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16篇 |
免费 | 9255篇 |
国内免费 | 1815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5498篇 |
晶体学 | 2083篇 |
力学 | 3723篇 |
综合类 | 1818篇 |
数学 | 7707篇 |
物理学 | 239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1770篇 |
2021年 | 1783篇 |
2020年 | 1722篇 |
2019年 | 1668篇 |
2018年 | 1578篇 |
2017年 | 2401篇 |
2016年 | 1685篇 |
2015年 | 2439篇 |
2014年 | 3037篇 |
2013年 | 3864篇 |
2012年 | 3748篇 |
2011年 | 4099篇 |
2010年 | 4270篇 |
2009年 | 4428篇 |
2008年 | 4949篇 |
2007年 | 4533篇 |
2006年 | 4339篇 |
2005年 | 3757篇 |
2004年 | 2912篇 |
2003年 | 2008篇 |
2002年 | 2046篇 |
2001年 | 2117篇 |
2000年 | 2264篇 |
1999年 | 1236篇 |
1998年 | 672篇 |
1997年 | 483篇 |
1996年 | 452篇 |
1995年 | 457篇 |
1994年 | 428篇 |
1993年 | 439篇 |
1992年 | 392篇 |
1991年 | 272篇 |
1990年 | 291篇 |
1989年 | 295篇 |
1988年 | 195篇 |
1987年 | 192篇 |
1986年 | 143篇 |
1985年 | 122篇 |
1984年 | 138篇 |
1983年 | 91篇 |
1982年 | 83篇 |
1981年 | 93篇 |
1980年 | 64篇 |
1979年 | 81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21篇 |
1965年 | 19篇 |
1959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EAST-NBI大面积束引出系统的特点及装配要求,研究合理的装配方法.通过多种装配方法来消除装配中产生的误差,以到达最大误差小于0.05mm,真空接口漏率小于1 × 10-7Pa·L·s-1,冷却水管耐压1 MPa,通过100kV的静电耐压测试,并进行了离子束引出,初步验证了引出系统装配的成功,支持兆瓦级强流离子源的研制. 相似文献
992.
993.
介绍了光锥导光装置的优势,分析了影响光锥导光装置耦合效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影响光锥导光装置耦合效率的理论模型误差曲线。以光锥端面反射损耗及光纤辐射损耗为主要误差源,测试了光锥导光装置的耦合效率及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采用分光比标定的方法测量导光装置的耦合效率,消除了由于激光器输出能量变化给试验中脉冲能量测量环节带来的影响;根据试验测量数据,拟合出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曲线,通过与理论误差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测得该耦合装置的耦合效率为70.26%。在激光束的入射角度误差〈5°,且在光纤耐受弯折允许范围内甩动光纤的情况下,总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10%,满足实际工程误差的允许范围。该耦合装置已经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有不同Yb3+,Er3+掺杂浓度的BaGd2ZnO5上转换发光材料,测量了这些样品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的上转换光发射功率及上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所有样品的光发射功率都存在极大值,其中Yb3+掺杂摩尔分数为4%,Er3+掺杂摩尔分数为1%时样品的最大发射光功率可达20 mW;样品的上转换绝对效率也存在极大值,随着Yb3+和Er3+浓度增加,绝对效率的极大值向较低激发光密度方向移动,在Yb3+掺杂摩尔分数为9%,Er3+掺杂摩尔分数为3%时样品的上转换效率达到最高,绝对效率为3.2%,极值效率最大值为6.9%。 相似文献
995.
996.
利用ANSYS CFX有限元程序建立了HL-2M欧姆测试线圈和冷却水模型,应用热传导和对流换热方程建立了流固边界层,对线圈的温升和冷却进行了流固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线圈由焦耳热引起的最高温升与电流密度、等效放电运行时间有关,而冷却水流量对最高温升影响较小,冷却水流量主要决定线圈的冷却时间间隔的长度,欧姆测试线圈的最长冷却时间间隔为5min。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用ZnO陶瓷靶,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c-Al2O3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通过不同温度下光致发光(PL)光谱的测量,对样品的紫外发光机理进行研究。 在较低温度(10 K)下的PL光谱中,观测到一个位于3.354 eV处的束缚激子(D0X)发射,随着温度的升高(~50 K),在D0X的高能侧观测到了自由激子的发射峰。在10 K温度下,3.309 eV处出现了一个较强的发光带A,此发光带强度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然后减小,并且一直延续到室温。重点讨论了此发光带的起源,并认为A带可归属于自由电子-受主之间的复合发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