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5篇 |
免费 | 1337篇 |
国内免费 | 283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705篇 |
晶体学 | 188篇 |
力学 | 364篇 |
综合类 | 263篇 |
数学 | 1037篇 |
物理学 | 33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190篇 |
2021年 | 204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261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319篇 |
2013年 | 495篇 |
2012年 | 501篇 |
2011年 | 518篇 |
2010年 | 503篇 |
2009年 | 592篇 |
2008年 | 683篇 |
2007年 | 605篇 |
2006年 | 576篇 |
2005年 | 574篇 |
2004年 | 459篇 |
2003年 | 365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426篇 |
2000年 | 507篇 |
1999年 | 251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9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以聚乙烯醇缩聚物为基质,以类丁二炔化合物为有机染色材料,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新型辐射变色膜。采用JJ-2型范格拉夫静电加速器对变色薄膜进行剂量范围为15~90 Gy的电子束辐照,结果显示:变色薄膜颜色由粉红渐变为蓝色,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吸收光谱,发现主吸收峰值出现在675 nm附近,且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电子注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变色层厚度为20~80 μm的变色膜,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其变色层厚度也成线性关系;添加不同比例的协同剂,能提高变色薄膜的响应灵敏度;变色膜辐照后续效应微弱,辐照后可以立即测量,且对测量环境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3.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吲哚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蛋白质同步荧光分析体系。实验考察了吲哚探针的荧光特征、吲哚探针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与探针I发生结合作用,同步荧光明显增强并向长波方向发生红移,且同步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最优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响应范围5.00×10-7~2.50×10-5 g·mL-1,检测限(3σ/K)为3 ×10-8 g·mL-1;测定了血清蛋白BSA的合成样品,不同浓度BSA样品回收率为98.6%~103.0%,相对标准偏差1.1%~1.9%;与蛋白质紫外标准测定法比较,测定偏差为0.4%~3.9%。 相似文献
124.
基于PIC方法的二维束流动力学模拟程序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强流负氢束在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CYCIAE-100轴向注入线中的传输, 利用split-operator方法分解外场和束流自身的空间电荷场的作用. 对外
场利用单粒子跟踪技术, 采用一阶线性近似; 对空间电荷场采用PIC方法, 利用
快速傅里叶变换求解Poisson方程. 用FORTRAN95语言开发了一个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二维宏粒子传输计算程序CYCPIC2D, 本程序可以计算任意分布的强流束在输运线上的传输.最后给出了对CYCIAE-100注入线的模拟计算结果, 并和程序ORBIT, TRACE 3-D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 结果表明: 空间电荷效应在此注入线上有较大的影响, 而且3个程序计算的不同中性化的结果基本上一致; 束流强度达到几十毫安时, 基于PIC方法的两个程序CYCPIC2D和ORBIT的计算结果完全吻合, 而线性近似程序TRACE 3-D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5.
通过Sol-gel(溶胶-凝胶)技术,首次将Al3 离子和K 离子同时引入到掺Er3 硅酸盐玻璃中,并测定了硅基玻璃中Er3 离子的吸收光谱、透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谱)、上转换光谱、拉曼光谱及荧光寿命.结果显示:掺入的Al3 离子和K 离子不但分别使Er3 离子的荧光强度增强20倍和70倍,而且使Er3 离子在1 532 nm处的荧光寿命从4.8 ms延长至7.1和11.2 ms,但经过进一步分析可知两者对其的影响机制却完全不同;同时作者发现,在980 nm波长激发下,Er3 离子的上转换荧光应该同时存在两种发光机制:双光子吸收和能量传递上转换.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