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化学   254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6篇
物理学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选用2-(N,N-双(二苯基膦基甲基))胺基吡啶(bdppmapy)为膦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为氮配体、[Cu (CH3CN)4]BF4为铜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制备了3种新型Cu (Ⅰ)配合物,分别为[Cu (dppz)(bdppmapy)]2(BF4)2·H2O (CuBF4-1)、[Cu (dppz)(bdppmapy)]BF4(CuBF4-2)和[Cu (dppz)(bdppmapy)]BF4(CuBF4-3)。获得了CuBF4-1和CuBF4-3的单晶,发现了单晶到单晶转化过程的现象,并探究了溶剂分子的存在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配合物CuBF4-1和CuBF4-3的结构,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磷谱(1H/31P NMR)对合成的3个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等光物理性质的表征和分析,比较了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探讨了溶剂分子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22.
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酒中甲醇的检测方法。方法使用IonPac ICE-AS6离子排斥柱,以45 mmol/L HClO4为淋洗液,脉冲安培法检测(工作电极为Pt电极)。甲醇的检出限为0.03 mg/L(50μL进样,3倍基线噪音);在7.9~158 mg/L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0)。79 mg/L甲醇标准连续进样9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2%。用该方法检测了多种酒样中的甲醇含量,其加标回收率为91%~104%。  相似文献   
423.
建立了蔬菜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3种苯并眯唑类杀菌剂及其有毒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残留的离子对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上层乙腈经PSA和无水硫酸镁混合振荡离心除去杂质和乙腈层中残余水分,再加入离子对试剂,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的添标回收率在80%~110%之间,2.氨基苯并咪唑的回收率在70%~85%之间.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和2-氨基苯并咪唑在实际样品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7、0.09、0.05、0.10 mg/kg.  相似文献   
424.
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游离CN-的检测方法。方法使用IonPac ICE-AS1离子排斥柱为分析柱,以120 mmol/L HClO4为淋洗液,安培法检测(工作电极为Pt电极)。CN-的检出限为0.42μg/L(50μL进样,三倍基线噪音);在1-1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6)。0.01 mg/L和0.1mg/LCN-分别连续进样9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和3.0%。用该方法检出了电镀液样品中大量的游离CN^-。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其回收率在83%-117%之间。  相似文献   
425.
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energy loss (ΔE3) is one key to boosting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c solar cells. Although the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Y-series asymmetric acceptors-based devices featured relatively low ΔE3,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loss mechanism derived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 change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Herein, two asymmetric acceptors named BTP-Cl and BTP-2Cl with different terminals were synthesized to make a clear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symmetric acceptor BTP-0C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symmetric acceptors exhibit a larger difference of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ESP) in terminals and semi-molecular dipole moment, which contributes to form a stronger π–π interaction. Beside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reveal that a lower ESP-induced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can reduce the distribution of PM6 near the interface to enhance the built-in potential and decrease the charge transfer state ratio for asymmetric acceptors. Therefore, the devices achieve a higher exciton dissociation efficiency and lower ΔE3. This work establishes a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e-of-the-art asymmetric accep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