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34篇 |
免费 | 2007篇 |
国内免费 | 343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706篇 |
晶体学 | 446篇 |
力学 | 733篇 |
综合类 | 338篇 |
数学 | 1669篇 |
物理学 | 5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441篇 |
2021年 | 407篇 |
2020年 | 417篇 |
2019年 | 393篇 |
2018年 | 454篇 |
2017年 | 542篇 |
2016年 | 446篇 |
2015年 | 510篇 |
2014年 | 714篇 |
2013年 | 973篇 |
2012年 | 846篇 |
2011年 | 953篇 |
2010年 | 893篇 |
2009年 | 955篇 |
2008年 | 1048篇 |
2007年 | 888篇 |
2006年 | 878篇 |
2005年 | 679篇 |
2004年 | 540篇 |
2003年 | 458篇 |
2002年 | 444篇 |
2001年 | 415篇 |
2000年 | 492篇 |
1999年 | 268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2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通过环境友好的葡萄糖模板法和改进的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铜纳米线(PDMS/CuNWs)复合薄膜, 其采用的“类夹心结构”有效解决了铜在空气中易氧化进而导致电导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同时获得了具有优异电磁屏蔽和光热转化性能的双功能轻质柔性复合薄膜. CuNWs面密度为1.6 g/cm2的复合薄膜在重复弯折1000次后性能保持率最高可达99.07%; CuNWs面密度为2.4 g/cm2的复合薄膜在X波段下总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0.1 dB, 屏蔽效率达到99.9%; 同时, 在2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下, 复合薄膜在仅加热15 s后其表面温度高达211.2 ℃, 具有十分快速的光热响应和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92.
全无机无铅钙钛矿Cs2TiBr6具有光电特性良好、带隙可调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光吸收材料。为改善Cs2TiBr6的相关性能,我们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针对Pd、Cl掺杂的Cs2TiBr6钙钛矿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Pd取代Ti后产生杂质带,将原来间接带隙的Cs2TiBr6转变为直接带隙材料。用25.0%Pd掺杂后,晶体带隙值降低26%,掺杂后的晶体在320~415 nm近紫外光区吸收能力加强约50%,在645~900 nm的红外光区及近红外光区的光吸收能力加强约134%。在此基础上,将Cl与25.0%Pd共掺杂时,Cl掺杂不仅可以把Pd的形成能在单掺的基础上减小约9%,而且Cl的不同掺杂位置对材料的光电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不同制备条件制备Fe-beta分子筛,并探讨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位点和NH3-SCR活性的影响。通过UV-Vis分析,将不同位置的吸收峰归属于不同的铁活性位点,300nm以下的高能谱区可以归属于孤立的Fe3+位点,300nm-400nm间归属于低聚的FexOy簇,而400nm以上为Fe2O3大颗粒聚合物。对比不同催化剂的SCR活性发现,孤立的Fe3+和低聚态的Fe3+是主要的活性位点,这两种物种的所占比例高低直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而大尺度的Fe2O3为非活性位点,因尽量控制并降低其所占比例。另外低聚态的Fe3+所占比例越高,N2O的生成量越高,N2的选择性越差。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除了控制大尺度的Fe2O3的含量,同时要尽量降低低聚态的Fe3+的含量,以增加N2的选择性。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Fe-beta催化剂,pH、交换温度、前驱体种类、硅铝比、煅烧条件等制备条件会对Fe-beta的活性位点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活性差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控制备条件,可有效控制活性物种的分布,制备具有高效NH3-SCR活性的铁基分子筛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4.
Dr. Jorge Pascual Dr. Diego Di Girolamo Marion A. Flatken Mahmoud H. Aldamasy Guixiang Li Dr. Meng Li Prof. Antonio Abate 《Chemistry (Weinheim an der Bergstrasse, Germany)》2022,28(12):e202103919
In 2020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the ever-present solvent for tin halide perovskites, was identified as an oxidant for SnII. Nonetheless, alternatives are lacking and few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replacing it. To understand this trend it is indispensable to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DM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in halide perovskites. Its unique properties have allowed processing compact thin-films to be integrated into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reative approaches for controlling the perovskite crystallization or increasing its stability to oxid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relying on DMSO-based inks. However,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strategies appear to lead the field to a plateau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the range of 10–15 %. And, while DMSO-based formulations have performed in encouraging means so far, we should also start considering their potential limitations. In this concept article, we discuss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DMSO-based tin perovskite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995.
996.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a magnetic polyethylene glycol nanocomposite based on graphite reinforcement carbon paste electrode for the sensitive...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欧盟法规推荐的两种食物模拟物对纸吸管样品进行模拟迁移试验,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样品中的迁移物进行非靶向筛查,得到包括润滑剂、施胶剂、抗氧剂降解产物、消泡剂在内的31种有意添加物和非有意添加物。利用该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风险矩阵,即风险=危害(毒性水平+Cramer分级+4×致突变性)×暴露(4×水溶性+4×渗透性),对纸吸管中31种迁移物进行风险分级。结果表明,未发现Ⅰ级高风险物质,Ⅱ级风险物质中得分较高的来自润滑剂(十六酸酰胺等)、施胶剂(海松酸等)和消泡剂(聚乙二醇等)中的成分,对Ⅱ级风险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对比暴露量和TTC阈值,发现酰胺类润滑剂(尤其是芥酸酰胺)存在健康风险,应在纸吸管生产加工过程中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98.
999.
大学生的化学竞赛是课内实验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从学生视角对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通过分析和比较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的过程和效果,能有效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实验竞赛的成绩显著提高,一方面通过化学竞赛激发本科生喜爱化学和开展化学研究的热情,增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学院“三阶段”模式的竞赛活动开展,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00.
亲核性1,2-重排反应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之一,重排中离去基团的离去和迁移基团的迁移步骤既可以是分步的,也可以是协同的,但是迁移基团的构型始终保持不变。本文用超共轭效应和反应过程中有机立体电子效应解释了此现象,掌握一般规律,希望能够从教学上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