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化学   1101篇
晶体学   67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66篇
物理学   8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8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叙述了采用线聚焦激光幅照Al靶所产生的高离化态离子的紫外X射线(XUV)谱线。利用Cowan的原子能级程序计算了不同离化态的离子谱线的波长和振子强度gf,辨认出140条离子谱线,其中有82条新谱线。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2.
安瑛  陈时  郭汉英 《物理学报》1981,30(11):148-150
本文给出了Born-Infeld电动力学的U1主丛表述,以及检验粒子在Born-Infeld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检验粒子受到两个力,一个相当于Lorentz力,一个相当于Poincaré压力。  相似文献   
43.
以不同产地和年份的农华101(NH101)玉米杂交种和母本种子为对象,研究了鉴别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采集时间跨度达10个月,运用傅里叶变换(FT)近红外光谱仪器,在不同季节用23天(分五个时间段)采集了这些样品共920条玉米单子粒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全部原始光谱用移动窗口平均、 一阶差分导数和矢量归一化进行预处理,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降维,采用仿生模式识别(BPR)方法建立模型。 通过对光谱预处理校正光谱失真,使样品光谱集在特征空间分布的范围收缩,相对距离增大了近70倍,实现了母本和杂交种子的鉴别。 通过代表性样品的选择,提高了模型对光谱采集时间、 地点、 环境等条件变动的应变能力,也提高了模型对样品种子制种时间与地点变动的应变能力,增强了模型的稳健性,使测试集玉米单子粒杂交种和母本种子的平均正确识别率达到95%以上,而平均正确拒识率也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44.
为提高红外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伪模态转换的红外目标融合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双循环的生成对抗网络无需训练图像场景匹配的优势,获取红外图像所对应的伪可见光图像;然后,构建残差网络对双模态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采取add叠加方式对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利用可见光图像丰富的语义信息来弥补红外图像目标信息的缺失,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最后,考虑到目标检测效率问题,采用YOLOv3单阶段检测网络对双模态目标进行三个尺度的预测,并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对目标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目标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45.
高速开关电容阵列(SCA)具有高速采样、低功耗的特点,基于SCA的高速波形数字化是目前高精度时间测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为此,我们开展SCA芯片的研究,目前已设计完成原型ASIC设计,并正在进行后续版本的改进设计。为便于未来多版本ASIC的测试和评估,需设计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数字读出模块,本论文工作主要介绍此模块的设计工作以及相应的数据读出软件。数字读出模块基于FPGA实现对待测ASIC的控制、配置及数据读出,采用DDR3片外存储芯片,使用USB3.0等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上位机软件基于Python3.7设计,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波形绘制等功能。目前已使用设计完成的数字读出模块对第2版SCA ASIC进行了初步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此读出模块工作正常,且SCA芯片输出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46.
安志武 《应用声学》2020,39(4):580-580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透明固体二维动态应力场测量  相似文献   
47.
秦川  吴玉敬  陶忠  桑蔚  安学智 《应用光学》2020,41(2):257-264
目标定位是光电转塔典型功能和任务之一,对其定位精度的考量也是转塔作战技术指标之一,针对该问题,从理论和仿真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目标定位中用到的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关系,给出光电转塔视轴反演、有源目标定位、无源目标定位的算法流程,通过仿真实验加以验证,考虑了定位过程中可能的随机误差来源,并分析是否采用均值滤波及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Monte-Carlo分析计算了定位精度。分析结果表明:1)有源定位比无源定位的精度高,在仿真假设条件下,精度约提高1倍;2)均值滤波后,定位精度有较大提升(约提高15倍);3)18 km距离时典型无源定位精度在80%置信度条件下约为39.4 m;4)统计直方图反映出80%置信度CEP半径及最大误差距离随载机位置、姿态、转塔视轴等(体现在目标载机距离上)不同参数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48.
为分析喷流冷却复合陶瓷薄片激光器的热特性,设计用于冷却复合陶瓷薄片的喷流冷却系统.利用湍流换热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喷流冷却复合陶瓷薄片激光器的流固耦合热仿真模型,定义评价其冷却能力和冷却均匀性的定量参数.根据该仿真模型得到喷流冷却系统的最优设计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使用163孔喷板,流量为0.2kg/s,入口温度为20℃,在1200 W泵浦时获得359 W激光输出功率,并测得复合陶瓷薄片上表面的最高温度为92℃.激光输出功率与复合陶瓷薄片上表面温度均与泵浦功率呈近似正线性关系,且温度的实验值与仿真值相符度较高.  相似文献   
49.
Nanosized Ni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8 nm were prepared by reducing of NiCl 2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NaBH 4 ) in aqueous solution. By moderate annealing in protective atmosphere, the composite grew up to be 15-20 nm particles. Both of the as-prepared and annealed Ni particles were coated by a layer of manganese oxide via decomposition reaction in aqueous KMnO4 solution. Hysteresis loops of as-prepared samples show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magnetization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an unsaturated component at high magnetic field. In contrast, the fer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nealed one are much stronger with large magnetization and coercivity. The thermomagnetic curves verified the coexistence of ferromagnetic Ni and antiferromangetic Mn oxide phases. But there exists no exchange bias behavior in the samples, even though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between the ferromagnetic Ni core and the antiferromagnetic manganese oxides has been distinctly formed. The absence of exchange bias probably originates from the weak fer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 of Ni cores.  相似文献   
50.
为探索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应用于海洋悬浮溢油原位探测的可行性,对来自胜利油田六个不同井区不同密度的原油样品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进行了探测分析。结果发现,各原油样品荧光发射的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从ICCD中数字延时发生器(DDG)的输入延时52 ns开始,到输入延时82 ns左右结束,各原油样品的荧光峰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半高宽约10 ns;不同原油样品的最强荧光峰位及其衰减寿命不尽相同,并且与样品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密度相近的原油具有相近的最强荧光峰位和相似的荧光寿命。对比六种原油样品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发现,在荧光增强时,原油荧光光谱峰位不变,当荧光从最大强度开始衰减时,六种原油样品的荧光光谱峰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17~30 nm)的红移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油中各荧光组分的荧光衰减速率存在差异,或者存在荧光组分之间的能量传递。所观测到的原油密度相关的时间分辨光谱信息和荧光峰红移现象可望成为水下悬浮溢油识别的有效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