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88篇 |
免费 | 1994篇 |
国内免费 | 348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48篇 |
晶体学 | 432篇 |
力学 | 659篇 |
综合类 | 343篇 |
数学 | 1534篇 |
物理学 | 5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396篇 |
2019年 | 334篇 |
2018年 | 408篇 |
2017年 | 506篇 |
2016年 | 371篇 |
2015年 | 476篇 |
2014年 | 652篇 |
2013年 | 873篇 |
2012年 | 783篇 |
2011年 | 898篇 |
2010年 | 847篇 |
2009年 | 916篇 |
2008年 | 1014篇 |
2007年 | 854篇 |
2006年 | 852篇 |
2005年 | 652篇 |
2004年 | 521篇 |
2003年 | 441篇 |
2002年 | 418篇 |
2001年 | 408篇 |
2000年 | 479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7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31.
高纯度的粘土矿物样品是粘土矿物学重建古气候的关键,然而,土壤中的铁矿物(如针铁矿和赤铁矿等)和有机质的存在导致粘土矿物与非粘土矿物相互包裹,使富集的粘土矿物样品常含有其他矿物杂质。土壤沉积物中有机质去除的研究已较为充分,但铁矿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倍受争议,制约了高纯度粘土矿物样品的制备。该研究将以长江中下游九江网纹红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逐级分离试验对网纹红土中铁矿物与粘土矿物的赋存关系进行研究,为土壤沉积物中铁矿物的去除提供一定的启示。试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和赤铁矿等铁矿物可能主要呈现被膜状吸附在羟基间层蒙脱石和伊利石的表面,也有部分被高岭石吸附。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利用MEMS工艺制备了基于SOI的小尺寸、高集成光波导多环级联谐振腔滤波器,理论分析了多环级联微环腔的光场传输特性与光谱响应特性,实验验证并得到了不同级联环数与谐振谱线滚降垂直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当波导宽度为450 nm、半径为5μm时,单环、双环和十环滤波器响应谱线的-3 dB带宽分别为0.313,0.279,0.239 nm,相应结果与理论吻合,即随着级联环数的增多,谐振谱线顶端趋于平坦,滚降垂直度增高。设计制备了环形与跑道形两种级联谐振腔滤波器,研究了相应的透射谱特性。 相似文献
135.
以典型发光材料——联苯乙烯衍生物(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DPVBi)和红荧烯(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分别为蓝色、橙色发射体,通过在DPVBi中插入一层超薄Ru-brene制备了结构简单的非掺杂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低压启动、效率和色度俱佳的白色发光器件。器件启亮电压为3.1 V,最高电流效率为6.7 cd/A(流明效率5.5 lm/W或外量子效率2.8%),器件色坐标达到理想的白平衡点(0.33,0.33)。理想白光的获得归因于通过调整NPB/DPVBi界面到Rubrene的距离,实现了从DPVBi到Rubrene能量传递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36.
根据浮游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的荧光诱导特性,研究了叶绿素荧光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探针的特点,提出了原位测量活体叶绿素荧光值Ft和Fm获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方法。以淡水湖泊浮游植物中的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为实验对象,将原位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和实验室水样荧光仪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梅尼小环藻和铜绿微囊藻的两组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8,0.867 8和0.776 8,研究为进一步实现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快速连续原位测量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7.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在低浓度盐酸下用三嵌段共聚物EO106PO70EO106(F127)作为模板剂,在100℃,130℃和150℃的条件下,制备了3种笼型介孔二氧化硅.通过粉末N2气吸附-脱附实验表征其孔径(PD)及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其微观结构;通过表征结果分析,该材料具有笼型介孔结构.同时,将该介孔材料应用在色谱分离方面,对氯苯,苯乙烯,1,2-二苯乙烯,联苯4种物质混合物进行分离,与其他多种二氧化硅材料比较,150℃的条件下合成的KIT-5-150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8.
建立了同时测定旱芹中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和抗性低聚糖(Resistant Oligosacch-arides,RO)含量的方法.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的生理条件,除去样品中脂类物质、蛋白质和可溶性淀粉后,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重量法测定RS和RO含量.RS含量在0.0160-0.1600mg/mL(r=0.999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6),平均回收率为90.7%,RSD=2.0% (n=9);RO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7.3%,RSD=2.9% (n=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试验均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为全面测定旱芹膳食纤维(DF)中各组分的含量提供了依据,使旱芹DF含量标示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9.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早期诊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建立了一种鉴别这两种病害的方法。试验将150片小麦叶片(健康叶片、条锈病潜育叶片、条锈病发病叶片、叶锈病潜育叶片、叶锈病发病叶片各30片)分为5类,扫描获得近红外光谱,建立小麦叶片DPLS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原始光谱数据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在4 000~8 000 cm-1范围内,当利用不同建模比建模时,建模集的平均识别率为96.56%,检验集的平均识别率为91.85%,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当建模比为2∶1、主成分数为10时,模型识别效果较好,建模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7.00%,检验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6.00%。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早期诊断的定性鉴别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0.
采用直接缩聚的方法,通过调整氨基单体用量,合成出了系列带有不同氨基含量的聚芳醚酮砜(Am-PAEKS)聚合物,在聚合物侧链上进行后磺化接枝制备出了系列不同磺化度的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砜(S-SPAEKS),并且通过调整磺酸基团含量来控制聚合物的磺化度。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谱(1HNMR),对所合成的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SPAEKS红外光谱在1 239和1 060 cm-1处出现了磺酸基团中OSO的特征吸收峰,氢核磁谱中1.64 ppm处出现了处于烷基链中间位置的两个氢(—CH2—CH2—)化学位移,证明得到了S-SPAEKS聚合物。经热失重分析发现,聚合物中磺酸基团的脱落温度都高于240 ℃,聚合物主链降解温度都高于450 ℃。研究表明,该系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可以用作质子交换膜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