溶液中的Pd2+成Pd0微粒,Pd0微粒可进一步形成有一定形状的钯晶粒;该菌体还能使吸附在γ-Al2O3上的Pd2+还原成Pd0. 相似文献
148.
IntroductionTheintramolecularenergytransferprocessandmechanismofrareearthcomplexeswithβ-diketoneshavebeengeneralystudiedandac... 相似文献
149.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atalyzed by rare earth chloride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propylene oxide was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L are as follows.In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c(CL)=7.91×10-3 mol/L,c(LaCl3)=1.58×10-5 mol/L,the polymerization carried out at 30 ℃ for 1 h,yield=83.3%,Mν=1.93×104.In the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toluene as the solvent,c(CL)=4.22×10-3 mol/L,c(LaCl3)=8.43×10-6 mol/L,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30 ℃ for 2 h,yield=62.9%,Mν=1.21×104. 相似文献
150.
头孢哌酮钠的直接和间接示波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4.2HAc -NaAc缓冲溶液中 ,头孢哌酮钠在示波图阴极支 -1.48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切口 ;而在0.2mol/LNaOH底液中 ,头孢哌酮钠与 β_环糊精(β_CD)形成包结物使 β_CD在示波图上产生的切口变浅。根据这些示波特性 ,建立了测定头孢哌酮钠注射剂中头孢哌酮钠含量的直接和间接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实验结果表明 :直接测定头孢哌酮钠的线性范围为1.2×10 -5~2.2×10 -4mol/L ,检出限为6.0×10 -6mol/L ,对3.000×10 -5mol/L进行5次测定的RSD为2.1 % ;而间接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0 -6~9.0×10 -5mol/L ,检出限8.0×10 -7mol/L ,对2.500×10 -6mol/L进行5次测定的RSD为2.7 %。与直接法相比较 ,间接测定头孢哌酮钠的检出限更低而线性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