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44篇 |
免费 | 1887篇 |
国内免费 | 363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735篇 |
晶体学 | 437篇 |
力学 | 768篇 |
综合类 | 475篇 |
数学 | 1247篇 |
物理学 | 47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287篇 |
2020年 | 288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260篇 |
2017年 | 418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428篇 |
2014年 | 549篇 |
2013年 | 680篇 |
2012年 | 694篇 |
2011年 | 807篇 |
2010年 | 748篇 |
2009年 | 849篇 |
2008年 | 973篇 |
2007年 | 842篇 |
2006年 | 823篇 |
2005年 | 719篇 |
2004年 | 549篇 |
2003年 | 405篇 |
2002年 | 438篇 |
2001年 | 432篇 |
2000年 | 540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生物合成咖啡酸苯乙酯体系中咖啡酸(Caffeic acid,CA)和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ester,CAPE)的方法。采用LC-MS/MS电喷雾电离(ESI),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以V(乙腈)∶V(水)∶V(冰醋酸)=55∶45∶0.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Hypersil C18色谱柱分离并检测生物合成咖啡酸苯乙酯体系中的咖啡酸以及咖啡酸苯乙酯的含量,并对生物合成咖啡酸苯乙酯的收率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本方法在进样量为0.2~20μg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咖啡酸和咖啡酸苯乙酯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4%~98.2%和90.3%~97.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9%~2.56%和1.82%~3.67%,咖啡酸苯乙酯收率在3d内可以达到15.54%,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提出了Fe2+-H2O2-亚甲基蓝化学发光新体系并用于阿魏酸钠的测定。实验发现,在酸性介质中,Fe2+-H2O2体系可与亚甲基蓝反应产生极强的化学发光,阿魏酸钠对此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阿魏酸钠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化学发光信号的降低值(ΔI)与阿魏酸钠浓度在4.5×10-6~4.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7.0×10-7mol/L。对4.8×10-6mol/L的阿魏酸钠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RSD=0.8%,该法已用于片剂中阿魏酸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5.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对儿童尿液代谢的影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法分析儿童尿样的代谢指纹图谱,质谱数据采用MarkerLynx软件处理,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聚氰胺通过肾结石导致的物理性损伤干扰了柠檬酸代谢.代谢组学法能够应用于三聚氰胺导致的代谢异常的研究及三聚氰胺导致肾损伤的无创检测. 相似文献
976.
根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位点附近三维空间结构, 设计合成了4种双膦酸类化合物, 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对比测试了双膦酸化合物及阿伦磷酸钠(Alendronate)对MMPs的抑制效果; 结合分子对接方法以及荧光滴定光谱研究了双膦酸化合物与MMPs的分子识别和作用机理, 并得到了二者的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977.
合成了侧基含环糊精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CD), 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较高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快速升温到溶液的LCST以上可形成球形胶束, 慢速升温到LCST以上可形成空心囊泡. 在PNIPAM的选择性溶剂中, PnipamCD形成棒状组装体. 相似文献
978.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等测试方法, 对掺杂TiF3前后和不同TiF3掺杂量LiAlH4的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在TiF3存在下, LiAlH4在球磨过程中有少量分解. TiF3对LiAlH4放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 但放氢量会明显减少. 掺杂2%(摩尔分数)TiF3的LiAlH4从80 ℃开始放氢, 比未处理的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了70 ℃, 放氢量高达6.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79.
980.
利用表面处理并借助硅烷偶联剂大幅提高了聚氨酯/硅橡胶(PU/SR)的界面粘接性.利用红外光谱、水接触角以及表面元素分析对PU表面处理效果及偶联剂的反应效果进行检测,利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及界面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PU/SR界面进行剪切和振动疲劳测试以考察其粘接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硫酸短时处理过的PU表面生成大量羟基,使得亲水性提高,并大大增强了端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与PU的接枝反应效果.当室温缩合固化的硅橡胶预聚体涂覆到其表面后,以化学键联接在PU表面的硅烷偶联剂又可以与硅橡胶一起缩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PU/SR的界面粘接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