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104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ABSTRACT

The effect of benzyl alcohol on the micellar size and shape of CTAB in KBr solu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viscosity, LLS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NMR measurements. The surfactant CTAB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nd KBr content are kept constant at 0.01 mol.L?1 and O.l?1 mol.. The data from the various techniques are quantitatively in agreement. The viscosity of 0.01 mol.L?1 CTAB/ 0.01mol.L?1 KBr micellar system has a marked maximum at benzyl alcohol content 0.6%(v/v), where the size of rod micelles are largest. The results from 'H-NMR spectra of CTAB molecules show that before the maximum viscosity, benzyl alcohol is located in the interfacial region of CTAB micelles in the presence of KBr salt. If more benzyl alcohol is added, it starts solubilizing in the palisades of the micelles.  相似文献   
72.
光动力治疗因具有低毒、副作用小、抗癌广谱、高选择性等优势,正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光敏剂的选择性和光毒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光敏剂的发展历程,并对酞菁类第三代光动力治疗光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3.
通过甲基丙烯酰氯和二甘醇胺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交联剂(2-甲基丙烯酰胺)乙氧基-2-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酯,以自行合成的(2-甲基丙烯酰胺)乙氧基-2-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酯为交联剂,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用于手性分离的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N-Boc-L-Trp,N-[(tert-butoxy)carbonyl]-tryptopha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对N-叔丁氧羰酰-色氨酸(N-Boc-Trp)的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当检测波长为280 nm,流动相为V(甲醇)∶V(水)=80∶20,流速0.8 mL/min时,该填料实现了对N-Boc-Trp外消旋混合物的手性拆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4.
光动力治疗因具有低毒、副作用小、抗癌广谱、高选择性等优势, 正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光敏剂的选择性和光毒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光敏剂的发展历程, 并对酞菁类第三代光动力治疗光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5.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TiO2/凹凸棒(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Fe3+-TiO2/AT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450 ℃热处理后的ATP晶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锐钛矿TiO2均匀的分布在ATP表面,TiO2颗粒之间无团聚,且平均粒径小于纯TiO2。UV-Vis-DRS测试结果表明,Fe3+的掺杂可明显增强复合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光响应范围拓展到了整个紫外-可见光区。在可见光下,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具有很好的催化降解活性。Fe3+-TiO2/ATP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TiO2/ATP、P25和纯TiO2的1.37、4.83和6.51倍。复合光催化剂的沉降性能优于纯TiO2和P25,易于分离。  相似文献   
76.
掺Sn的纳米TiO2表面光致电荷分离及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Sn量的TiO2纳米粒子, 主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光催化降解苯酚实验来评估样品活性. 重点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掺Sn量对样品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并探讨了Sn使TiO2纳米粒子改性的机制. 结果表明, 在适当温度处理下, 适量Sn的掺入能够有效促进TiO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以至于使其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1,3-二(炔丙基氧)苯(BPOB)与4,4'-二叠氮甲基联苯(DAMBP)的本体聚合行为.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 通过傅立叶红外技术(FT-IR)观察了反应过程中的基团变化情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 在较低温度(80 ℃)下二元叠氮与二元炔发生了1,3-偶极环加成聚合反应, 生成了主链含三唑环的聚合物; 利用Kissinger法和Crane法处理得到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反应级数为0.92, 反应活化能Ea为79.8 kJ• mol-1, 频率因子A为1.26×1010 min-1.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热重分析方法(TGA)研究了聚合产物的性能. 结果表明, 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达4.22×104, 聚合物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31 ℃, 热分解温度(Td5)达355 ℃  相似文献   
78.
将Co3O4/ZnO针状纳米棒材料修饰到针灸针表面用于检测葡萄糖浓度的变化。首先采用水热法在针灸针表面得到 Co(CO30.5(OH)·0.11H2O针状纳米棒前驱体,然后在500 ℃条件下退火3 h得到Co3O4针状纳米棒阵列。再采用浸渍法将预制备好的ZnO量子点修饰到Co3O4针状纳米棒表面,得到Co3O4/ZnO复合修饰的针灸针。研究发现此针灸针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电流响应(2 264.27 μA·L·mmol-1·cm-2)、较快的响应速度(<4 s)及较低的检测极限(0.311 μmol·L-1S/N=3))。且该针灸针在用于检测人体模拟细胞液中葡萄糖浓度时,对抗坏血酸和尿素等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79.
贾飞蕾  徐伟  李恒年  侯黎强 《物理学报》2013,62(10):100503-100503
研究了扰动力矩作用下航天器姿态运动的欧拉动力学方程. 讨论了当选取扰动力矩中不同的参数矩阵, 欧拉方程可产生一大类混沌系统. 设计了基于Lyapunov方法的自适应控制律, 完成了该类系统中参数未知的混沌运动的控制, 并且能够将系统状态变量稳定于指定平衡点, 同时实现了对未知参数的实时辨识. 以Newton-Leipnik系统为例, 进行了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姿态运动 混沌控制 参数未知 Newton-Leipnik 系统  相似文献   
80.
杨平  王晓亮  李培  王欢  张立强  谢方伟 《物理学报》2012,61(7):76501-076501
石墨烯是近年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其独特的热学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对石墨烯传热特性的预期与可控,利用氮掺杂和空位缺陷对石墨烯进行改性.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扶手形石墨烯纳米带中氮掺杂浓度、位置及空位缺陷对热导率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热导率变化原因.研究表明氮掺杂后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急剧下降,氮浓度达到30%时,热导率下降了75.8%;氮掺杂位置从冷浴向热浴移动过程中,热导率先近似的呈线性下降后上升;同时发现单原子三角形氮掺杂结构比多原子平行氮掺杂结构对热传递抑制作用强;空位缺陷的存在降低了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空位缺陷位置从冷浴向热浴移动过程中,热导率先下降后上升,空位缺陷距离冷浴边缘长度相对于整个石墨烯纳米带长度的3/10时,热导率达到最小.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源于结构中声子平均自由程和声子移动速度随着氮掺杂浓度、位置及空位缺陷位置的改变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结果有利于纳米尺度下对石墨烯传热过程进行调控及为新材料的合成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