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405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2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石墨烯掺杂LiFePO4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热辅助法合成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多孔微球电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充放电等表征.从结果可以看出在2 mol·L-1LiNO3电解液体系中单纯包碳的LiFePO4微球在1C、50C倍率时的比容量分别为137、64 mAh·g-1,而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微球的比容量分别为141、105 mAh·g-1,表现出较好的倍率特性.恒流循环充放电测试60次后两种材料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0.2%、83.7%.说明掺杂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能明显改善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2.
食品样品用乙腈提取,经弗洛里小柱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9种抗凝血灭鼠剂的含量。色谱分离用甲醇和10mmol.L-1乙酸铵溶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噻鼠酮的检出限(3S/N)为0.38μg.kg-1,其余8种灭鼠剂的检出限(3S/N)均为0.08μg.kg-1。以空白食品样品为基体,加入3种浓度水平的灭鼠剂标准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55.3%~11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2%~14.8%之间。  相似文献   
103.
104.
采用电沉积和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以树枝状金属Cd颗粒为模板和前驱体,在乙二胺溶剂中以六亚甲基四胺(HMTA)为表面修饰剂,制备出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树枝晶Cd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X射线能谱仪(EDS)等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元素组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溶剂热反应过程中,当不加入HMTA时,得到的产物是无序的CdS纳米线;而在HMTA的作用下,则生成的是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树枝晶CdS;通过分析溶剂热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并结合产物形貌演变规律,提出了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树枝晶CdS的形成机理。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具有三维树枝晶CdS纳米阵列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猪血浆中雌激素、雄激素、皮质激素、孕激素以及部分违禁添加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以叔丁基甲醚为提取溶剂,涡旋振荡进行提取,采用Xselect-C18和Extend-C18(3.5μm,2.1 mm×100 mm)色谱柱进行目标物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3种类固醇激素在其线性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3个不同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为50.9%~119.5%,相对标准偏差为2.3%~9.8%,定量下限(LOQ)为0.05~40.00 ng/mL。采用所建立方法对北京某大型养猪场所采样品进行检测,共有10种激素被测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对猪血浆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和验证要求。  相似文献   
106.
针对α-Fe2O3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及首次库伦效率低等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α-Fe2O3/掺氮石墨烯(N-GNS)/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XRD,SEM,TEM及XPS等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成功插入到掺氮石墨烯片层间,暴露N-GNS表面的晶格缺陷,为α-Fe2O3晶体生长提供了大量成核位点。粒径大小为30~70 nm的α-Fe2O3颗粒均匀锚定于N-GNS/CNTs三维复合碳载体内进行高效储锂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这种三维复合结构有效改善了α-Fe2O3/GNS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7.
用自制的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TMBP)作为界面增容剂, 从拉伸性能、键合胶含量、动态性能、扫描电镜和流变性能等方面, 研究了TMBP对炭黑在丁苯橡胶中分散度的影响, 并与市售通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橡胶工业常用软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TMBP在提高炭黑分散性方面的效果远比E-51好, 其作用模式具有典型的增容特性.  相似文献   
108.
In order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the ground state of archetypal intermediate-valence compound SmB6,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ts transpor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as carried out on high-quality single crystals at temperatures of 1.8-300 K in magnetic fields up to 7 T. A drastic enhancement of negative magnetoresistance was observed below 14 K, with the maximum absolute value of Δρ/ρB2∼2.2×10−3 T−2 at T≈5.2 K. This effect seems to be attributable to anomalous magnetic scattering of many-body (exciton-polaronic) complexes induced by fast valence fluctuations on Sm sites. The observed anomalies of magnetotransport, thermoelectric and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electron phase transition to the coherent state of interacting many-body complexes occurring at T*∼5 K.  相似文献   
109.
1 INTRODUCTION Considerable research effort on the heavy metal fluoride glasses like barium, zirconium fluoride and a series of rare-earth fluorozirconate compounds du- 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was initiated by the broad optical transmission window of these glasses and thereby the potential for ultralow-loss optical fi- bers[1~10]. The fluorozirconate of alkali metals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38[11], and most of the sodium and potassium fluorozirconates were reported amongthe 1940s and 19…  相似文献   
110.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的表面性质. 总能计算结果表明, 顶位结构总能最低, 相应位置的CO分子吸附能最大. 谷位吸附结构的衬底原子层间距相对于清洁表面的膨胀量约为10%, 从而导致了谷位吸附的不稳定性. 在顶位、桥位和谷位三个吸附结构中, C和Cu原子之间的距离dC-Cu分别为0.1868、0.1975和0.2231 nm, 对应的CO分子键长为0.1154、0.1165 和0.1175 nm. 计算了CO分子的态密度(DOS). 结果表明, 衬底与分子的作用主要是分子和金属轨道的杂化. 在吸附过程中, 电荷主要从碳原子的s轨道向p轨道转移. 在顶位、桥位和谷位吸附结构中, 每个碳原子内电荷的转移量分别为0.45e、0.54e 和0.55e. 衬底向吸附分子的电荷转移量不大, CO 吸附分子层为一绝缘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