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666篇
化学   1236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259篇
物理学   9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新疆备战铁矿矽卡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战铁矿是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成因类型典型成矿条件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铁矿区.文章通过对备战铁矿矿石化学成分、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矽卡岩REE特征等一系列矿床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备战铁矿床的磁铁矿成因类型不单是火山沉积型,还有与热液改造相关的矽卡岩型,矽卡岩成岩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同时也有壳源物质的混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获得高功率窄脉宽532 nm绿光激光输出,通过高重复频率声光驱动调Q技术和LD侧面泵浦Nd∶GdVO4技术,获得高功率线偏振1 064 nm激光输出。采用内腔倍频方式,对非线性晶体KTP进行频率变换,实现高功率窄脉宽绿光激光输出。在电源输入电流30 A,调Q驱动频率10 kHz的条件下,获得最高功率30 W线偏振1 064 nm激光输出,脉宽30 ns,倍频KTP晶体获得23.4 W的532 nm绿光输出,1 064 nm到532 nm转化效率为78%。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声光调Q技术和LD侧面泵浦Nd∶GdVO4技术,可以实现高功率线偏振窄脉宽1 064 nm激光输出,倍频非线性晶体KTP可获得高功率窄脉宽532 nm激光。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侧面泵浦Nd∶GdVO4晶体的方式,利用I类相位匹配LBO(LiB3O5)晶体进行腔内倍频。腔型采用平凹直腔,利用软件模拟优化谐振腔腔镜曲率半径、腔长以及晶体放置位置等参数,在最大注入电功率750 W时获得9.7 W的671 nm光输出,重复频率10 kHz,发散角7.9 mrad,电-光转换效率约为1.3%。  相似文献   
994.
多光束泵浦中红外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高功率高效率3 m~5 m中红外激光输出,利用双声光调Q晶体,通过高重复频率驱动调Q同步技术和LD侧面泵浦双棒串接技术,获得高功率高光束质量1.06 m激光双端输出,外置起偏器获得4束激光输出,利用波片偏振旋光原理,实现4束偏振态一致的激光输出,泵浦非线性晶体PPLT进行频率变换,实现高功率3 m~5 m中红外激光输出。在电源输入电流30 A、调Q驱动频率10 kHz的条件下,获得最高功率10.6 W的3.9 m中红外激光,1.06 m~3.9 m转化效率为9.5%。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双声光调Q技术和LD侧面泵浦双棒串接技术,可以实现4束高重复频率窄脉宽1.06 m偏振激光输出,泵浦PPLT可获得高功率3.9 m中红外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995.
The multilayer Laue lens (MLL) is a novel diffraction optics which can realize nanometer focusing of hard X-rays with high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a 7.9 μm-thick MLL with the outmost layer thickness of 15 nm is designed based on dynamical diffraction theory. The MLL is fabricated by first depositing the depth-graded multilayer using direct current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ology. Then, the multilayer sample is sliced, and both cross-sections are thinned and polished to a depth of 35-41 μ. The focusing property of the MLL is measured at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Facility (SSRF). One-dimensional (1D) focusing resolutions of 205 nm and 221 nm are obtained at E=14 keV and 18 keV, respectively.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fabricated MLL can focus hard X-rays into nanometer scale.  相似文献   
996.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主要使用无机材料. 近年来有机物电极材料虽有报道,但这些材料大都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 本文介绍一类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聚吡咯-过渡金属-氧储锂材料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结合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这类材料呈现多层结构特征,层内稳定的过渡金属-吡咯N的配位作用及循环过程中层间过渡金属-氧键的可逆断裂和结合使该类材料具有很高的储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且聚吡咯导电网络使得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这类新材料将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高比容量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激光光散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生物相容性嵌段型聚电解质聚左旋乳酸-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LLA-b-PDMAEMA)胶束在水溶液中2个温度(室温25.0℃和人体温度36.8℃)和2个pH值(肿瘤pH=4.9和正常组织pH=7.4)条件下的酶降解行为. 酶降解过程中存在一个失活时间, 在此之前, 胶束的酶降解遵循逐个降解机理. 失活时间之后, 出现裂纹或是通道的胶束核为降低其在溶剂中的表面积, 从而降低体系自由能, 胶束之间发生了聚集. 升高温度后, 酶的活性提高, 初始降解速率加快. 由于pH=4.9时胶束壳层因静电斥力作用而较为伸展, 使得胶束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998.
以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为例,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课堂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统计的结果表明,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面聚合方法, 将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 制得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 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 考察了膜的耐氧化性能, 并探讨了膜活性层化学结构与膜抗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Spherical porous silica micr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sol-gel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porous CaCO3 particles, followed by removal of the carbonate templates. The resulting silica particles had very high porosity and wid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hose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reached up to 367.3 m2/g and 0.72 mL/g, respectively. With a larger amount of the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used,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were further obtained. Characterization was made to confirm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ructures and purity of the silica microspheres. Spontaneous deposition of tetramethyl rhodamine isothiocyanate labeled dextran into the microspheres was also observed due to the charge att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