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8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543篇
化学   3347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344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623篇
物理学   17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两原子间隔一定距离且两原子跃迁频率接近时,两原子之间可发生能量传递.理论研究了供能原子和受能原子两共振原子的能量传递.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出两原子共振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供能原子在真空场中的激发态寿命在能量传递效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量传递效率与两原子间距离的负三次幂的正弦值的平方成正比,在一阶近似条件下,与两原子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以供能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为初始时刻,能量从初始时刻随时间由供能原子向受能原子传递,对受能原子的单次能量提取的最大值大约在供能原子寿命的2/3时刻;对受能原子的连续N次能量提取的最大值,每次提取时间大约在供能原子寿命的1/2时刻.  相似文献   
992.
An experiment for p(~(14)C,~(14)C~*→~(10)Be+α)p inelastic excitation and decay was performed in inverse kinematics at a beam energy of 25.3 Me V/u.A series of~(14)C excited states,including a new one at 18.3(1)Me V,were observed which decay to various states of the final nucleus of~(10)Be.A specially designed telescope system,installed around zero degrees,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detecting the resonant states near theα-separation threshold.A state at 14.1(1)Me V is clearly identified,being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ed band-head of the molecular rotational band characterized by theπ-bond linear chain configuration.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his exotic state is suggested by using appropriate reaction tools.  相似文献   
993.
The modified discrete KP equation is the Bäcklund transformation for the Hirota’s discrete KP equation or the Hirota-Miwa equation. We construct the modified discrete KP equation with self-consistent sources via source generation procedure and clarify the algebraic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coupled modified discrete KP system by presenting its discrete Gram-type determinant solution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commutativity between the source generation procedure and Bäcklund transformation is valid for the discrete KP equation. Finall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ified discrete KP equation with self-consistent sources yields the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with self-consistent sources through a continuum limit. The continuum limit of an explicit solution to the modified discrete KP equation with self-consistent sources also gives the explicit solution for the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with self-consistent sources.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史红卫  史慧  孙洁  白伟光 《应用声学》2017,25(1):1-4, 8
为了促进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制造行业的实施,在智能制造体系中构建有效的控制层级与设备层级,促进车间状态数据与智能制造工艺流程的结合,本文提出了通过智能仪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实现车间状态智能感知与工艺流程控制的方法,并探讨了智能仪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新的应用模式,同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与建设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满足智能制造要求的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经项目实践验证,通过智能检测设备与智能仪器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智能制造系统中数据采集、智能感知的实现,并为整体工艺流程的智能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是智能制造系统建立与完善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白雄飞  牛书通  周旺  王光义  潘鹏  方兴  陈熙萌  邵剑雄 《物理学报》2017,66(9):93401-093401
测量了20 ke V质子穿过倾斜角为+1?的聚碳酸酯微孔膜后,出射粒子的位置分布、相对穿透率以及电荷纯度随时间的演化.实验发现,能量电荷比E/q≈10~1k V的质子穿过绝缘纳米微孔的物理机理与E/q≈10~0k V和E/q≈10~2k V区域离子有显著不同.对于E/q≈10~1k V的质子穿过绝缘纳米微孔,存在一段相当长的导向建立之前(导向前)的过程,在该时期内出射质子及氢原子的特性和导向建立后的特性有很大差异.在导向前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出射质子的峰位逐渐向孔轴向附近转移;出射氢原子由束流方向的尖峰以及孔轴向的主峰构成,峰位角保持基本不变且尖峰逐渐消失.这一过程的主要机理为微孔内表面以下的多次随机二体碰撞和近表面镜面反射两种传输方式逐步向电荷斑约束下的"导向效应"过渡的过程.对E/q≈10~1k V区间离子"导向前过程"的完整观测,使得对低能向中能过渡区间离子穿过绝缘微孔膜物理机制和图像有更深入和完整的认识,有助于约10 ke V离子微束的精确控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8.
李倩文  李莹  张荣  卢灿灿  白龙 《物理学报》2017,66(13):130502-130502
热机性能的优化是热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工质与热源之间的传热过程是热机工作时产生不可逆的主要来源.本文在引入功率增益和效率增益两个重要参数的基础上,基于一个简化的Curzon-Ahlborn热机模型并利用合比分比原理,给出了线性与非线性传热过程的热机在任意功率输出时的效率表达式,结合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热机在任意功率输出时的特性.研究表明,参数ξ作为功率增益δP的函数存在两个分支:在第一分支上(不利情形),效率呈现出单调变化特征;在第二分支上(有利情形),效率随着的δP变化是非单调的且有最大值.随着传热指数的增加,热机的工作区域减小,这源于非线性传热过程包含热辐射所致.进一步发现功率-效率关系曲线存在权衡工作点,热机在该点附近工作能够实现最有效的热功转换.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具有不同传热过程热机的优化执行.  相似文献   
999.
马爽  乌仁图雅  特古斯  武晓霞  管鹏飞  那日苏 《物理学报》2017,66(12):126301-126301
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使用投影缀加波方法、VASP程序包研究了FeMnP_(1-x)T_x(T=Si,Ga,Ge)化合物的力学性质,结果表明FeMnP_(1-x)Ga_x化合物的晶格参数、弹性常数和电子结构与FeMnP_(1-x)Ge_x化合物比较接近,同时该化合物在力学上稳定,是预期具有较大的磁熵变和高磁热效应的材料.依据Pugh判据,FeMnP_(0.67)T_(0.33)(T=Si,Ga,Ge)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三者之中FeMnP_(0.67)Ga_(0.33)韧性最好,FeMnP_(0.67)Si_(0.33)韧性相对较差,说明Ga替代P可改善此类化合物的机械性能.最后从化合物体系电子总态密度随不同掺杂T原子的演化规律解释了自洽计算得到的弹性常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李建欣  柏财勋  刘勤  沈燕  徐文辉  许逸轩 《物理学报》2017,66(19):190704-190704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双折射横向剪切分束器的高光谱成像方法,采用的横向剪切分束器主要由Wollaston棱镜和角锥反射体组成.在分析双折射分束器的偏光结构和分光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光线追迹方法分析了光束在Wollaston棱镜中的传播特性,通过计算光束在双折射分束器中的传播方向及出射位置,推导出调制光程差的理论表达公式.根据理论推导结果,分别仿真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扫描模式下光程差与入射光视场角以及角锥顶点偏移量的调制关系.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搭建了实验装置,对光程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匹配较好.所提方法可以提高剪切光束的平行性,保证干涉条纹的高调制度,降低了复原光谱准确度对光学装调精度和元件加工精度的依赖性,具有结构稳定、复杂度低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