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3篇
  免费   2470篇
  国内免费   2459篇
化学   11191篇
晶体学   196篇
力学   738篇
综合类   196篇
数学   1623篇
物理学   474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828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125篇
  2011年   1266篇
  2010年   962篇
  2009年   967篇
  2008年   1158篇
  2007年   931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656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纳米金探针和基因芯片的DNA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华  贾春平  周忠良  金庆辉  赵建龙 《化学学报》2009,67(18):2144-2148
运用荧光纳米金探针和基因芯片杂交建立一种新的DNA检测方法. 荧光纳米金探针表面标记有两种DNA探针: 一种为带有Cy5荧光分子的信号探针BP1, 起信号放大作用; 另一种为与靶DNA一部分互补的检测探针P532, 两种探针比例为5∶1. 当靶DNA存在时, 芯片上捕捉探针(与靶DNA的另一部分互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靶DNA, 将靶DNA固定于芯片上; 荧光纳米金探针通过检测探针与靶DNA及芯片结合, 在芯片上形成“三明治”复合结构, 最后通过检测信号探针上荧光分子的信号强度来确定靶DNA的量. 新方法检测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浓度为1 pmol/L的靶DNA, 操作简单, 检测时间短. 通过改进纳米金探针的标记和优化杂交条件, 可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度, 这将在核酸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2.
纳米金探针检测Hg 2+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军方  何鹏  于锡娟  姜世丽  颜清云 《化学学报》2009,67(18):2139-2143
利用Hg2+的核酸适体修饰纳米金形成探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Hg2+离子的方法. Hg2+适体吸附在纳米金表面, 使纳米金的稳定性增强, 抑制氯化钠对纳米金的团聚作用. 溶液中有Hg2+离子存在时, 由于适体与纳米金的吸附作用小于适体与Hg2+离子的亲和作用, 纳米金失去适体保护在氯化钠作用下发生团聚. 溶液颜色由红变蓝, 紫外-可见光谱最大吸收峰由520 nm红移至620 nm. 在优化条件下, 吸光度的比值(A620/A520)与Hg2+离子浓度在5.0×10-9~7.2×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可达3.3×10-10 mol•L-1. 研究了K+, Ca2+等常见离子的干扰,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53.
Pd/SAPO-34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小晶粒的 SAPO-34, MnSAPO-34 和 CuSAPO-34 分子筛, 并以它们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 Pd 含量的催化剂用于催化 CO 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分子筛载体、催化剂制备条件、反应条件、Pd 含量及预还原等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大. 催化剂活性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担载在 SAPO-34 上 Pd 含量为 1.35% 时性能最佳.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 Pd 物种高度分散于催化剂上, 粒子粒径在 2~8 nm; 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 高度分散的 Pd2+ 物种是 CO 氧化反应活性位. 随着反应进行被还原为 Pd0 物种, 因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H2 预还原处理催化剂致使活性下降的实验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54.
去甲氯胺酮半抗原及其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条件下,去甲氯胺酮与琥珀醛酸反应,合成了半抗原羧基-去甲氯胺酮,电喷雾质谱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合成成功;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人工抗原,红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表明去甲氯胺酮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比为11:1。经动物免疫,获得高效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可达5.12×104。  相似文献   
955.
用酶促开环聚合与ATRP方法相结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HFMA-b-PCL-b-PEG-b-PCL-b-PHFMA)五嵌段聚合物.首先用Novozym e 435作为催化剂合成了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三嵌段聚合物,然后通过端基官能化法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并用其引发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的ATRP反应,合成了五嵌段聚合物.通过核磁和GPC证明了大分子引发剂和五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五嵌段共聚物的GPC分析表明这种合成方法的可行.共聚物胶束的直径和大小通过动态光散射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五嵌段共聚物在水中的的自组装行为也被研究.结果证明胶束是球形,其平均直径为77 nm.聚合物在四氢呋喃中的浓度对聚合物的聚集形貌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同时测定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新方法.考察了毛细管电泳流动相和检测池中磷酸盐缓冲液pH和浓度、进样时间和电压、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对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分离以及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的影响.基于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电化学行为与发光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标准曲线分别在6.6 ~265.6 μmol/L和0.7 ~219.0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S/N=3)分别为1.9 μmol/L和0.2 μmol/L.对23 μmol/L丁卡因和15 μmol/L普鲁卡因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3%、0.16%,电化学法发光强度的RSD分别为3.7%和4.9%.该方法已成功用于血浆中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同时检测,平均回收率均为94%,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  相似文献   
957.
建立了液-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尿样中美沙酮的方法.对有机溶剂种类、体积、样品溶液的pH值、萃取时间、搅拌速度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 mg/L,检出限为0.025 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958.
A new ent-labdane diterpenoid lactone with a new natural product was isolated from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evidences including 2D NMR.  相似文献   
959.
有机噻吩类衍生物作为电致变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明  刘平  邓文基 《化学进展》2009,21(6):1268-1274
噻吩类衍生物包括聚噻吩衍生物和齐聚噻吩衍生物。本文从有目的地设计、合成噻吩类衍生物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其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综述了噻吩类衍生物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0.
微波作用下的多肽固相缩合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微波作用以及传统加热两种方式下, 研究了Fmoc-Val-OH与NH2-Tyr(t-Bu)-Wang树脂的固相缩合反应及其动力学. 测定了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并获得了两种方式下的缩合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参数: 300 W微波作用下表观缩合反应级数为2.3, 活化能为104.7 kJ/mol; 传统方法中表观反应级数为2.9, 活化能为142.4 kJ/mol. 微波作用将常规条件下的连接率由68%提高到95%, 而所需时间降为常规条件的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