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66篇
  免费   9267篇
  国内免费   18139篇
化学   35476篇
晶体学   2083篇
力学   3723篇
综合类   1818篇
数学   7704篇
物理学   23968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1765篇
  2021年   1783篇
  2020年   1722篇
  2019年   1658篇
  2018年   1577篇
  2017年   2400篇
  2016年   1685篇
  2015年   2437篇
  2014年   3034篇
  2013年   3855篇
  2012年   3746篇
  2011年   4096篇
  2010年   4268篇
  2009年   4426篇
  2008年   4948篇
  2007年   4533篇
  2006年   4338篇
  2005年   3754篇
  2004年   2911篇
  2003年   2007篇
  2002年   2044篇
  2001年   2117篇
  2000年   2264篇
  1999年   1236篇
  1998年   672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439篇
  1992年   391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295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92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91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93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81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晶化温度对中孔分子筛(M41S)结构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及低表面活性剂与氧化硅比的条件下,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硅酸钠体系中晶化温度对中孔分子筛M41S材料结构转变的影响。结果有,晶化温度提高至135℃改变了原六方晶相MCM-41的结构,晶化温度提高到150℃后,中孔结构六方MCM-41晶格转变为变不稳定的层状相,  相似文献   
182.
利用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L)合成了两个新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dL2)·4H2O·2ClO4}n 1和{(ZnL2)·4H2O·2ClO4}n 2。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12具有相同的计量式,但其晶体属于不同的空间群(1属于P4n2,2属于P4222)。两种配合物中,每个金属离子分别由配体与四个相邻的金属离子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六重穿插的金刚石网络结构,其网络中大的空腔被高氯酸根离子和(H2O)4分子簇所占据。  相似文献   
183.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刘云桥金根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马来酸二丁基锡,醋酸乙烯酯,交替共聚物,光聚合关于马来酸酐[1],马来酰亚胺 N 取代物[2,3]与富电子烯类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  相似文献   
184.
三七水溶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近年来三七水溶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特别是对神经生理活性研究的进展,对三七与人参展其它植物植物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三七所含多肽哆肽成分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5.
FTIR和ESR法研究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磺化乙丙三元共聚物(SEPDM)离聚体在二甲苯/5%正己醇混合溶剂中具有特异的粘浓关系和粘温关系,估计是由于金属离子被己醇溶剂化而影响离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尚未有更多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本文用FTIR和ESR方法对SEPDM离聚体溶液作进一步考察,发现金属离子与己醇确实存在溶剂化效应,溶剂化程度与离子的大小、浓度和温度有关,它直接影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状态(单离子或离子聚集体),这些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了解离聚体溶液性质提供了理论根据.用波谱方法研究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尚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6.
蚕蛹甲壳素的脱色方法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从粗甲壳素 (分离蚕蛹蛋白质后的残渣 )中提取蚕蛹甲壳素的工艺条件 ,探索了H2 O2 氧化脱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 70℃的水浴中 ,按照m(蚕蛹渣 )∶m(5 %氢氧化钠 ) =30∶80的质量比处理 2h ,可脱净残余蛋白 ,得到黑褐色的粗蚕蛹甲壳素。用H2 O2 脱色漂白 ,工艺条件为 :6 5~ 70℃ ,pH值为 8 5± 0 5 ,时间 5h ,m (蚕蛹渣 )∶m(30 %H2 O2 ) =5 0∶130。所得甲壳素白度为 30 % ,收率为 2 5 %。双氧水脱除蚕蛹甲壳素颜色的机理可能是H2 O2 分解的O2 -2 作用于铁硫蛋白与细胞色素复合物体系中的硫 ,将体系中半胱氨酸硫氧化成亚砜 ,使得色蛋白与甲壳素相连的键断开 ,从而使色素从甲壳素上分离下来。  相似文献   
187.
 在423K、常压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以丙烯直接气相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沉淀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制备的Ag/TS-1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EM,XRD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Ag/TS-1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是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但浸渍法也可制得具有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催化剂.K2CO3是一种良好的沉淀剂.以K2CO3为沉淀剂,硅钛比为64的TS-1为载体制备的Ag/TS-1催化剂上的丙烯转化率为1.72%,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8.2%.少量单质银的存在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除银粒子的分散状态外,银粒子与载体TS-1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8.
低电流密度下恒电流法制备的聚苯胺修饰电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低电流密度下恒电流法制备的聚苯(PA)修饰电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低电流密度聚合的PA膜的优点。发现此种条件下聚合的PA膜具有较好的电荷传输能力,它不仅对Br^-,Tl^+/Tl等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对H^+的Nernast响应也更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189.
Five propiconazole(L) complexes (ML2Cl2, M=Zn(Ⅱ), Cu(Ⅱ), Co(Ⅱ); ML4Cl2, M=Ni(Ⅱ), Mn(Ⅱ))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These complexes exhibited favorable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y, it took 40 to 120 hours to release 85% amount of ligand in the water. The toxicity determination to Botrytis cinera, Rhizoctonia cerealis, Gibberella zeae, Fussrium moniliforme and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indicated that the 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e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igand except Mn-complex to Rhizoctonia cereali. The EC50 of Zn-propiconazole were 0.045 2~0.144 1 μg·mL-1, Co- and Ni-propiconazole were 0.066 3~0.210 4 μg·mL-1 and 0.183 9~0.340 7 μg·mL-1, respectively, and Mn-propiconazole were only 0.353 6~0.538 0 μg·mL-1. The growth regulation experiment to wheat seeding by dressing treating indicated that inhibiting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es to root length and stem height were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ligand.  相似文献   
190.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及常温脱硫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波  王新  邵纯红  李芬  姜安玺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869-1874
采用硝酸铜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使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为分散剂的直接沉淀法制备,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得到了三种纳米氧化铜产品,平均粒径分别为25.63,10.74和7.57 nm。采用TG-DTA、FIR、XRD和TEM等对纳米氧化铜进行表征。对产品的常温脱硫活性进行了穿透试验,并与已开发的其他常温精脱硫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应用于H2S脱硫,可在常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脱硫活性,对H2S的脱除精度可以达到0.05 mg·m-3以下。经过优选,产品在3 000 h-1空速下穿透硫容达到25.3%,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脱硫剂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