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8篇 |
免费 | 1160篇 |
国内免费 | 114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582篇 |
晶体学 | 106篇 |
力学 | 288篇 |
综合类 | 68篇 |
数学 | 883篇 |
物理学 | 26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285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326篇 |
2018年 | 295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331篇 |
2015年 | 383篇 |
2014年 | 421篇 |
2013年 | 523篇 |
2012年 | 616篇 |
2011年 | 670篇 |
2010年 | 508篇 |
2009年 | 530篇 |
2008年 | 545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416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244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压电喷墨打印是制备印刷电子器件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墨滴喷射状态直接受压电波形的影响,因而压电波形对于器件打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压电波形对薄膜晶体管(TFT)电极打印效果的影响,实验通过改变压电波形的加压速率和脉冲持续时间,打印得到了一系列的电极样品,并对其图形效果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随着加压速率和脉冲持续时间的增大,墨滴喷出动能增大,最终打印的图形效果先改善后恶化,表面粗糙度则随之增大。在加压速率取值为0.08~1.65 V/μs、脉冲持续时间取值为1.216~2.688μs的区间内得到了失真程度较小的电极图形,在加压速率及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0.25 V/μs、2.688μs及0.65 V/μs、1.600μs时,电极图形化效果较好,表面粗糙度分别为59.04 nm和59.27 nm。通过对压电波形参数的合理设置,能够实现对打印图形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92.
We study the H+CH4/CD4→H2/HD+CH3/CD3 reactions using the time sliced velocity map ion imaging technique. Ion images of the CH3/CD3 products were measured by the (2+1)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 (REMPI) detection method. Besides the CH3/CD3 products in the ground state, ion images of the vibrationally excited CH3/CD3 products were also observed at two collision energies of 0.72 and 1.06 eV. It is shown that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products CH3/CD3 in vibrationally excited states gradually vary from backward scattering to sideways scattering as the collision energy increases. Compared to the CH3/CD3 products in the ground state, the CH3/CD3 products in vibrationally excited states tend to be more sideways scattered, indicating that larger impact parameter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brationally excited product channels. 相似文献
93.
一些重金属离子即使在较低浓度时也会对环境、生物体产生毒性,所以研究痕量金属离子识别具有重大意义。荧光传感器由于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实时响应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关注。以2,4-二叔丁基苯酚,3,5-二叔丁基水杨醛和邻氨基苯硫酚为原料合成了类Salen配体L1, 并用1H NMR,13C NMR,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自由挥发法得到了配体L1的单晶结构,实验表明L1是三斜晶、P-1空间群的一个空穴平面[ONSO]四配位环境。通过荧光光谱考察了类Salen配体与金属离子(Li+,Na+,K+,Cd2+,Cs+,Co2+,Cu2+,Hg2+,Mn2+,Ni2+,Zn2+,Ag+)的识别与配位性能。光谱滴定分析表明L1与Zn2+以1∶1的化学计量数配位。另外,L1与Zn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荧光检测限达到5.01×10-5 mol·L-1,而上述提到的其他常见金属离子不引起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L1是一个对检测Zn2+的选择性高,灵敏度强的荧光增强型探针。 相似文献
94.
使用喷涂法制备了四苯基卟啉锌(ZnTPP)薄膜及ZnTPP-单壁碳纳米管复合薄膜。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台阶仪、四探针测试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薄膜的形貌、电学及光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测量,研究了ZnTPP薄膜及ZnTPP-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太赫兹响应特性。结果表明,ZnTPP的太赫兹指纹谱峰为44,57,77,88,95和102 cm-1,与文献[3]报道的棕树叶中叶绿素的指纹谱峰基本一致。重要的是,通过与碳纳米管相复合的方法,不仅使ZnTPP有机薄膜的均匀性及致密性得到了改善,还使后者的导电性及在紫外到太赫兹波段的光吸收性能获得明显增强。此外,还发现了复合薄膜在47及66 cm-1处出现新的太赫兹吸收峰,证明了碳纳米管和ZnTPP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结果表明,通过加入碳纳米管,能够对ZnTPP的薄膜质量以及电学和光学性能等进行有效的改善,使之具有综合优良的物理性能、具备光电器件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对促进有机物的太赫兹光谱研究以及寻找新型太赫兹有机敏感材料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了解不同类型烃类的拉曼光谱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分析烃类包裹体。主要统计和分析了环烷烃和不饱和烃的典型拉曼位移特征。结果显示,环戊烷和环己烷C-C键最强拉曼峰主要集中在1 440~1 460 cm-1之间,而通过环戊烷和环己烷分别在890和785 cm-1的稳定特征峰可以进行区分。环戊烷随着支链数的增加,其C-C键最强拉曼峰的波数增大至1 460 cm-1。含一个支链的五元环烷烃C-C键最强拉曼峰位于1 445 cm-1,含两个支链的五元环烷烃C-C键最强拉曼峰为1 450 cm-1,含三个及以上支链的五元环烷烃C-C键最强拉曼峰为1 460 cm-1。环己烷随着支链数增加C-H键最强拉曼峰发生红移,C-C键最强拉曼峰主要分布在1 440~1 460 cm-1范围内。含一个支链的环己烷最强拉曼峰组合特征明显,分布在1 445 cm-1±,1 034 cm-1±,2 853 cm-1±和2 934 cm-1±,含两个支链的环己烷C-C键分布在1 440~1 460 cm-1,C-H键的最强拉曼峰为2 926 cm-1±,含三个支链的环己烷具有1 459 cm-1±和2 924 cm-1±的最强拉曼峰组合。烯烃碳碳双键的特征峰为1 641 cm-1±。炔烃特征峰在2 200 cm-1±,而1 445 cm-1±,2 908 cm-1±和2 933 cm-1±三个强峰可作为辅助识别标志。这些特征可以用于识别烃类包裹体中的环烷烃和不饱和烃。 相似文献
96.
Unintentionally doped and zinc-doped indium nitride (U-InN and InN:Z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0 0 0 1) sapphire substrates by radio-frequenc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all samples were then treated by annealing to form In2O3 films. U-InN and InN:Zn films have similar photon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as-deposited U-InN and InN:Zn film show the absorption edge, ∼1.8-1.9 eV. After the annealing process at 500 °C for 20 min,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the visible range apparently decreases, and the absorption edge is about 3.5 eV. Two emission peaks at 3.342 eV (371 nm) and 3.238 eV (383 nm) in the 20 K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um of In2O3:Zn film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free-exciton (FE) or the near band-to-band (B-B) and conduction-band-to-acceptor (C-A) recombina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由异类自旋组成混合Heisenberg自旋体系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模拟和预测基于交换耦合模型纳米双相(硬磁软磁)磁性体系的磁性.区别于以往所报道的那些直接针对硬磁NdFeB与软磁纳米αFe复合磁体的微磁学计算工作,着眼于符合Heisenberg模型的两类完全不同的原子自旋集团(硬磁自旋和软磁自旋)之间的直接交换耦合作用,模拟计算了由这两类自旋组成的复合自旋体系的内禀矫顽力Hc、剩余磁化强度Mr、最大磁能级(M×H)max等宏观磁性参量随软磁自旋集团的尺度和体积百分比、两类自旋集
关键词:
Heisenberg模型
MonteCarlo模拟
纳米复合磁体
Nd-Fe-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