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7篇 |
免费 | 510篇 |
国内免费 | 113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954篇 |
晶体学 | 105篇 |
力学 | 250篇 |
综合类 | 118篇 |
数学 | 498篇 |
物理学 | 13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92篇 |
2008年 | 294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ITO导电玻璃衬底,CuSO4、KI为反应溶液,EDTA为络合剂,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分别在40,60,80℃的电沉积温度下成功制备出高定向的γ-CuI薄膜。讨论了不同沉积温度下碘化亚铜薄膜各项性质的差异,作为比较还利用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下合成了碘化亚铜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图(XRD)进行结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形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碘化亚铜薄膜由三角形纳米片构成,沿(111)晶相择优生长。随着电沉积温度的升高,颗粒的尺寸从2μm减小到500 nm。不同电沉积温度制备出的碘化亚铜薄膜均在拉曼光谱上呈现出一个强的LO峰和一个微弱的TO峰,峰的强度均随着电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光致发光(PL)光谱的分析显示出强的近带边发射峰。CuI粉末在结构及形貌等性质上与CuI薄膜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双平行圆柱形MDM纳米棒等离子体波导的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由双平行圆柱形纳米棒构成的金属-介质-金属(MDM)型等离子体波导,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析了波导结构的传输特性。当光波垂直主轴入射时,电磁场被很好地局限在两纳米棒所形成的中间区域以及介质层中,从而在该波导中能够有效地耦合电磁场能量。在工作波长为1 550 nm的情况下,随着内层金属芯半径的增大,有效折射率减小,传播距离增大;而中间介质层厚度增大时,有效折射率增大,传播距离减小。当外层金属壳厚为20 nm时,电场可以很好地被限制在纳米棒的介质层内。上述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波导结构的几何参数可以显著提高金属纳米棒的场限制,降低波导本身的损耗, 使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和传播长度达到最优化。这种等离子体波导能够实现亚波长的光限制,可以应用于光子器件集成和传感器领域。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基于20kW晶硅户外试验电站,实现了对光伏方阵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功率Pm、最大功率点电压Vm、最大功率点电流Im阳辐照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参量的自动测试记录.将实验测量的7个不同条件下的I-V电学参量外推广到标准光条件下,对常规双二级管模型进行补正,成功预测任意选定(除上述7条I-V曲线之外)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功率输出,偏差小于2.73%.实验表明,该模型对上海户外环境条件下的电站发电规律具有较好的表述,对于电站电力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在经过Al2O3全钝化发射极钝化局部背接触(PERC)结构电池的背面实现良好的接触电极一直是制约着PERC高效电池向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532 nm激光烧蚀背面钝化介质层方法和传统的光刻工艺来实现背面电极的局部接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分析。对激光烧蚀和激光烧结两种不同的局部接触电极制备方式进行了对比,发现激光烧蚀是更为适宜的工艺方式。相较于激光烧结,以激光烧蚀方式制备的电池的串联面接触电阻从10.7Ω.cm2降到1.24Ω.cm2,效率从4.2%提高到10.7%。 相似文献
108.
针对野战无线激光通信中大气衰减和光强起伏问题,分析了大气对激光通信的影响,探讨了多口径发射与大口径接收对大气影响抑制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口径发射和大口径接收试验装置,发射端发射孔径数目可调,接收端光学天线采用卡塞格伦结构,通过在光学天线前面增加不同口径光阑方式,改变天线口径。发射孔径数目增加到4束时,光强起伏方差约为单光束时的1/2,接收口径直径相差1.5倍时,闪烁方差之间相差1.6倍,验证了对大气湍流的抑制效果。根据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对野战激光通信光端机的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9.
110.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铁的溶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铁的溶出率,研究了不同溶剂对铁的溶出率的影响。检测波长510nm,在0.1—6μg·mL-1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13.7μg·L-1,方法回收率为96.1%—102.3%,精密度为0.38%—2.31%。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水、不同浓度乙醇、不同浓度盐酸作溶剂,灰化后再用水提取铁的溶出率最高,达到44.0%,直接用酸、水、乙醇作溶剂,溶出率依次降低。本法简便、易行,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