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4篇
  免费   1323篇
  国内免费   2817篇
化学   5682篇
晶体学   188篇
力学   348篇
综合类   263篇
数学   1044篇
物理学   32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室温合成金红石TiO2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在室温下通过水解沉淀法合成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 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反应温度、酸度以及酸的种类对形成TiO2晶型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高酸度、低温度以及Cl-有助于金红石相的生成. 在相同条件下加入一定量P105 (EO37PO56EO37)三嵌段聚合物制备出一种金红石型粗糙聚集球.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这种粗糙聚集球直径大约350 nm, 比表面积测试(BET)及紫外漫反射测试发现粗糙球在保持较大比表面积的同时有散射效应. 此粗糙球与20 nm TiO2粒子以质量比1:4混合作为工作电极的散射层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池效率达到7.27%, 较不加粗糙球的效率提高17%;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在保持工作电极染料吸附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粗糙球提高光散射性能.  相似文献   
972.
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晶化法在不锈钢(SS)表面制备TiO2纳米膜. 利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俄歇电子能谱(AES)表征了TiO2纳米膜的晶型、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 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TiO2纳米膜的耐蚀性能. 170 °C下水热晶化制备的锐钛矿TiO2与450 °C焙烧制备的锐钛矿TiO2的结晶度类似, 但两种TiO2薄膜的表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水热晶化法制备的TiO2纳米膜在3.5% (w)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优于焙烧法制备的.  相似文献   
973.
用固相反应合成了Pb1-xTbxTi1-xMnxO3(0≤x≤0.10)固溶体,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其空间群为P4mm.热分析仪测试结果显示,随着Tb和Mn掺杂量的增加,该固溶体的相变温度Tc降低.介电常数在Tc附近出现峰值,表明对应的相变是铁电相变.磁性测量显示,当x=0.08和x=0.10时,Pb1-xTbxTi1-xMnxO3分别在25和29 K附近有顺磁性向反铁磁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74.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技术,建立了快速、简单、灵敏的SD大鼠肺中N7-(2-羟乙基硫代乙基)鸟嘌呤(N7-HETEG)的检测方法。以N7-苯甲基鸟嘌呤为内标,用甲醇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S/N)≥10)为300 pg/mL,定量限(S/N≥20)为850 pg/mL。在300 pg/mL~1.28 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N7-HETEG浓度与N7-HETEG和内标的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9)。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日内测定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计)和日间测定精密度均小于10%(n=7),回收率为100%~132%。对SD大鼠背部皮肤染芥子气,剂量分别为5.5、11、22和45 mg/kg,染毒4 d后检测大鼠肺脏中N7-HETEG的含量。各个不同染毒剂量下,每克组织中分别检测到(0.56±0.16)、(0.67±0.12)、(1.36±0.68)和(5.14±0.92) ng N7-HETEG, N7-HETEG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而增大,表明N7-HETEG可用作芥子气暴露的体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75.
氨基喹啉类生物碱抗疟原虫活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ecke三参数混合泛函方法(B3LYP),在6-311+G(d)基组水平,对21种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分子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和量化计算.进而将量子化学参数作为基础参数,并结合物理化学参数作为独立变量,以抗疟原虫活性数据pIC50为应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并通过留一(LOO)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8)与取代基R1之间的键长R(8,11)、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之间的能量差εL-H、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化合物的总能量ET、以及N(1)所带电荷Q(1)是影响氨基喹啉类化合物抗疟原虫活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能用于对其抗疟原活性进行理论分析和预测,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6.
铋(Ⅲ)-芦丁-过硫酸钾体系吸附催化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铋(Ⅲ)-芦丁所形成的配合物在-0.28V(vs.SCE)产生吸附波,加过硫酸钾后该波峰电流增加,其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8~1.5×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0×10-9 mol.L-1。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增敏的机理,表明该波为配合物吸附催化波。方法用于胶体果胶铋胶囊中铋的测定,测定值与标示值相符。以样品作基体,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5%~101.1%之间。  相似文献   
977.
探讨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激素残留检测时关于样品的提取与净化、酶解、基质效应和激素来源等问题(引用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97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LSCM)并利用XRD,SEM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别对粉体及电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SCM在C3H8-O2-N2混合气氛下能够保持很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且与电解质材料YSZ在1400℃空气气氛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阳极支撑型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YSZ|LSCM在700℃、C3H8-O2-N2混合气氛下的短路电流密度达317 mA·cm-2,最大功率密度73 mW·cm-2。将LSCM与CGO形成梯度阴极,相同测试条件下,单室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560 mA·cm-2,功率密度达到110 mW·cm-2,电池输出性能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979.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利用快速湿化学法合成了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的LiNi0.33-xMn0.33Co0.33AlxO2(x=0.00,0.01,0.02, 0.04)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层状结构且阳离子的混排度随着Al3+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电化学测试表明,LiNi0.31Mn0.33Co0.33Al0.02O2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和循环性能,1C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76.9 mAh·g-1,且Al3+的掺杂能有效提高电荷在电极界面间转移并抑制了在高压循环过程中电荷转移阻抗的增加。  相似文献   
980.
由侧链带有噻吩的环戊二烯基配体C5H5C6H10C4H3S与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合成了1个新颖的四羰基二铁配合物[(η5-C5H4)C6H10(C4H3S)Fe(CO)2]2。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中有2个桥羰基和2个端羰基,Fe-Fe的键长为0.25465(1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