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2篇 |
免费 | 510篇 |
国内免费 | 113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968篇 |
晶体学 | 105篇 |
力学 | 250篇 |
综合类 | 118篇 |
数学 | 499篇 |
物理学 | 13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208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60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95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试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最佳显色条件。最佳显色条件为H3 PO4(1 +4) 1 .0ml,0 .4mol·L-1Mn(Ⅱ ) 2 .0ml,1g·L-1CTMAB2 0ml,1 0g·L-1DAPM 1 .0ml,加热温度为 80℃ ,4min ,最大吸收波长为 480nm ,铬 (Ⅵ )在 0 .1 0~0 .90 μg/2 5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A =0 .62 1 5C(μg/2 5ml) +0 .2 2 44,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74,摩尔吸光系数ε =3 .72× 1 0 6L·mol-1·cm-1。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有很大提高。方法应用于水样中铬 (Ⅵ )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2.
LIU Shu-Qin MENG Chang-Gong WANG Hui-Long ZHANG Xiong-Fu 《结构化学》2008,27(9):1141-1143
A new copper(H) complex [Cu2(DMF)(H2O)(C7H4NO4)2(C7H3NO4)]2-3.5DMF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is of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0.722(3), b = 18.170(4), c = 20.923(7)A,α = 105.297(9), β = 101.701(10), γ = 105.74(1)°, V= 3615(1)A^3, Z = 2, C58.50H64.50Cu4N1l.50O3150, Mr = 1686.90, Dc = 1.550 g/cm^3,μ= 1.255 mm^-1, F(000) = 1728.00, T = 150(2) K, the final R = 0.0640 and wR = 0.173 for 1131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In the crystal, each formular unit consists of two dinuclear copper(H) compounds, between which the O-H…O hydrogen bonds exist. Each Cu^Ⅱ cation is six-coordinated in an octahedral geometry.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leads to a 3-D framework of the title compound. 相似文献
993.
脉冲阳极电沉积制备锰氧化物涂层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阳极电沉积工艺制备掺杂的锰氧化物涂层电极, 并利用FESEM、SEM、XRD及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涂层电极的形貌、相结构及性能. 结果表明, 该方法通过脉冲参数的调整, 可获得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与稳定性能的涂层电极. 当脉冲频率(f)为90 Hz, 脉冲通断比为1:2时, 具有较大的镀速, 获得较厚的涂层; 氧化物为独特的纳米线与近球状纳米颗粒共聚的网络结构, 不仅增加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而且有效提高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加速寿命达到1635 h, 比直流阳极电沉积提高55.3%. 相似文献
994.
溶胶凝胶法制备取向性氧化铝超滤陶瓷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金属醇盐的溶胶-凝胶法在多孔α-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孔径均一的γ-Al_2O_3超滤膜.经X射线衍射仪、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静态氮吸附等手段对膜的结构、形貌与孔径大小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顶层膜取向生长,膜厚受浸取时间、溶胶浓度、粘度和实验温度等因素影响.典型条件下可在20mm×20mm衬底上制备孔径均一、大小为3.8~4.8nm和厚度2μm左右的无裂纹、无孔洞等表面缺陷的多孔γ-Al_2O_3陶瓷膜.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高纯(<50 mg·kg-1 SiO2)Ce0.8Nd0.2O1.9(NDC)和SiO2含量为500 mg·kg-1的Ce0.8Nd0.2O1.9(NDCSi)体系,将1mol%MoO3分别加入到NDC和NDCSi体系,比较研究MoO3掺杂对体系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材料进行表征,交流阻抗(AC)分析仪测试材料的电阻。结果表明:MoO3和SiO2的加入均没有破坏体系的立方莹石结构;MoO3掺杂能提高NDC和NDCSi陶瓷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其晶界电导率和总电导率;MoO3掺入NDC体系具有烧结助剂的作用,掺入NDCSi体系既具有烧结助剂的作用,又具有晶界改善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采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S)为添加剂, 在高温(140 °C)条件下水热合成出具有六方片状形貌的Y型沸石. 相比于100 °C左右合成的Y型沸石, 高温合成的Y沸石具有更高的硅铝比值、更大的晶体宽厚比值以及对有机挥发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9Si固体核磁共振(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碳氢氮元素分析(CHN)、水接触角等表征, 证明了所合成的新型Y沸石具有甲基基团, 它们的存在增强了疏水性能, 提高了对有机挥发物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选用不同的溶剂并在水热合成的条件下得到了二个经典Dawson型有机无机杂化的超分子化合物,即(H2BBI)3P2W18O62?H2O (1)和H2(H2BBI)2P2W18O62?2H2O (2), (BBI为1,4-二咪唑基丁烷),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光催化, 对化合物1和2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是通过多金属氧酸盐Dawson的端氧, 有机配体BBI的N原子以及游离的水分子构筑成的新颖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化合物2是通过改变化合物1的溶剂来转变有机配体BBI在空间的排布使化合物2结晶在手性的空间群P1. 并对化合物1和2 的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单-2-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1)与马来二腈基二硫烯钠盐的取代反应制得单-2-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环糊精(2),并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1H和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虽然化合物2的异构体--单-6-马来二腈基二硫烯9-β-环糊精在溶液中因为相互包合作用而在圆二色性光谱中产生分裂的Cot...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