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1篇
  免费   1896篇
  国内免费   1536篇
化学   7908篇
晶体学   141篇
力学   626篇
综合类   95篇
数学   1331篇
物理学   335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5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A new macrolide glycoside,cuneataside F was isolated from the n-butanol extract of the stem of Sargentodoxa cuneata. 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1D and 2D NMR as well as HRESI-MS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952.
Two new sesquiterpenes, madolins Y ( 1 ) and Z ( 2 )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roots and stems of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相似文献   
953.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信息传递、分子识别、可编辑等。DNA水凝胶同时具有DNA分子和水凝胶材料的优势,并且可以引入其他纳米材料获得多功能杂化水凝胶。相比于传统水凝胶,DN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能力以及可以按需设计的性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本文围绕DNA水凝胶的合成、响应机制以及在传感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按照不同的合成方法可分为线性DNA链缠绕水凝胶、枝状DNA自组装水凝胶、杂合DNA水凝胶。根据传感机制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包埋封装法和非包埋封装法,包埋封装发法又分为:酶的包埋释放、抗原-抗体的包埋释放、纳米材料的包埋释放。本文总结了近几年DNA水凝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核酸检测、葡萄糖检测、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检测,以及细胞检测等热门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4.
955.
We construct rich families of Schrödinger operators on symmetric graphs, both quantum and combinatorial, whose spectral degeneracies are persistently larger than the maximal dimension of an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ymmetry group.  相似文献   
956.
957.
958.
在高温钼丝炉内向16Mn钢中加入不同含量的铈进行脱氧,分析了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的变化,并探讨了含铈夹杂物诱发晶内铁素体形核的机制.结果表明:随钢中铈含量的增加,夹杂物依次转变为CeAlO3,Ce2O2S和Ce2S3.经铈处理后,钢液在1873 K时保温300 s,夹杂物最为细小弥散.钢中晶内铁素体随铈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最佳的铈含量约为0.032%(质量分数).钢中Ce2O2S和Ce2S3夹杂与α-Fe相之间的错配度分别只有1.2%和0.5%,均可作为IGF非常有效的形核核心,促进其形成.  相似文献   
959.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