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697篇
化学   1444篇
晶体学   101篇
力学   78篇
综合类   90篇
数学   344篇
物理学   9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利用并发度和线性熵作为纠缠度量研究了两个驱动两能级原子和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经典驱动场频率、原子和经典场的耦合系数以及参数α对并发度和线性熵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调控经典驱动场能够提高两原子之间和两原子与场之间的纠缠,实现两原子之间纠缠突然死亡现象的操控,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纠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72.
通过在尿素前驱体中添加单宁酸, 原位缩聚形成碳自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3N4).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X射线衍射(XRD)仪和同步热分析(TG-DSC)等方法对碳自掺杂 g-C3N4的形貌、 物相结构和能带价态组分进行表征分析, 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原位光微量热-荧光光谱联用仪获得碳自掺杂g-C3N4降解罗丹明B的原位热/动力学信息和三维荧光光谱信息, 探讨了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微观机制. 结果表明, 单宁酸浓度≤10 mg/mL时, 碳会取代七嗪单元结构的氮原子形成g-C3N4骨架碳自掺杂; 单宁酸浓度≥ 20 mg/mL时, 碳以无定形形式沉积负载在g-C3N4表面上形成无定形碳自掺杂. 骨架碳自掺杂g-C3N4形成的π电子有效缩短了禁带宽度, 减小了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几率, 比无定形C掺杂g-C3N4显示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催化主要活性物种为h+和·O2-. 碳自掺杂g-C3N4光催化降解过程可分为光响应吸热、 降解污染物放热平衡过程和稳定放热3个过程. 其中骨架碳自掺杂g-C3N4(C/N摩尔比为0.844)在光照1000 s内, 三维荧光光谱检测的RhB降解率锐减, 光照1000 s后, 其RhB降解率为87.6%, 分别是原始g-C3N4和无定形碳自掺杂g-C3N4的3.13倍和1.95倍. 光照1000 s后, 光微量热计显示以矿化和降解非荧光发色中间产物为主, 并保持以热变速率为(0.9799±0.5356) μJ/s稳定放热, 为拟零级反应过程, 是光催化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73.
74.
CO2-3掺杂是提高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以 Ca(NO3)2·4H2O 和Na3PO4·12H2O为主要原料,Na2CO3作为CO2-3来源,合成纳米碳羟基磷灰石(n-CHA)晶体。采用TEM , XRD ,FTIR ,RS对合成晶体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n-HA晶体长度约为60~80 nm ,宽度在20~30 nm之间,形状为针状,具有良好的结晶度,与自然骨磷灰石形貌相似;n-CHA晶体随CO2-3掺入量的增加,结晶度降低;合成的 n-CHA晶体的晶胞参数 a值随着CO2-3加入量的增大不断收缩,但 c值增大,参数比c/a值增大,符合B型取代(取代PO3-4)的晶胞参数变化规律。红外谱图中,872 cm -1附近出现AB混合型取代(同时取代O H -,PO3-4)的CO2-3面外弯曲振动特征红外峰,同时CO2-3的不对称伸缩振动红外峰在1454和1420 cm -1附近出现分裂峰,1540 cm -1附近出现弱CO2-3峰;1122 cm -1附近出现CO2-3对称伸缩振动拉曼峰,1071 cm -1附近出现CO2-3的B型替代特征拉曼峰,通过计算PO3-4,CO2-3,O H -拉曼峰的积分面积比PO3-4/CO2-3,O H -/CO23,PO3-4/O H -,表明CO2-3在替换时,先以B型为主,随着CO2-3掺入量的增加,发生A型替代(取代O H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磷灰石晶体为B型取代(取代PO3-4)为主的AB混合型取代的 n-CHA。与人骨磷灰石晶体在形态、尺寸、晶体结构和生长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可称为类骨磷灰石。  相似文献   
75.
廖俊俊  刘永利 《应用数学》2015,28(1):233-238
本文利用辅助随机微分方程,研究一类带分数噪声随机微分方程解的比较定理,并讨论解对参数的单调依赖性.  相似文献   
76.
以二氰二胺、硒粉和钨酸钠为前驱体,采用一锅法成功制备出Se掺杂WO3·0.5 H2O/g-C3N4(Se/WCN)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与原始的 WO3和 g-C3N4相比,Se/WCN 催化剂的起始电位降到了-0.75 V(vs RHE),电流密度高达 70 mA·cm-2,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而光照后,Se/WCN 的催化性能进一步提升,起始电位从-0.75 V(vs RHE)降至-0.65 V(vs RHE),电荷转移电阻由371.4 Ω减小到310.0 Ω。  相似文献   
77.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非破坏性的测试材料表面温度的方法,具有既能生成优质图像,又能够精确测温的特点。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全球工业行业的过程状态检测,如电力、建筑、医疗、军事等领域,但在高分子科学的研究领域应用还较少。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高分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包括研究材料在拉伸、冲击、疲劳过程的热效应特征,研究纤维成形过程的纺丝动力学及高分子聚合过程的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8.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评述和探讨了目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几种常见的聚合方法,包括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及光引发聚合,对各聚合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各种方法的产业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光引发聚合法的发展前景,认为有必要深入开展光引发聚合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9.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添加微量钛铁矿,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复合吸附剂,并考察了其对含Cr(Ⅵ)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钛铁矿添加量1.5%、氯化锌浓度3 mol/L、固液比1∶2、活化温度550℃和活化时间40 min时,复合吸附剂碘吸附值可达523.24mg/g,比表面积为285.003 m2/g,相对于不添加钛铁矿的纯污泥吸附剂分别提高了27.95%和43.08%;吸附Cr(Ⅵ)废水研究表明,当pH为1.5、吸附剂用量为4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吸附率可达99.17%,吸附量为12.4 mg/g。  相似文献   
80.
以5-氨基四氮唑(HATz),异烟酸(HPyc)和ZnSO4·7H2O或Zn(NO3)2·6H2O为反应物,在DMF溶剂热条件下分别得到了2个锌(Ⅱ)配位聚合物{[(CH3)2NH2]·[Zn(ATz)(SO4)]}n(1)和{[Zn(ATz)(Pyc)]·0.5DMF}n(2),并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4-连接(4,4)网络拓扑的[Zn(ATz)(SO4)]nn-二维阴离子层和[(CH3)2NH2]+阳离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二维波浪层结构。配合物2则是1个二重穿插的4-连接金刚烷拓扑的三维微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客体DMF分子填充在孔道内。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为445 nm和458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