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1篇
  免费   3911篇
  国内免费   2628篇
化学   16898篇
晶体学   296篇
力学   1442篇
综合类   239篇
数学   2662篇
物理学   915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818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986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753篇
  2017年   726篇
  2016年   1102篇
  2015年   1036篇
  2014年   1293篇
  2013年   1674篇
  2012年   2074篇
  2011年   2077篇
  2010年   1425篇
  2009年   1371篇
  2008年   1529篇
  2007年   1403篇
  2006年   1343篇
  2005年   1086篇
  2004年   869篇
  2003年   720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29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对相机全屏扫速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基于相机整体的平均扫速及扫速非线性处理扫描时间的传统方法不能反映相机空间畸变现象,并且扫速非线性放大了数据处理不确定度,从而降低了相机应用价值。建立了一套基于全屏扫速及扫速不确定度的扫描时间精细处理方法,它自洽消除了相机的空间畸变和扫速非线性的系统性影响。开展了理论分析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精细处理方法很容易使扫描时间数据处理相对不确定度降低到1%以内,显著提高了条纹相机时间扫描精度和应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2.
为了解决蒙特卡罗模拟S(, )模型只能求解特定温度条件下中子输运问题的局限性,建立了中子在不同温度液态水中输运的等效质量热运动模型。在分析自由气体热运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等效质量对中子与水中氢原子的弹性散射模拟过程进行改进,对中子穿过水层后的流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与S(, )模型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到了5个不同的温度点水中氢原子的最佳等效质量。根据5个不同温度点的数据拟合给出了最佳等效质量和温度的函数关系。采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中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水中输运参数与S(, )模型相符。等效质量热运动模型突破了S(, )模型只能计算有限温度点的局限性,能有效处理300~800 K任意温度水中的中子输运问题。  相似文献   
973.
王自强  朱晨 《有机化学》2021,(2):859-860
传统的烯烃二芳基化主要手段是,先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芳基亲电试剂与烯烃发生交叉偶联,然后再与芳基亲核试剂发生反应[1].但是这种反应策略存在原子经济性低及反应步骤多的缺点.因此急需发展一种高效、高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方法来实现烯烃的二芳基化.2015年,Bunel/Lei课题组[2]报道了FeCl3/2,3-二氯-5,6-二...  相似文献   
974.
沟槽对建筑物减震作用的动光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动光弹方法实验研究了沟槽对爆炸地震波的衰减作用和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分析表明:在模型实验条件下,当槽深大于20mm时,地震波的大部分能量被槽挡住,地震波对槽后的建筑物影响甚小,当槽深小于15mm时,槽与建筑物之间应力场较强,临界深度在15~20mm左右,这一深度大约是爆生瑞利波波峰深度的3~4倍。槽宽度对地震波衰减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75.
朱振海 《爆炸与冲击》1989,9(4):309-317
本文分别运用动态云纹-光弹性和电阻应变量测方法研究了相邻两炮孔之间爆炸应变场。多火花式高速像机和超动态量测系统被用于动态记录。根据动态云纹-光弹条纹分析了应力波的叠加作用,定量地计算了爆炸应力波叠加作用期间内不同时刻地孔连心线上_x(沿连心线方向)和_r(垂直于连心线方向)的分布以及_x在连心线中垂线上的分布。用应变片记录了爆炸应力波叠加作用时连心线上应变-时间示波器轨迹。测量和计算所得炮孔间应力波叠加和衰减的规律与理论分析和动光弹模拟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76.
采用理论分析和微波注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以74HC04和74LVCU04A两种芯片为核心的反相器基本缓冲及数模转换电路的微波效应问题,通过反相器闩锁过程对非线性扰乱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利用微波注入实验详细分析了非线性扰乱效应的微波有效功率阈值及其随频率、脉冲宽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环境温度条件下,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3 dBm,频率在3 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HC04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0 dBm,频率在3 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LVCU04A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相同非线性扰乱强度的注入有效功率阈值近似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大。非线性扰乱阈值随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变化明显,拐点为40~70 ns不等,与反相器中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寄生三级管的导通电流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977.
提出了双路输出的螺旋脉冲形成线(PFL)结构,该结构内置用于充电的高耦合变压器,在螺旋PFL的两端各自输出一个脉冲,副路匹配输出时主路输出脉冲波形具有良好的平顶品质,主路输出脉冲能量占储能的大部分,解决了Korovin提出的螺旋PFL充电问题。对比分析双路输出的螺旋 PFL与SINUS-700/130两种技术路线,结果发现双路输出的螺旋 PFL改善了输出脉冲的平顶质量,输出功率提高29%,但是副路输出占用11%的储能,不易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78.
研究了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输入腔和中间腔之间的高阶杂模振荡问题。通过模式分析得知杂模在谐振腔内为TM11模式,而在漂移管中表现为TE11模式,针对该模式能在漂移管中传输的特性,利用漂移管内壁涂覆吸波材料吸收杂模功率的方法进行抑制。通过3维粒子模拟程序,分析了吸波材料的电导率及涂覆长度对抑制杂模增长率的影响。利用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漂移管中涂覆吸波材料的RKA输入腔及中间腔结构进行了3维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合适的吸波材料的引入能够很好地抑制RKA输入腔和中间腔之间的杂模振荡。  相似文献   
979.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脉冲电场原始波形测量系统的模块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在未知被测电场方向及复杂的电场环境下垂直干扰电场对自由空间电场测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自由空间电场测量系统前端的简化模型,对不同尺寸天线与屏蔽盒进行仿真计算。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干扰电场响应信号与待测电场响应信号相差2个数量级以上,干扰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80.
An efficient and simple oil bath method for rapid synthesis of graphene/BiOI as visible light active photocatalyst was described. The resultant graphene/BiOI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techniques, includ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s-prepared graphene/BiOI composites for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iOI and graphene taken with a mass ratio of 100: 1 exhibit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which is two times that of pure BiOI. Part of this effect results from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at provides an increased number of active sites. A relatively narrow band gap (2.08 eV) formed in the heterostructure can also contribute to this effect. A suggestion of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was also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